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8474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19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02847463 ; 978-7-5028-4746-3
本书特色
认真贯彻实施GB 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为了帮助大家轻松地学习、理解和领会GB18306—2015的相关内容,我们组织有关专家本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编写了这本《话说第五代地震区划图》。
内容简介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理解和领会GB18306-2015的相关内容,准确把握《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意义、相关概念、编制原则、技术特点和使用要求等方面的实用信息,北京市地震局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了《话说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一书。《话说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内容科学、概念清晰、逻辑严谨,语言表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政府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公众阅读使用。
目录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将代替原标准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将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GB18306—2015的主要内容:两图+两表
地震动、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地震动是地震作用的一种重要类型
重视抗震设防能极大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制定抗震设计标准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环节
地震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表
基本烈度和中国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和修订简史
为什么要修订地震区划图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比GDP增长更快
修订GB18306—2001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近50年来多次发生超过设防烈度的破坏性地震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提升了大型地震构造带上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考虑四级地震作用
为什么要深人研究和了解地震构造特征
为什么地震基础资料非常重要
综合等震线图用于判断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强震动记录为地震区划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采用了什么新技术
为什么不能进行准确的地震区划
中国地震区划的技术途径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地震危险陡分析概率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用活动性定量参数评价*大潜在地震
为什么要划分地震区、带
地震区和地震带的划分依据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地震区、地震带的划分
中国及邻区地震构造区的划分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方法
东、西部地区划分潜在震源区的差异
东、西部潜在震源区个数都有所增加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在参数确定方面有哪些特色
采用“借用法”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
我国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分区
我国各分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式
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模型
我国各分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编制中运用的双参数调整的原则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场地类别划分与地震动参数调整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与第四代地震区划图相比的主要变化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基本规定与场地震动参数取值的原则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使用政策和建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降低地震风险*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抗震设计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得到切实实施才能确保安全
抗震设计规范随着地震区划图的变化而调整
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采用的是三水准设防思想
为什么用地震动加速度值作为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指标
如何根据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如何根据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确定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如何确定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如何与前几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建设标准如何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如何把握不同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如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抗震设防水平
提高设防标准对农居工程造价的影响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如何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地震小区划工作如何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地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加固建议
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主要内容和参照标准
加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方式
我国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相辅相成的
保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顺利实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将于2016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GB18306—2015的主要内容:两图+两表
地震动、地震动参数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地震动是地震作用的一种重要类型
重视抗震设防能极大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制定抗震设计标准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环节
地震烈度和中国地震烈度表
基本烈度和中国烈度区划图
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和修订简史
为什么要修订地震区划图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比GDP增长更快
修订GB18306—2001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近50年来多次发生超过设防烈度的破坏性地震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提升了大型地震构造带上的抗震设防要求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考虑四级地震作用
为什么要深人研究和了解地震构造特征
为什么地震基础资料非常重要
综合等震线图用于判断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强震动记录为地震区划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采用了什么新技术
为什么不能进行准确的地震区划
中国地震区划的技术途径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采用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地震危险陡分析概率方法的基本步骤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方法
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用活动性定量参数评价*大潜在地震
为什么要划分地震区、带
地震区和地震带的划分依据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地震区、地震带的划分
中国及邻区地震构造区的划分
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的确定方法
东、西部地区划分潜在震源区的差异
东、西部潜在震源区个数都有所增加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在参数确定方面有哪些特色
采用“借用法”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
我国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分区
我国各分区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式
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模型
我国各分区的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编制中运用的双参数调整的原则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中场地类别划分与地震动参数调整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与第四代地震区划图相比的主要变化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基本规定与场地震动参数取值的原则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的使用政策和建议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是强制性国家标准
降低地震风险*有效的途径是加强抗震设计
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得到切实实施才能确保安全
抗震设计规范随着地震区划图的变化而调整
我国的抗震设防目标采用的是三水准设防思想
为什么用地震动加速度值作为抗震设防要求的重要指标
如何根据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确定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如何根据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确定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如何确定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如何与前几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建设标准如何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如何把握不同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如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抗震设防水平
提高设防标准对农居工程造价的影响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如何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地震小区划工作如何与第五代地震区划图相衔接
抗震设防要求提高的地区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加固建议
进行房屋安全鉴定的主要内容和参照标准
加强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主要方式
我国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
第五代地震区划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相辅相成的
保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顺利实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9.4¥28.0 -
艾萨克·牛顿、理性时代与现代科学的肇始(八品-九品)
¥25.0¥96.0 -
勒维特之星-大发现系列丛书
¥5.0¥16.0 -
物理学之美-插图珍藏版
¥29.0¥69.0 -
昆虫采集制作及主要目科简易识别手册
¥16.0¥50.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考研数学公式手册
¥2.2¥3.2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13次时空穿梭之旅
¥18.7¥59.0 -
技术史入门
¥15.4¥48.0 -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与二十四节气
¥20.2¥4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交通机械)
¥38.0¥10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航空 航天 军事兵工)
¥54.0¥15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化工轻工纺织)
¥48.3¥115.0 -
世界技术编年史(通信电子无线电计算机)
¥40.0¥100.0 -
世界技术编年史(农业 建筑 水利)
¥46.9¥135.0 -
世界技术编年史(采矿冶金 能源动力)
¥48.3¥115.0 -
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修订版)
¥62.4¥99.0 -
核科学基本原理
¥15.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