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书中国人

五书中国人

1星价 ¥24.8 (5.5折)
2星价¥24.8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42486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8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48424864 ; 978-7-5484-2486-4

本书特色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五书中国人》收录了五部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解读中国的经典名著,并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这五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性情、风俗习惯、思想文化等,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百科全书”。《五书中国人》用异域文化的目光为我们树起一面镜子,有些部分可能成为哈哈镜,然而,站在这面镜子前,我们需要勇气,需要理性,需要辩证的思想,更需要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五书中国人》不是为中国人辩护,不是替中国人表示歉意,不是对中国的批评,也不是为中国人歌功颂德。只是解释中国和中国人。

内容简介

  迥异于西方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和风俗习惯,这使得西方人长久以来都认为中国是神秘的,中国人是不可捉摸的,中国文化是另类的。那么,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和中国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时代的不同的西方人有着不同的解读。   《五书中国人》收录了五部在世界上颇具影响力的解读中国的经典名著,并选取了其中的精华部分,是一部关于中国人的“百科全书”。

目录

中国人的性情
保全面子
节俭持家
勤劳刻苦
恪守礼仪
漠视精确
拐弯抹角
顺而不从
思绪含混
不紧不慢
轻蔑外族
因循守旧
随遇而安
能忍且韧
知足常乐
孝悌为先
仁爱尚善
株连守法
多元信仰
中国的现实与时务
真正的中国人
中国的政府
辫子的故事
穷困阶层
近代中国与中国人
中国的文人
祖先信仰
风水观念
东洋史蜕苑
热爱和平
热爱和平(上)
热爱和平(下)
崇尚祖先
崇尚祖先(上)
崇尚祖先(下)
忍让妥协
忍让妥协(一)
忍让妥协(二)
忍让妥协(三)
忍让妥协(四)
敏感多疑
敏感多疑(一)
敏感多疑(二)
敏感多疑(三)
敏感多疑(四)
马可·波罗行纪
**卷 从小阿美尼亚到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见闻录
罗不城
哈密州
哈剌和林城
成吉思汗成为鞑靼人的**汗
成吉思汗事军进攻王罕
王罕进击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与王罕之战
成吉思汗驾崩后继任的君主及鞑靼人的风俗
鞑靼入的信仰
哈刺和林平原及鞑靼入的种种风俗
额里湫国
天德州及王罕的后裔
上都城
第二卷 记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之事,自大都向西南行至缅甸国时记录沿途所经诸州城之事,自大都向南行至杭州、福州、州时记录东海沿岸诸州之事
大汗忽必烈的彪炳千古的伟业
大汗赏赐给基督徒、犹太教徒、回教徒、偶像教徒节庆的荣誉
及其不公开当基督徒的理由
大汗返回汗八里城
大汗的宫廷
大汗太子的宫苑
汗八里城的叛乱及其主谋的被问斩
名为怯薛丹的一万二千骑禁卫军
大汗每年的万寿日
年底时大汗所举行的节庆
在大节庆日领受十三袭金袍的一万二千名王圈
大汗命人行猎
豢养用于捕猎的狮、豹、山猫
为大汗管理猎犬的两兄弟
大汗的行猎
大汗田猎后举行大朝会
汗八里城发达的贸易和繁盛的人口
大汗用树皮制造的纸币通行于全国
执掌大权的十二王爵
从汗八里奉命去各地的使臣、差役
大汗赈济遭遇饥荒和牲畜频繁死亡的臣民
大汗命人在要道两旁植树
契丹人所饮用的酒
契丹人用黑石当燃料
大汗在物价上涨时开粮仓赈济臣民
大汗赈济贫民
汗八里城的占星师
契丹人的宗教对于灵魂的信仰及其各种风俗
契丹的边界及桑干河石桥
涿州大城
太原府
哈剌木连大河及哈强府大城
京兆府城
蛮子境内的阿黑八里大州
成都府
土番州
再说土番州
建都州
哈刺章州
再谈哈剌章州
金齿州
秃落蛮州
叙州
强格路城
中定府城
新州马头
西州城
大汗征服蛮子地域
淮安州城
宝应城
泰州城
扬州城
南京城
襄阳府大城及其被城下大炮攻破之事
新州城
瓜洲城
镇江府城
镇巢军城
苏州城
蛮子国都行在城
行在城补述(出自刺木学本)
大汗每年都从行在及其所辖地区征收巨额赋税
福州国
闻名遐迩的福州城
剌桐城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人的性情   保全面子   “面子”这个词给人的**印象是:用它来描述中国人的一种“特性”。这太荒谬了!在中国的语言中,“面子”这个词并不单指人的脸,它是一个集合名词,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实际上,它所包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描述或理解的范围。   为了理解“面子”的含义,哪怕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我们必须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表演欲,做戏是其本能。戏剧可以说是唯一的全国性的娱乐活动。像英国人热衷于体育、西班牙人热衷于斗牛一样,中国人对戏剧充满了热情。只要稍加煽动,他们就会摆出演戏的架势,或鞠躬行礼,或下跪叩拜,像模像样地扮演起某出戏中的某个角色。在西方人看来,这有些滑稽和可笑。   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也是很戏剧化的。比如说某个人被人误解,在他要澄清事实时,即使只有两三个人在场,他也会大声地说:“我是当着你们的面说的,你们都在场。”给人一种面对众人的感觉。如果事情解决了,他会很骄傲地走下舞台;如果没有得到解决,他会觉得自己没脸下台。其实仔细想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与事实毫无关系,只是形式的问题。   在一出戏中,要想获得喝彩声,只要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说出一句漂亮话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去探询幕后是什么样子的,看尽世上所有好戏岂不更好?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一切依照戏剧化的样式行动就能很有“面子”。也就是说,在他们投入剧情进行表演时,或不   理,或小看,或喝倒彩,都是让他们很“丢面子”的事。   在正确理解“面子”所包含的意思之后,人们就会发现,这个词本身就是一把打开中国人许多重要特性之锁的钥匙。   捎带着说一下怎样做到有“面子”——这其中的方法和学问远远超出了西方人的理解力。西方人常常误入事实领域,而忘记了中国人生活中戏剧化的因素。对西方人来说,中国人的“面子”就像戒律一样,是一种不容置疑的潜在力量,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是,“面子”没有任何规则可言,可视社会传统或公众常识而反复无常,或取消,或变动。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人和西方人存在着差异,对同样的事情决不可能用同样的眼光或观点来看待。   在调解村庄间无休止的争吵时,“面子”的平衡问题是“和事佬”首先要仔细考虑的,而且是必须慎重考虑的,就像过去欧洲的政治家考虑力量均衡问题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一个东方人来说,要想公正地解决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从道理上来讲,他们抱有这种愿望,但实际上只能是按比例对“面子”进行分配,即平衡各方当事人的“面子”。在诉讼的裁决中,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其结果多以不分胜负而不了了之。   给人送一份丰厚的礼物,算是“给他面子”。但如果礼物是私人所送的,受礼人应该只收下其中的一部分,全部接受或统统拒绝的情况是很少见的,也可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一些人渴望保住面子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自己犯错而受到了指责或者自己的缺点被人指出,也算是“很丢面子”的事,这时候,为了挽回颜面,不管证据有多么充分,当事人都会极力否认。   比如,网球不见了,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被一位苦力捡到了,可当找到他时,他很生气地予以否认,然后走到丢球的地方,很快发现球就在地上(事实上,球是从他的长袖里掉出来的),并且理直气壮地说:“看,这是你‘丢’的球。”女佣把客人的铅笔刀藏在她主人的房间里,以后在桌布下面发现了,她会得意扬扬地说是她找到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子”都保住了。一个仆人不小心弄丢了主人的一件东西,他知道自己必须要赔偿,或者从工钱中扣除相当的数目。于是,他主动提出辞职,并故作清高地说:“用来赔偿那银匙子的钱,我不要了。”这样,他的面子没有受到损伤。   一个人明知道有笔债款没有办法收回来,但这个人还是找到欠债人,严厉地斥责对方一番,以此表明他对这件事心中有数,绝不会善罢甘休。这样一来,虽然他没有要到钱,但他保住了“面子”,从而保证将来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个仆人工作失职,或者拒绝做他分内的事,当他确定主人决定辞退他时,他会故意再次犯错,并主动提出辞职,以保住他的“面子”。对我们来说,宁可死了也要保住面子,似乎是很不值得的,但据说,中国的地方官在被杀头时,被准许穿着官服受刑是一种特殊的恩惠,并以此来保住他的“面子”!   节俭持家   “节俭”这个词表示持家的原则,尤其是指家庭的收支关系。按照我们西方人的观点来理解,节俭表现在三个方面:控制花销,杜绝浪费,用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来调节用度。据此来看,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中国人都是节俭的能手。   中国人的饮食相当简单,这是旅行者对中国*初的印象之一。众多的人口似乎全依赖于几种食物为生,像稻米、各种豆子或豆制品、谷子、青菜和鱼。这些食品,再加上其他一些很少的东西,就是亿万中国人的主要食物,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有特别的事情时,才添一点儿肉。   现在,很多人注意到了,西方世界在想方设法地为贫穷的人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物,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中国平常的年景里,每个成年人花不到两分钱就可以得到足够一天食用的食物;即使在灾荒的年月,成千上万的人甚至每天只靠不到一分半钱也能维持生命。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意味着中国人的烹饪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对于外国人来说,虽然中国人的食物量少、粗糙、乏味甚至倒胃口,但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在饮食方面是一流的烹饪大师。在这一方面上,温格洛夫?库克先生把中国人排在法国人之下,英国人(包括美国人)之上。我们不敢像库克先生那么确定中国人有资格排在哪个国家之下,但他们肯定能排在许多国家之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前所述,中国人的食物种类很少,但是,即使从生理学家的角度来看,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对主食的选择非常高明。尽管食物原料非常简单,但制成品却花样不断,品种繁多——他们的烹调技术非常精湛,就算是对中国烹饪术一无所知的人对这一点也是有所耳闻的。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虽然我们很少注意到却极有意义,即中国人在做饭时很少浪费,所有的东西都尽可能地物尽其用。几乎所有普通的中国家庭,饭后的剩饭菜都会留着下次用,哪怕是已经分文不值了。看一看中国人的狗和猫的身体状况,就足以说明这个事实了。这些动物挣扎在“死亡线上”,靠着人们的剩饭剩菜苟延残喘。   新兴国家中的人们的浪费是大家见惯不怪的。像美国这样生活富裕的国家,每天浪费的东西能够支撑6000万亚洲人过上比较好的生活,这点是我们完全可以肯定的。我们希望这些浪费的东西能把更多的人养胖,而不是被白白地扔掉,希望他们更节俭一点儿,就像许多中国人“吃饱”后仍把剩余的饭菜收起来留到下次用一样,甚至茶杯里的剩茶也要倒回茶壶里,下次热过了再接着喝。   还有一个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就是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对吃的东西过于讲究。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不能吃的东西,什么东西迟早都会成为他们的网中之鱼,口中之食。   在中国的北方,干活时普遍使用马、骡、牛和驴,有的地区还用骆驼。我们下面所叙述的事实,在读者看来肯定会认为是过于节俭了——牲畜死亡后,无论是死于意外,还是老死、病死的,一般都要被人们吃掉。   不用大惊小怪,这种做法被中国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即使牲畜可能死于胸膜肺炎一类的传染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在他们看来,这种病畜肉比死于其他疾病的病畜肉质量更差。人吃了病畜肉会产生某种疾病,但由于出售的价格便宜,人们也就甘心去冒险食用了。   死狗、死猫也像死的马、骡、驴一样被吃掉。我们曾经亲身经历过几起村民煮吃死狗的事,狗都是他们下毒毒死的。有一次,外国医生知道他们这么做,就给他们讲了吃这种肉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但狗“已下锅”,曾经吃过这种肉而又没有得病的人是不可能放弃这顿美餐的。他们毫不在意,照吃不误,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在狼吞虎咽之后,他们居然真的平安无事!   关于中国人节俭的问题,还有一个事例也和做饭有关。他们在饭锅的制作上下了很多的工夫,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燃料。在中国,人们捡拾树叶、庄稼的根茎做燃料,可这种燃料,火一烧就只剩下灰烬,因而更显得燃料珍贵了。锅底尽可能的薄,才能适应这种燃料,因此这种锅用起来要非常小心。   中国人节俭到了极致,从拾柴的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即使什么事都还不会做的小孩子也能拾柴。秋冬季节,拾柴大军到处都是,他们手拿竹耙,过处连一根干草也不留下。在树林里,孩子们像打落成熟的栗子一样用木棒打落树叶,一些心急的拾柴人甚至不等树叶落地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去“抓”了。   任何布料,只要到了中国的家庭主妇手中,都会被*大限度地利用。她们的衣服非常简单,尽可能地省时、省工、省料,不像西方国家的女性那样,在装饰和款式上过于浪费。令讲究“家政”的女作家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即使是一片小得不能再小的布料,在中国妇女手里同样能派上大用场。一处不能用的,保准能用在另一处,甚至连碎布条都可以用来纳鞋底。   伦敦或纽约的慈善家们把自己不用的衣物捐赠出去,又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希望接受的人将东西搁置不用,不要成为单纯依靠救济过活的人,这样做,弊大于利。但是,无论是谁把同样的东西送给中国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东西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尽管他们使用的布料和风格与我们的有很大的差别,但总是物尽其用,即使是看似已没用处的下脚料也会和其他布料搭配使用,而不会被丢弃。   中国人时常在纸上题字给朋友表示祝贺,并把题字的纸缝在一块绸布上。之所以选择用线缝,而不用糨糊粘贴,是为了使受赠者有一块可以长期使用的绸布,以后可以方便地更换新字。   中国人的节俭,也可在小商贩的交易中体现出来。对他们来说,无论多小的东西都要引起重视,而且要珍惜。比如说,一个小商贩可以清楚地告诉你每种火柴盒中火柴的确切数量,了解每盒火柴的微小赢利。   用完的旧账簿,中国人或用来糊窗户,或做成纸灯笼,总之,每一页都能派上用场。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