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林新话
读者评分
4.7分

书林新话

本书所收录的,是2015年《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发表的读书类文章,主要为人文社科类著作的书评、书话、札记等,作者皆为一流专家学者和知名文化人。

1星价 ¥26.7 (4.3折)
2星价¥26.0 定价¥6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5条)
***(三星用户)

文史百科,平时不看只备查

文史百科,平时不看只备查

2023-11-14 09:22:24
0 0
ztw***(三星用户)

很不错的文章

2023-10-07 01:47:4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72050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42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47720509 ; 978-7-5477-2050-9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作者皆为资深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如戴逸、陈平原、杨天石、雷颐、瞿林东、葛剑雄、钟叔河、葛兆光、钱乘旦、吴敬琏、柏桦、张颐武、郑永年、梁衡等
本书隶属丛书“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存”,是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的2015年读书类好文集锦
纸质顺滑,翻阅手感舒适

本书收录了2015年《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发表的读书类文章,主要为人文社科类的书评、书话、札记等,作者皆为一流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如戴逸、陈平原、杨天石、雷颐、瞿林东、葛剑雄、钟叔河、葛兆光、钱乘旦、吴敬琏、柏桦、张颐武、郑永年、梁衡等。文章既有著者心迹,言书之缘起,又有评者书间觅理,探寻书之学术创见,还有阅者兴之所至,随感札记,言及书里书外、书情书趣。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录的,是2015年《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发表的读书类文章,主要为人文社科类著作的书评、书话、札记等,作者皆为一流专家学者和知名文化人。书中文章既有著者心迹,言书之缘起,书人书事,又有评者书间觅理,探寻书之学术创见,更有阅者兴之所至,随感札记,言及书里书外、书情书趣。

目录

互联网正在重塑中国文化习惯
对乾嘉时代士大夫思想的一个解剖
追索经典常存敬畏
对世界的感悟加深
我的“民法梦”
从美国历史中发现它的道义债务
一次外交事例中的文化碰撞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价值灵魂
张荫麟写通史的五个标准
重温潘光旦的“中和位育”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文化工程”
老庄道家与环境哲学的会通
新版《师哲回忆录》的看点
中国*具亲和特性的软实力
未经包裹的“自我”
张之洞的学人圈
官场说官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
观书心语十则
还原儒学与科学问的真实关系
图像叙事中的晚清百态
雍正遇到的朋党难题
众寻真知启世人
读经典,收获的不只是粮食,更是种子
“抱不抵抗主义”问题翻不了案
刑事司法中的国情民意
解开启功生前身后的几个“谜团”
张学良的阅读习惯
从学徒、助手到**支笔
有“硬颈”基因的项南
回到五四运动的“原点”
书评的怪圈
清官的司法判案也不足为训
“75后”新体验:中国发展的两次升级
全面认识“官书”“私记”的史料价值
对我起了巨大作用的两本书
吕振羽:史与诗熔铸的情怀
法官能为法治做什么
贤哲的会心之处
重新认识劳动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民主与法治的契合点
阅读也是一种创造
福山“政治菜单”之失
王鼎:清代的“屈原”
古人的乡愁寻寄
北京历史文化特征新探
中国古代也有“学术规范”
读图时代:国民阅读困境的深层之因
《选主批判》:西方学者反思选举民主
读懂那些“读不懂”的书
历史教训似在眼前
何谓“政治法学”
古籍今译不宜大力提倡
爱之不增其美,憎之不益其恶
抗战烽火中“长大”的中国大学
《史记》中的法治思想
伟大也要有人懂
谈笑,也是为了思考
汉镜铭文体现的价值观
依法治国与历史经验
“沦陷区研究的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了”
当事人的回忆录就要这样写
中国抗战“维护了亚洲的集体安全”
亚洲智者留下的政治遗言
五年规划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
书出得好,反对的声音自然就压下去了
鲁迅的**“粉丝”
探求国家兴衰的深层原因
闲话《闲话藏书》
基辛格看世界秩序面临的挑战
国史研究要遵从真善美的统一
“五四”:砥砺思想与学问的“磨刀石”
合理确定有效的“政府管理半径”
混得好、合得来是需要规则的
明了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
历史趋势反转的迹象愈来愈明显
司法公信力呈现“四个交织”
与古圣先贤神交的一个窗口
还“西方文明”一个真实的面貌
秘藏文献读之不忍释卷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依法治国的两个层面
重提张岱年的中华文化精神观
“市场机制”与“官僚体制”的边界
关于《新中国口述史(1949—1978)》
“单位研究”:既要回望,更要开新
日记妙谈
从“失衡”走向“再平衡”
一篇文章与一个王朝
把北京建成全球的书香之都
古代民众对待“父母官”:期望、失望、再期望
“无直接利益冲突”机理剖析
家礼撰作具有敦励良风美俗的价值
“去漫画化”的“蒋介石真相”
一代文化人的心灵史
古人的“世界观”
《国富论》的若干面貌
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模式”
话语是“历史忠实的记录者”
我的外交经历、认识和看法
为中国政治经济学增添新内容
“灰皮书”的作用和影响始料未及
读一读《“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我看“得意拜孔”说
政治正义与国家理性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北京日报理论部,主办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理论部坚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办刊理念,以文会友,吸引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问题,感受社会发展的洪流,体会时代的脉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