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3592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16-04-01
  • 条形码:9787208135925 ; 978-7-208-13592-5

本书特色

杨宝森是中国京剧史上的“四大须生”之一,出 身梨园世家。八岁学艺。曾拜陈秀华、鲍吉祥为师, 学余派(余叔岩创)。后带艺搭班入斌庆社科班。十 四岁登台。1939年组建宝华社挑班演出。他虽以唱功 为主,但是做派也有相当的功力。新中国成立后,任 天津市京剧团团长。他专心研习余叔岩的表演艺术, 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谭派和余派艺术,使得“杨派” 成为当今流传*广、影响*大的京剧流派之一,*造 就了“十生九杨”的京剧生行格局。许锦文编*的《 自创一派(杨宝森)》成功地反映了传主的艺术道路和 心路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记叙了四大须生之一,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宝森的艺术道路和心路历程。

目录

一、大师诞生二、8岁学戏三、斌庆社出了个13岁“小神童”四、15岁南下上海挂头牌五、10年“倒仓”衣衫褴褛难遮体六、“倒仓”期间幸遇好心人七、25岁嗓音好转搭班演出  (一)为荀慧生挎刀  (二)为陆素娟挎刀八、29岁与高华合灌《桑园会》初显杨派萌芽九、30岁继续甘当绿叶挂二牌  (一)为章遏云挎刀  (二)为宋德珠挎刀  (三)为王玉蓉挎刀十、而立之年 领个女儿十一、31岁在京初次组班挑大梁十二、继续在京挑班演出十三、与程砚秋合作挂并牌十四、再次在京组班挑大梁十五、33岁与郑冰如合作 在沪首演《伍子胥》十六、“杨失伍”的由来十七、34岁再度南下与李玉茹合作十八、因何无缘进余门十九、携李玉芝南下演于“黄金”二十、与梅兰芳三次同台挂并牌二十一、世芳飞机失事 宝森躲过一劫二十二、未实现的杨赵“宝荣社”二十三、生不立派 杨派自成二十四、香港之行二十五、“宝华社”升级“杨宝森剧团”二十六、“杨宝森剧团”更名“宝华京剧团”二十七、宝华团再赴上海二十八、一战成功《定军山》二十九、大汉丞相《失空斩》三十、大义凛然《杨家将》三十一、悲愤落魄《伍子胥》三十二、一出《探母》试金石三十三、《击鼓骂曹》斥权奸三十四、尽忠尽孝《洪羊洞》三十五、优柔寡断《捉放曹》三十六、舍子救侄《黑水国》三十七、两个膀臂和三位一体三十八、与四大名旦同台合作三十九、演剧60例四十、全体加盟天津团四十一、在天津的一年半四十二、*后的半年里  (一)程、杨绝唱《武家坡》  (二)抱病录制《文昭关》四十三、师承与传人四十四、“一轮明月”唱响国家大剧院四十五、各界人士的赞语四十六、杨宝森年谱后记《中国京昆艺术家传记丛书》出版目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许锦文,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1937年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安市)。早年入上海同济大学化学系供职,曾调该校社科系任文化艺术教研室主任、讲师、副教授,后受聘为该校传播与艺术学院教授。编*《京剧余派老生唱腔集》、《余叔岩与孟小冬唱腔集》、《杨宝森唱腔集》等作品十余部,出版京剧曲谱《白帝城》、《卧龙吊孝》、《秦香莲》等十多种。曾获得上海市**艺术奖、台湾长谷集团设立的教学研究奖等,2012年荣获北京市京昆振兴协会授予的“弘扬京昆艺术特殊贡献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