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7071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0
  • 出版时间:2015-12-01
  • 条形码:9787516170717 ; 978-7-5161-7071-7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系统地梳理、分析研究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社会背景条件下的现代西方交往理论。诉诸不同基点上的现代西方交往理论,尽管理论架构、运思路数各异,但它们都是以人的一种特殊的生存方式为支点,去说明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网络结构关系,阐明交往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传承、历史演进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以消解传统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突破“方法论的唯我论”为其理论的出发点,显示出现代西方哲学在从近代哲学的“观念论”向“语言学”的转换中,已由传统哲学囿于意识的理性主体、主客问题的研究转向实践主体、主体际问题的研究,以及越来越贴近生活的“实践转向”。

内容简介

该书旨在系统地梳理、比较研究基于不同基点的现代西方交往理论,其研究维面将覆盖德国、法国、美国等哲学家们的交往理论。本书揭示各具特色的现代西方交往理论之间的分歧与对立、汇通与共点、批判与改造的思想发展理路与价值取向,从不同的哲学视角,向人们展示交往何以可能的实践发生学及其逻辑结构;阐明与揭示交往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传承、历史演进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位值与作用。

目录

序言 **章 德国交往理论 **节 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理论 一 “先验的鲁滨逊” 二 “先验的鲁滨逊”超越“先验的唯我论” 三 “先验的鲁滨逊”的南柯一梦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准本体论的共在理论 一 “胡塞尔正教”的“*新变调曲” 二 “此在”与共在的本真与本根 三 共在理论的超越与缺失 第三节 伽达默尔的语言理解游戏 一 理解的实践指向 二 “解释学的原则”:理解的历史性 三 “解释学的基本维度”:理解就是对话 四 解释学理解理论的偏颇 第四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一 我思、对话与“生活世界” 二 理解、反思与意识形态批判 三 语言、生产与交往行动 第二章 法国交往理论 **节 萨特:“他人就是地狱” 一 存在与虚无 二 注视与冲突 三 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 梅洛-庞蒂的“他人与人的世界” 一 “知觉的首要性” 二 “世界的肉”与可逆性 三 语言与“交互世界” 第三章 美国交往理论 **节 皮尔士的交往的符号学理论 一 符号学:准备好的画布 二 人是符号 三 符号是交往的中介 第二节 詹姆士的符号现象学 一 “纯粹经验”:交往的票面价值 二 彻底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 三 经验意识本身就是交往的事业 第三节 杜威的民主交往理论 一 “理智重建” 二 民主想象力与社会交往 三 自然与协作的智慧 第四节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 一 “心灵是交流的产物” 二 “泛化的他者” 三 人类社会的理想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振林,女,195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知识论学会理事。曾先后到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西方交往理论、西方伦理道德哲学。出版专著有《解析与探索:哲学视域中的主体际交往》、《人性、人道、人伦——西方伦理道德问题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