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80418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3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553804187 ; 978-7-5538-0418-7

本书特色

李渔著欧阳灿校注的'闲情偶寄/明清小品'位列“*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书共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 论及生活中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植、医疗养生等诸多方面 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生活审美情趣 堪称*国古代生活的小百科全书 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

内容简介

《闲情偶寄》中国戏曲理论专著, 是我国*早的系统的戏曲论著。清代李渔撰。康熙十年 (1671) 刊刻 , 后收入《笠翁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8部, 内容较为驳杂, 戏曲理论、养生之道、园林建筑尽收其内。

目录

余怀序
尤侗序
凡例七则

词曲部
结构**
戒讽刺
立主脑
脱窠臼
密针线
减头绪
戒荒唐
审虚实
词采第二
贵显浅
重机趣
戒浮泛
忌填塞
音律第三
恪守词韵
凛遵曲谱
鱼模当分
廉监宜避
拗句难好
合韵易重
慎用上声
少填入韵
别解务头
宾白第四
声务铿锵
语求肖似
词别繁减
字分南北
文贵洁净
意取尖新
少用方言
时防漏孔
科诨第五
戒淫亵
忌俗恶
重关系
贵自然
格局第六
家门
冲场
出脚色
小收煞
大收煞
填词余论

演习部
选剧**
别古今
剂冷热
变调第二
缩长为短
变旧成新
附:《琵琶记·寻夫》改本
《明珠记·煎茶》改本
授曲第三
解明曲意
调熟字音
字忌模糊
曲严分合
锣鼓忌杂
吹合宜低
教白第四
高低抑扬
缓急顿挫
脱套第五
衣冠恶习
声音恶习
语言恶习
科诨恶习

声容部
选姿**
肌肤
眉眼
手足
态度
修容第二
盥栉
薰陶
点染
治服第三
首饰
衣衫
鞋袜
附:妇人鞋袜辨
习技第四
文艺
丝竹
歌舞

居室部
房舍**
向背
途径
高下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瓮地
洒扫
藏垢纳污
窗栏第二
制体宜坚
取景在借
墙壁第三
界墙
女墙
厅壁
书房壁
联匾第四
蕉叶联
此君联
碑文额
手卷额
册页匾
虚白匾
石光匾
秋叶匾
山石第五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器玩部
制度**
几案
椅杌
暖椅式
床帐
橱柜
箱笼箧笥
骨董
炉瓶
屏轴
茶具
酒具
碗碟
灯烛
笺简
位置第二
忌排偶
贵活变

饮馔部
蔬食**




瓜茄瓠芋山药
葱蒜韭
萝卜
芥辣汁
谷食第二
饭粥

糕饼


肉食第三


牛犬



野禽野兽




零星水族
附:不载果食茶酒说

种植部
木本**
牡丹





海棠
玉兰
辛夷
山茶
紫薇
绣球
紫荆
栀子
杜鹃樱桃
石榴
木槿

合欢
木芙蓉
夹竹桃
瑞香
茉莉
藤本第二
蔷薇
木香
酴醵
月月红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凌霄
真珠兰
草本第三
芍药


水仙
芙蕖
罂粟


鸡冠
玉簪
凤仙
金钱
蝴蝶花


众卉第四
芭蕉
翠云
虞美人
书带草
老少年
天竹
虎刺


竹木第五

松柏
梧桐
槐榆

黄杨
棕榈
枫桕
冬青

颐养部
行乐**
贵人行乐之法
富人行乐之法
贫贱行乐之法
家庭行乐之法
道途行乐之法
春季行乐之法
夏季行乐之法
秋季行乐之法
冬季行乐之法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






沐浴
听琴观棋
看花听鸟
蓄养禽鱼
浇灌竹木
止忧第二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调饮啜第三
爱食者多食
怕食者少食
太饥勿饱
太饱勿饥
怒时哀时勿食
倦时闷时勿食
节色欲第四
节快乐过情之欲
节忧患伤情之欲
节饥饱方殷之欲
节劳苦初停之欲
节新婚乍御之欲
节隆冬盛暑之欲
却病第五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将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疗病第六
本性酷好之药
其人急需之药
一心钟爱之药
一生未见之药
平时契慕之药
素常乐为之药
生平痛恶之药
展开全部

节选

《闲情偶寄》:  填词一道,文人之末技也。然能抑而为此,犹觉愈于驰马试剑,纵酒呼卢。孔子有言:“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弈虽戏具,犹贤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填词虽小道,不又贤于博弈乎?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著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填词一道,非特文人工此者足以成名,即前代帝王,亦有以本朝词曲擅长,遂能不泯其国事者。请历言之:高则诚、王实甫诸人,元之名士也,舍填词一无表见。使两人不撰《琵琶》《西厢》,则沿至今日,谁复知其姓字?是则诚实甫之传,《琵琶》《西厢》传之也。汤若士,明之才人也,诗文尺牍,尽有可观,而其脍炙人口者,不在尺牍诗文,而在《还魂》一剧。使若士不草《还魂》,则当日之若士已虽有而若无,况后代乎?是若士之传,《还魂》传之也。此人以填词而得名者也。历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汉史”“唐诗”“宋文”“元曲”,此世人口头语也。《汉书》《史记》,千古不磨,尚矣;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宜其鼎足文坛,为三代后之三代也。元有天下,非特政刑礼乐一无可宗,即语言文学之末,图书翰墨之微,亦少概见。使非崇尚词曲,得《琵琶》《西厢》以及《元人百种》诸书传于后代,则当日之元亦与五代、金、辽同其泯灭,焉能附三朝骥尾,而挂学士文人之齿颊哉?此帝王国事,以填词而得名者也。由是观之,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近日雅慕此道,刻欲追踪元人、配飨若士者尽多,而究竟作者寥寥,未闻绝唱。其故维何?止因词曲一道。但有前书堪读,并无成法可宗。暗室无灯,有眼皆同瞽目。无怪乎觅途不得,问津无人,半途而废者居多,差毫厘而谬千里者,亦复不少也。尝怪天地之间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耳提面命。独于填词制曲之事,非但略而未详,亦且置之不道。揣摩其故,殆有三焉。一则为此理甚难,非可言传,止堪意会。想入云霄之际,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收魄。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若是,则诚异诚难,诚为不可道矣。吾谓此等至理,皆言*上一乘,非填词之学节节皆如是也,岂可为精者难言,而粗者亦置弗道乎?一则为填词之理变幻不常,言当如是,又有不当如是者。  如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此理之常也。乃忽遇风流放佚之生旦,反觉庄稚为非;作迂腐不情之净丑,转以诙谐为忌。诸如此类者,悉难胶柱。恐以一定之陈言,误泥古拘方之作者,是以宁为阙疑,不生蛇足。若是,则此种变幻之理,不独词曲为然,帖括诗文皆若是也。岂有执死法为文,而能见赏于人,相传于后者乎?一则为从来名士以诗赋见重者十之九,以词曲相传者犹不及什一,盖千百人一见者也。凡有能此者,悉皆剖腹藏珠,务求自秘,谓此法无人授我,我岂独肯传人。使家家制曲,户户填词,则无论《白雪》盈车,《阳春》遍世,淘金选玉者未必不使后来居上,而觉糠秕在前;且使周郎渐出,顾曲者多,攻出瑕疵,令前人无可藏拙,是自为后羿而教出无数逢蒙,环执干戈而害我也,不如仍仿前人,缄口不提之为是。吾揣摩不传之故,虽三者并列,窃恐此意居多。以我论之,文章者,天下之公器,非我之所能私;是非者,千古之定评,岂人之所能倒?不若出我所有,公之于人,收天下后世之名贤悉为同调,胜我者我师之,仍不失爽起予之高足;类我者我友之,亦不愧为攻玉之他山。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知我,罪我,怜我,杀我,悉听世人,不复能顾其后矣。但恐我所言者,自以为是而未必果是;人所趋者,我以为非而未必尽非。但矢一字之公,可谢千秋之罚。噫,元人可作,当必贳予。  填词首重音律,而予独先结构者,以音律有书可考,其理彰明较著。自《中原音韵》一出,则阴阳平仄画有塍区,如舟行水中,车推岸上,稍知率由者,虽欲故犯而不能矣。《啸余》《九宫》二谱一出,则葫芦有样,粉本昭然。前人呼制曲为填词,填者布也,犹棋枰之中画有定格,见一格,布一子,止有黑白之分,从无出入之弊,彼用韵而我叶之,彼不用韵而我纵横流荡之。至于引商刻羽,戛玉敲金,虽曰神而明之,匪可言喻,亦由勉强而臻自然,盖遵守成法之化境也。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  ……

作者简介


李渔-1611-1680 初名仙侣 后改名渔 字谪凡 号笠翁。汉族 浙江金华兰溪夏李村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戏曲理论家、美学家。著有'笠翁十种曲'、'笠翁一家言'、'十二楼'、'闲情偶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