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四书五经彩图馆

四书五经彩图馆

本书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精美插图,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图文配合,意境悠远,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为读者的阅读增添了不少趣味

1星价 ¥14.3 (3.6折)
2星价¥14.3 定价¥3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35892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5
  • 出版时间:2016-03-01
  • 条形码:9787511358929 ; 978-7-5113-5892-9

本书特色

  1.四书五经是中国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文化典籍,这些经典中蕴含了华夏先哲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自西汉“独尊儒术”后,这些经典就一直备受推崇。  2.本书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精美插图,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当时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情感、精神风貌,诠释圣贤的思想和言论。  3.对于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做详细图解,让人一目了然。  4.图文配合,意境悠远,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为读者的阅读增添了不少趣味,使阅读变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它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他们修身、齐家、治国、立德都以四书五经为根本依据。现代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华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必须阅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之名始见于南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进行编校整理后合称四书五经。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它们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所谓“五经”,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这五本书的合称,经朱熹编定之后广为流传。四书五经自南宋定名后一直延续至今,影响极为深远。

目录

总论 1
**卷 大学
大学 4
第二卷 中庸
中庸 18
第三卷 论语
学而篇** 42
为政篇第二 45
八佾篇第三 48
里仁篇第四 52
公冶长篇第五 56
雍也篇第六 59
述而篇第七 63
泰伯篇第八 66
子罕篇第九 68
乡党篇第十 71
先进篇第十一 73
颜渊篇第十二 76
子路篇第十三 80
宪问篇第十四 83
卫灵公篇第十五 87
季氏篇第十六 92
阳货篇第十七 94
微子篇第十八 97
子张篇第十九 99
尧曰篇第二十 101
第四卷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106
**章 106
第二章 107
第三章 108
第七章 110
梁惠王章句下 115
**章 115
第二章 117
公孙丑章句上 118
第二章 118
第六章 123
公孙丑章句下 124
**章 124
第二章 125
第三章 127
滕文公章句上 128
第三章 128
第四章 131
离娄章句上 136
第九章 136
第十章 137
第十一章 137
第十二章 137
第十七章 138
第二十六章 138
离娄章句下 139
第三章 139
第三十三章 140
告子章句上 141
**章 141
第二章 142
第三章 142
第四章 143
第十章 144
告子章句下 145
**章 145
第二章 146
第十五章 147
尽心章句上 148
**章 148
第二章 148
第三章 149
第四章 149
第五章 149
第十七章 149
尽心章句下 150
**章 150
第二章 150
第三章 151
第四章 151
第十二章 152
第十三章 152
第十四章 152
第十五章 153
第十六章 153
第十七章 153
第二十章 154
第二十一章 154
第二十四章 154
第五卷 诗经
国风·周南 160
关 雎 160
葛 覃 161
卷 耳 161
桃 夭 162
国风·邶风 163
柏 舟 163
绿 衣 164
击 鼓 165
凯 风 166
式 微 167
北 风 167
静 女 168
国风·鄘风 169
柏 舟 169
墙有茨 169
君子偕老 170
桑 中 171
载 驰 172
国风·卫风 173
淇 奥 173
硕 人 174
氓 174
有 狐 176
木 瓜 176
国风·王风 177
黍 离 177
君子于役 177
采 葛 178
国风·郑风 179
风 雨 179
子 衿 179
出其东门 180
野有蔓草 180
溱 洧 181
国风·魏风 182
十亩之间 182
伐 檀 183
硕 鼠 184
国风·秦风 185
小 戎 185
蒹 葭 186
国风·豳风 187
七 月 187
鸱 鸮 190
东 山 191
小 雅 193
鹿 鸣 193
常 棣 194
伐 木 195
采 薇 196
小 旻 197
蓼 莪 198
车 辖 199
苕之华 199
何草不黄 200
大 雅 201
生 民 201
荡 202
抑 204
颂·周颂 206
清 庙 206
赉 206
颂·鲁颂 207
駉 207
颂·商颂 208
那 208
第六卷 尚书
虞 书 212
尧 典 212
舜 典 215
大禹谟 219
夏 书 223
禹 贡 223
商 书 230
汤 誓 230
咸有一德 231
周 书 233
洪 范 233
金 縢 237
康 诰 239
酒 诰 243
梓 材 246
洛 诰 248
立 政 251
第七卷 易经
上 经 260
乾卦** 260
坤卦第二 265
泰卦第十一 269
否卦第十二 271
谦卦第十五 273
无妄卦第二十五 274
坎卦第二十九 276
离卦第三十 278
下 经 280
明夷卦第三十六 280
家人卦第三十七 282
升卦第四十六 283
困卦第四十七 285
井卦第四十八 287
革卦第四十九 289
鼎卦第五十 290
震卦第五十一 292
艮卦第五十二 294
巽卦第五十七 295
兑卦第五十八 297
节卦第六十 299
系辞传 301
系辞上传 301
系辞下传 310
第八卷 春秋
隐 公 322
元 年 322
六 年 323
七 年 323
十 年 324
十一年 324
桓 公 325
元 年 325
二 年 325
三 年 326
四 年 326
十 年 327
十一年 327
十二年 328
十八年 328
庄 公 329
八 年 329
九 年 329
十 年 329
十一年 330
十二年 330
十三年 331
十四年 331
二十二年 331
二十三年 332
二十六年 332
二十七年 333
三十二年 333
闵 公 334
元 年 334
二 年 334
僖 公 335
元 年 335
十五年 335
二十八年 336
三十二年 337
三十三年 337
文 公 338
元 年 338
二 年 338
三 年 339
四 年 339
五 年 339
六 年 340
七 年 340
十四年 341
十五年 341
十七年 342
十八年 342
宣 公 343
元 年 343
二 年 343
三 年 344
四 年 344
十七年 345
十八年 345
成 公 346
元 年 346
二 年 346
三 年 347
四 年 347
五 年 348
六 年 348
七 年 349
八 年 349
九 年 350
十 年 350
十六年 351
十七年 351
十八年 352
襄 公 353
元 年 353
二 年 353
三 年 354
五 年 354
十八年 355
十九年 355
二十年 356
二十一年 356
二十三年 357
二十四年 357
二十五年 358
二十六年 358
二十七年 359
三十年 359
昭 公 360
元 年 360
四 年 360
五 年 361
十一年 361
十二年 362
十三年 362
二十二年 363
二十三年 363
定 公 364
元 年 364
二 年 364
三 年 365
四 年 365
八 年 366
十 年 366
十一年 367
十二年 367
十三年 368
十四年 368
十五年 369
哀 公 370
元 年 370
二 年 370
三 年 371
四 年 371
五 年 372
六 年 372
七 年 373
八 年 373
九 年 373
十 年 374
十一年 374
十二年 375
十三年 375
十四年 376
第九卷 礼记
曲礼上** 382
曲礼下第二 399
礼运第九 409
学记第十八 417
儒行第四十一 422

展开全部

节选

【原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  知止而后有定⑤,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⑥。  物有本末⑦,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⑧。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⑨。  其本乱⑩,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解】①道: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和思想体系。②明明德:前一个“明”为动词,使……明显。明德,就是美德,光明的德行。③亲民:亲,当作“新”,动词,使……革旧更新。民,天下的人。④止:达到。至善:指善的*高境界。至,极。⑤止:所到达的地方,作用名词,指上文所说的“止于至善”。⑥得:获得。⑦本:树的根本。末:树梢。⑧致知:致,达到,求得。知,知识。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⑨壹是:一切。⑩乱:紊乱。这里指破坏的意思。  【译文】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们达到善的*高境界。  知道所应达到的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而后才能安稳泰然,安稳泰然而后才能行事思虑精详,行事思虑精详而后才能达到善的*高境界。  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事都有了结和开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秩序,那么就与道接近了。  在古代,想要使美德显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他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家庭的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人,首先要使他心正不邪;想要心正不邪,首先要他自己意念诚实;想要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  只有将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到极处,而后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只有彻底地了解事物,而后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而后才能心正不邪,只有心正不邪,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自身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被破坏了,却要家齐、国治、天下平,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这样的事情是没有的。  ……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徐梦然,女,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幼生长于皇城根脚下,深受历史文化熏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酷爱京剧艺术。曾获得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两次获得“国戏杯”戏曲比赛二等奖,荣获北京京剧票友段位评授季“四段”荣誉,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戏曲节目录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