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外名人传记:苏轼---豪放派大师

中外名人传记:苏轼---豪放派大师

1星价 ¥8.1 (6.5折)
2星价¥8.1 定价¥12.5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613779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15-07-01
  • 条形码:9787546137797 ; 978-7-5461-3779-7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7-14岁1.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2.伟大的人不是生来就伟大的,深入了解伟人,*好的方式是了解他的成长过程;  3.追寻名人成功足迹,收获经验和智慧,激励勇气和斗志

内容简介

  历经几千年,有些人物就像盏盏明灯,照亮着一代代人的成长道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了解这些人、这些事,对于青少年做人、做事、做文章,都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弘扬爱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普及历史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都会起很好的作用。  为了让少年儿童喜欢读、读得懂,编者和作者依照历史记载,采取了普通话口语讲故事的形式,用几个或者十几个*能够体现人物特点的小故事,把人物的生平事迹讲述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故事,既真实可信,又有声有色,读起来也不费劲儿。文字浅显,故事突出,是老少咸宜的读物。

目录

**章 眉州少年郎 书香门第 父亲母亲 兄友弟恭 如花美眷 第二章 名震汴京城 进京赶考 母亲去世 兄弟分别 凤翔三年 祸不单行 续娶王闰之 第三章 宦海初沉浮 熙宁变法 赴任途中 杭州西湖 侍妾朝云 密州太守 徐州太守 乌台诗案 黄州谪居 第四章 坎坷人生路 转道常州 元祐还朝 重回杭州 四处调动 流放岭南 垂老投荒 苏轼逝世
展开全部

节选

  父亲母亲  在国学经典《三字经》里有这样几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指的就是苏轼的父亲苏洵(1009~1066年),“老泉”是苏洵的号。欧阳修对苏洵也有过类似的描述:“(苏洵)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门读书,为文辞。岁余,进士再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也厚,故发之迟,其志也悫,故得之精。”从这两处记载中都可以看出,苏洵一直到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器晚成的典型之一。  苏洵天资聪颖,因此他发愤读书后,气质严谨,思想独立,且能名声大噪。  苏洵在年少时期并不缺少读书学习的机会,只是他没有好好学而已。有书记载,苏洵年轻时好游荡,不爱读书。而他的父亲苏序也不加以管束,任他自由发展。曾有人问苏序,为什么苏洵不用心读书而他也不肯管教。苏序回答说:“这个我不发愁。”这句话暗示了苏洵总有一天会自知犯错,痛改前非的。  二十五岁那年,苏洵与史彦辅、陈公美一起到峨眉山和岷山一带游玩。游玩归来后,他发现妻子面带忧虑,询问之后才知道妻子是在担心儿子们的教育问题。苏洵从这件事情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顽劣和不足,这才认真考虑自己和家庭的未来。  另一方面,苏洵看到自己的哥哥们都已有了功名,即将为官,而自己却一事无成,觉得十分羞愧。于是,他开始发愤读书,奋发向上。  苏洵发愤读书以后,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但*后都落第了。此后,他便绝意仕途,闭门读书,潜心于学术研究和创作。苏洵擅长写议论性散文,笔如兵阵,纵横捭阖。  苏洵曾给宰相韩琦写过一封信——《上韩丞相书》,信中有一段话总结了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变化:“洵少时自处不甚卑,以为遇时得位,当不卤莽。及长,知取仕之难,遂绝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学术,实亦有得而足恃。”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苏洵并不因年轻时不爱读书而自卑,也不像当时的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认为科举是唯一出路,他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苏轼的母亲程氏(1010~1057年),是大理寺丞程文应之女。她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很有修养。她曾对丈夫苏洵说:“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你有志气读书上进,那么就把家庭的重担交给我吧!程氏的鼓励和支持给了苏洵很大的帮助。  据史料记载,程氏为人热心,经常帮助穷人,但对子女十分严格,绝不溺爱。据说,苏轼、苏辙兄弟俩上学读书时,大部分时间吃的是“三白”,即一碗白米饭、一撮白盐和一碟白萝卜。  在苏轼小的时候,父亲苏洵科考落第之后,经常到江淮一带游历。于是,母亲程氏便承担起了管教孩子的责任。  在《宋史》苏轼的传记中与苏辙为母亲写的长篇碑文里,都记载着这样一件事。一次,母亲教苏轼读《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书中记载后汉时朝政治理不当,政权落入宦官之手,导致全国贪污、贿赂、敛财现象泛滥,正直的学者们一再进谏,却遭到审讯,许多人被迫害丧命。在这群正直的学者中,有一个勇敢无畏的青年,他就是范滂。范滂临死前与母亲诀别,其母深明大义,没有顾惜骨肉之情,而是慨然送子入狱赴死。小苏轼听完母亲的讲解,问道:“如果我也做范滂那样的人,您能同意吗?”程氏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如果能当范滂,那我就能当范滂的母亲!”  纵观苏轼的一生,他对待一次又一次的磨难,表现出了乐观、勇敢、不畏强权的精神,这与其母在他幼年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