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传
读者评分
4.8分

曾国藩传

中国清史研究泰斗级开拓者和奠基人、太平天国史专家重要代表力作。

¥11.5 (3.9折) ?
1星价 ¥12.8
2星价¥12.8 定价¥2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33条)
bjj***(二星用户)

入坑传记了,了解下历史人物,好评,谢谢中图

2023-12-10 01:32:49
0 0
535***(二星用户)

品相非常好

2023-07-29 10:39:5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415953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4
  • 出版时间:2015-10-01
  • 条形码:9787214159533 ; 978-7-214-15953-3

本书特色

  《曾国藩传》编辑推荐:
  1作者萧一山是清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其对曾国藩的评述客观中肯,观点新颖独到。
  2曾国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本书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3曾国藩通过不断的自我奋斗和修炼,*终成就“功德言三不朽”的人生伟绩,其人生经历,及为人处世的经验和智慧,都对读者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内容简介

  《曾国藩传》是清史研究领域泰斗萧一山的重要代表作,全面评述了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晚清名臣曾国藩,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曾国藩。全书展现了曾国藩如何通过不断的自我奋斗和修炼,*终成就了“功德言三不朽”的人生伟绩。
  曾国藩一无雄厚家世,二无过人天资,在内外交困的历史变局中,他仍坚守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坚定信念。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他的彷徨与抉择,他的失意与成功,他的无奈与希冀,对现代读者仍有深刻的启发。

目录

《曾国藩传》目录:
**编 曾国藩传/001
002/引 子
009/**章 家庭环境
019/第二章 经世之礼学
031/第三章 学术背景
048/第四章 思想体系
068/第五章 天才与志气
076/第六章 京官时代的政治
088/第七章 编练湘军及其特点
101/第八章 太平天国的平定
116/第九章 改造旧社会与建设新事业
130/第十章 湘淮军代兴的关系
第二编 曾国藩及其幕府人物/143
144/引 论
147/**章 曾国藩之造就人才
151/第二章 幕府人物总表
158/第三章 入幕前之活动
168/第四章 入幕经过及在幕府之活动
190/第五章 曾国藩之影响
215/第六章 曾国藩受幕宾之影响
224/余 论
第三编 曾国藩智慧通鉴/227
228/**章 修身养心
239/第二章 勤敬治家
253/第三章 恒心为学
271/第四章 至诚为官
281/第五章 治军机变
291/第六章 识人察才
附录 曾国藩年表/303
展开全部

节选

《曾国藩传》精彩书摘:
  第三编曾国藩智慧通鉴
  **章?修身养心
  牢骚太甚必多抑塞
  【原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日来京寓大小平安,癣疾又已微发,幸不为害,听之而已。湖南榜发,吾邑竟不中一人。沅弟书中,言温弟之文,典丽鹬皇,亦尔被抑,不知我诸弟中未来科名,究竟何如?以祖宗之积累,及父亲叔父之居心立行,则诸弟应可多食厥报。以诸弟之年华正盛,即稍迟一科,亦未遂为过时。特兄自近年以来,事务日多,精神日耗,常常望诸弟有继起者,长住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且望诸弟分此重任,余亦欲稍稍息肩,乃不得一售,使我中心无倚。
  盖植弟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场中之患目疾,自难见长。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即心甚忧之。近闻还家后,亦复牢骚如常,或数月不搦管为文。吾家之无人继起,诸弟犹可稍宽其责,温弟则实自弃,不可尽诿其咎于命运。
  吾尝见朋友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如吴枟台、凌荻舟之流,指不胜屈。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温弟所处,乃读书人中*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枟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內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万望温弟再三细想,勿以吾言为老生常谈,不值一哂也。
  【点评】
  这封家书写于咸丰元年(1851)十月二十八日,主要谈论了“牢骚”对人情绪的负面影响。曾国藩认为牢骚太多的人,后来一定是郁郁不得志的。他告诫诸弟,凡遇到牢骚要发之时,就反躬自省,首先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足,不要整天怨天尤人,以免伤人伤己。
  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相兼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吉安中营尚易整顿否?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士,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
  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惟次青尚在坎窞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伤人,余平生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
  【点评】
  此家书写于咸丰七年(1857)十月初四日。立下远大的志向固然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从细微处着手,即曾国藩所说的“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一味地讲求大场面,*容易造成散漫无序的局面,费时费力,效果不佳。真正的才能,不是说你构想了一个多大规模的目标,而在于你能在事务纷杂的时候,有条不紊地一件一件将它完成。
  长傲多言易于致败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初三日刘福一等归,接来信,俱悉一切。城贼围困已久,计不久亦可攻克,惟严断文报是**要义,弟当以身先之,家中四宅平安,余身体不适,初二日住白玉堂,夜不成寐。
  温弟何日至吉安?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代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论。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温弟性格略与我相似,而发言尤为尖刻。凡激之凌物,不必定以言语加人,有以神气凌之者矣,有以面色凌之者矣。温弟之神气稍有英发之姿,面色间有蛮狠之相,*易凌人。
  凡心中不可有所恃,心有所恃则达于面貌。以门第言,我之威望大减,方且恐为子弟之累;以才识言,近今军中炼出人才颇多,弟等亦无过人之处。皆不可恃。只宜抑然自下,一味言忠信行笃敬,庶几可以遮护旧失,整顿新气,否则人皆厌薄之矣。沅弟持躬涉世,差为妥洽。温弟则谈笑讥讽,要强充老手,犹不免有旧习,不可不猛省,不可不痛改。余在军多年,岂无一节可取?只因傲之一字,百无一成,故谆谆教诸弟以为戒也。
  【点评】?
  这封家书写于咸丰八年(1858)三月初六日,主要谈论了“骄傲”与“多言”这两个容易致败的人性弱点。曾国藩认为,做人要自持、内敛,凡事心里不可以有所依仗,有了依仗,比如门第、亲属关系等,就会滋生出一些不好的习气,容易凌人,会招致别人的厌恶和轻视。所以
  为人要抑然自下,忠信笃行。
  精神在用,智慧在苦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四月初五日得一等归,接弟信,得悉一切。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义。倘围攻半岁,一旦被贼冲突,不克抵御,或致小挫,则令望隳于一朝。故探骊之法,以善战为得珠,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官绅为第三义。愿吾弟兢兢业业,日慎一日,到底不懈,则不特为兄补救前非,亦可为吾父增光于泉壤矣。
  精神愈用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沮。此次军务,如杨、彭、二李、次青辈,皆系磨炼出来,即润翁、罗翁,亦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余素有微抱,此次殊乏长进。弟当趁此增番识见,力求长进也。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人才至难,往时在余幕府者,余亦平等相看,不甚钦敬。洎今思之,何可多得?弟当常以求才为急,其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恐贤者不愿共事一方也。
  【点评】
  这封家书写于咸丰八年(1858)五月二十一日。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指出,精神和智慧是在实践和苦难中磨炼出来的,不能以身体的柔弱和环境的困难为借口,放弃对自己的锤炼。我们常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苦难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人往往有坚强的毅力,有丰富的应对智慧,往往能够成大器,干大事。
  ……

相关资料

曾国藩识人、用人、培育人,在这些方面真正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团队领袖的真本事,而且这些点上,令团队里面所有人,他的同盟者,甚至他的敌人,甚至后代,他死后从政治上全盘否定曾国藩的人,也不否定他在这些方面的过人本事,这是很大的学问。总之,曾国藩作为一个成功者,而且他这种成功很有典范意义。 ——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
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蒋介石

作者简介

萧一山(1902—1978)
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中国清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太平天国史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历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等教授、院长。

萧一山大力提倡经世致用,其史学著作深得司马迁、班固的写作精髓,代表作有《曾国藩传》《清代通史》《清史大纲》《太平天国丛书》《太平天国诏谕》《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