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

1星价 ¥59.5 (7.0折)
2星价¥59.5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49014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53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030490148 ; 978-7-03-049014-8

内容简介

民族地区城镇社会空间具有其内在特征,然而旅游业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民族地区城镇的社会空间。为促进民族地区旅游型城镇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其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首先全面分析了郎木寺镇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相关情况,并重点解析了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结构。其次,基于利益相关主体视角分析了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的演变。*后,对郎木寺镇社会空闻结构与演化进行了反思,并据此提出了空间整合的对策,以此指导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的优化发展。  《藏区旅游小城镇社会空间结构与演化》既可供我国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等相关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章 导论 **节 现象导人:藏区旅游的不断兴起 第二节 问题提出:城镇可持续发展状况 第三节 学术关照:藏区小城镇现有研究¨ 一、社会空间概念的辨析 二、城镇社会空间研究 三、藏区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主要理论基础 一、文化生态学:社会空间演变的文化环境 二、旅游凝视:社会空间演变的旅游驱动 三、空间生产:社会空间演变的空间政治 四、城市意象: “他者”眼中的社会空间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案例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案例 第二章 郎木寺镇的基本概况 **节 自然地理环境 一、独特的地理区位 二、典型的高原环境 三、隐秘的山林格局 四、藏式的乡土景观 第二节 历史文化环境 一、神奇的历史传说 二、多元的民族文化 三、厚重的宗教文化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历史沿革与行政管理 第三节 社会经济生活 一、社会生活 二、经济生活 第三章 因寺院而兴起的城镇 **节 藏传佛教的传人 一、藏传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二、郎木寺院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郎木寺的形成与发展 一、游牧时期的郎木寺 二、寺院诞生后的郎木寺 三、旅游发展时期的郎木寺 第四章 郎木寺镇的社会空间解读 **节 藏族的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 一、空间观念的辨析 二、四方形与曼陀罗图式 三、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 四、色彩申的空间观念 五、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实践 六、空间实践中的伦理观念 第二节 藏区城镇的一般社会空间结构 一、自然环境因素与城镇社会空间 二、历史文化与城镇社会空间 第三节 郎木寺镇社会空间结构与特征 一、自然因素下的社会空间 二、文化因素下的社会空间 第四节 郎木寺镇的建筑空间 一、藏区建筑空间主要特征 二、郎木寺镇建筑空间及其特征 第五章 被游客发现:旅游崛起 **节 从地名到品牌的转变 一、传教士的故事 二、“墙内开花墙外香” 三、“东方瑞士” 第二节 旅游市场结构与特征 一、游客属性 二、客源市场 三、出游目的 四、旅游行为 第三节 游客对郎木寺旅游的认知 一、旅游魅力的认知¨ 二、乡土景观环境认知 第六章 被利益群体发现:业缘关系增强 **节 传统的业缘关系 一、以畜牧业为中心的职业 二、传统职业特征 第二节 旅游介入下的业缘关系 一、內部利益群体 二、外部利益群体 第三节 居民对郎木寺旅游的认知 一、经济发展方面 二、社区生活方面 三、社会文化方面 四、意象空间方面 第七章 被政府发现:政策支持 **节 国家宏观政策 一、西部大开发 二、生态环境保护 三、支持藏区发展 四、支持旅游发展 第二节 地方政府政策 一、甘肃藏区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 三、旅游发展政策与行动 四、规划文本申的郎木寺 第八章 社会关系的演变 **节 内外关系演变 一、游客与僧侣的关系 二、游客与居民的关系 三、游客与商家的关系 第二节 内部关系演变 一、僧侣之间的关系 二、居民之间的关系 三、商家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交互关系演变 一、僧侣与居民的关系 二、僧侣与商家的关系 三、居民与商家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关系网络 第五节 行为空间分析 一、游客的行为空间 二、僧侣的行为空间 三、居民的行为空间 四、商家的行为空间 第九章 三层空间的演变 **节 宗教空间演变 一、宗教空间的旅游开发 二、宗教空间的商业扩张 第二节 商业空间演变 一、商业空间的扩张与更替 二、商业空间的装饰 第三节 民居空间演变 一、民居空间的扩张与退缩 二、民居空间的功能转变 第四节 三层空间演变过程与相互关系 一、旅游开发初期:社会空间有序统 二、深化开发阶段:社会空间分化裂变 三、成熟开发阶段:旅游空间独立出现 四、三层空间演变差异 第五节 演变机制分析 一、空间利益视角 二、供需平衡视角 第十章 社会空间演变的思考与应对 **节 社会空间“消逝”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二、空间特色模糊缺失 三、传统文化的淡化 四、传统经济基础的崩溃 五、生态与社会环境问题 第二节 社会空间“整合” 一、基于意向空间的整合 二、基于意境设计的整合 三、基于空间秩序的整合 四、基于空间管制的整合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巍,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旅游景区设计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甘肃省旅游局项目多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3项及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二奖2项。 刘润,2009年获安徽师范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西北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兰州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地理学、文化与旅游规划,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发文1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