×
心理学与人生

心理学与人生

1星价 ¥21.5 (7.2折)
2星价¥21.5 定价¥2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445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0
  • 出版时间:2015-05-01
  • 条形码:9787030444530 ; 978-7-03-044453-0

内容简介

  由王恩界编著的《心理学与人生》一书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系列丛书”之一,书中将人生中重要的心理学命题划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个体层面,探讨关于自我意识、社会认知、印象整合、归因和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其次是人际层面,探讨人际沟通、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及人际吸引的机制;再次是人际互动层面,该层面以角色分析为中心,探讨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以及个体如何受到他人和群体的影响;*后是社会行为层面,基于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分析社会行为如何受到个体特征与社会情境复杂作用的影响。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供青少年和初涉社会的成年人阅读。

目录

**章自我
**节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自我的维度
第三节自我概念从何而来
第二章社会动机
**节社会动机概述
第二节动机理论
第三节常见社会动机
第四节动机受挫
第三章社会认知
**节社会认知的主要指向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信息加工
第三节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印象整合
**节印象概述
第二节印象信息加工效应
第三节印象信息加工规则
第四节印象信息整合
第五章归因
**节归因理论
第二节归因偏差
第三节影响归因的因素
第六章社会态度
**节态度概述
第二节态度形成理论
第三节态度转变
第四节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第五节说服途径与技巧
第七章人际沟通
**节人际沟通概述
第二节倾听
第三节非语言信息
第八章人际关系
**节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改善
第四节人际关系取向理论
第九章人际吸引
**节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亲密关系
第十章社会角色
**节社会角色概述
第二节角色行为
第十一章人际互动
**节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人际互动冲突
第三节人际互动冲突的解决
第十二章社会影响
**节来自个体的影响
第二节来自群体的影响
第十三章利他行为
**节利他行为概述
第二节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利他情境
第四节利他行为理论
第十四章侵犯行为
**节侵犯行为概述
第二节侵犯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第三节挫折侵犯理论
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
第五节侵犯控制
展开全部

节选

  《心理学与人生》:  其二,在向对方展示与自我相关的信息时,人们经常会使用“优点抬高”与“缺点隐藏”的策略。展示优点是自我表演的重要方式,人们经常会将自己的优点进行夸大。例如,将较小的优点说成是较大的优点,将时有时无的优点说成是稳定存在的优点等,借此以提高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在进行优点抬高时,还会自觉暴露某些小的缺点,因为他们通过经验发现:在抬高自我的同时,暴露一些小缺点,会使自己所说的话听起来更加可信(这种做法代表了更为复杂的印象管理策略,通常只有一部分个体掌握)。在与人交往时,将自身的缺点或不符合社会要求的部分加以隐藏,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其三,当面对陌生人、群体或大众来管理自我印象时,人们经常会按照社会角色或者社会常态要求来进行自我表演。各种社会角色都会面临来自社会大众的期待与要求。所以,当人们希望在大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时,就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自身角色的社会要求。例如,当交通警察在上岗执法时,为了获得大众的认可,他需要按照人们对交通警察角色的期待来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获得众人的好评。有时候,人们在未扮演社会角色,或者所扮演社会角色没有明确的“观众期待”时,就需要按照社会常态要求来行动。例如,去面试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应聘者通常会分析考官有哪些要求,或者应聘中的社会常态行为是什么。在考虑了这些内容之后,应聘者通常会注意自己的着装,遵守面试时间,并且为自己有可能遇到的面试题目做出准备,等等,这些做法都有利于获得考官的良好印象。   以上这些印象管理策略,一般会通过社会化过程内化为普通人的思维与行为模式的组成部分,渗透到人们日常的社交行为之中。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人未能顺利习得这些印象管理策略,那么他们的日常行为可能会更不受欢迎,或者较难以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