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04767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78页
  • 出版时间:2016-09-01
  • 条形码:9787517047674 ; 978-7-5170-4767-4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1~6章,下册7~14章,上册主要内容为水质标准与水处理概论,格栅,混凝,沉淀、澄清和气浮,过滤,消毒。下册主要内容为污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污水生物处理——生物膜法,污水生物处理——稳定塘与人工湿地,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和水厂的设计。本书不仅介绍给水、污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注重其在水处理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书中将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专业规范、设计手册以及工程实例紧密结合起来,每章均附有例题和练习题。龚为进编写的《水质工程学(上普通高等教育环境与市政类十三五规划教材)》可作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决策、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水质工程学》由5篇组成。第1篇为基本理论介绍;第2篇为物化处理:包括预处理、颗粒分析与混凝、沉淀与气浮、过滤、消毒、吸附等;第3篇为生物处理: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膜生物反应器;第4篇为深度处理:包括脱氮除磷和膜分离等方法;第5篇为水厂、污水厂建设与运行管理。

目录

前言第1章 水质标准与水处理概论 1.1 给水水源与用水标准 1.1 I1给水水源的分类 1.1.2 典型给水水源的特点 1.1.3 给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 1.1.4 用水水质标准 1.2 污水的性质与排放标准 1.2.1 污水的分类与性质 1.2.2 水体污染与水质指标 1.2.3 污水排放标准 1.3 水体自净 1.4 水处理方法与反应器 1.4.1 水处理方法 1.4.2 反应器 1.5 水处理工艺流程 1.5.1 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概念 1.5.2 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1.5.3 典型污水处理流程 习题第2章 格栅 2.1 格栅的作用与分类 2.1.1 格栅的作用 2.1.2 格栅的分类 2.2 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2.2.1 格栅的设计技术要求 2.2.2 格栅的设计计算 习题第3章 混凝 3.1 混凝机理 3.1.1 水中胶体稳定性 3.1.2 硫酸铝在水中的化学反应 3.1.3 混凝机理 3.2 混凝剂和助凝剂 3.2.1 混凝剂 3.2.2 助凝剂 3.3 混凝动力学 3.3.1 异向絮凝 3.3.2 同向絮凝 3.3.3 混凝控制指标 3.4 影响混凝效果主要因素 3.4.1 水温影响 3.4.2 水的pH值和碱度影响 3.4.3 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 3.5 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3.5.1 混凝剂溶解和溶液配制 3.5.2 混凝剂投加 3.6 混合和絮凝设备 3.6.1 混合设备 3.6.2 絮凝设备 习题第4章 沉淀、澄清和气浮 4.1 沉淀类型 4.1.1 自由沉淀 4.1.2 拥挤沉淀 4.2 沉淀试验及沉淀曲线 4.2.1 自由沉淀试验 4.2.2 絮凝沉淀试验 4.3 理想沉淀池 4.3.1 理想沉淀池的原理 4.3.2 理想沉淀池与实际沉淀池的差别 4.4 平流式沉淀池 4.4.1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4.4.2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4.5 竖流式沉淀池 4.5.1 竖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4.5.2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4.6 辐流式沉淀池 4.6.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4.6.2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4.7 斜板(管)沉淀池 4.7.1 斜板(管)沉淀理论 4.7.2 斜板(管)沉淀池的构造 4.7.3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4.8 沉砂池 4.8.1 平流式沉砂池 4.8.2 曝气沉砂池 4.8.3 旋流沉砂池 4.9 澄清池 4.9.1 泥渣悬浮型澄清池 4.9.2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4.10 气浮池 4.10.1 气浮的原理 4.10.2 加压溶气气浮法 4.10.3 压力溶气气浮法的组成和设计 习题第5章 过滤 5.1 过滤概述 5.2 过滤理论 5.2.1 过滤机理 5.2.2 过滤水力学 5.3 滤料和承托层 5.3.1 滤料 5.3.2 承托层 5.4 滤池冲洗 5.4.1 高速水流反冲洗 5.4.2 气、水反冲洗 5.4.3 配水系统 5.4.4 冲洗废水的排除 5.4.5 冲洗水的供给 5.5 普通快滤池 5.5.1 单池面积和滤池深度 5.5.2 管廊布置 5.5.3 管渠设计流速 5.5.4 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5.6 无阀滤池 5.6.1 重力式无阀滤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5.6.2 重力式无阀滤池设计要点 5.7 其他形式滤池 5.7.1 虹吸滤池 5.7.2 移动罩滤池 5.7.3 V形滤池 5.7.4 压力滤池 5.7.5 翻板阀滤池 5.7.6 连续过滤滤池 5.7.7 纤维过滤滤池 习题第6章 消毒 6.1 液氯消毒 6.1.1 氯消毒的原理 6.1.2 折点加氯法 6.1 I3加氯点 6.1.4 氯化消毒副产物(DBP)的形成及控制 6.1.5 加氯设备、加氯间和氯库 6.2 二氧化氯消毒 6.2.1 二氧化氯的物理、化学性质 6.2.2 二氧化氯的氧化性 6.2.3 二氧化氯的制备 6.2.4 二氧化氯的消毒作用 6.3 次氯酸钠消毒 6.4 氯胺消毒 6.5 紫外线消毒 6.5.1 紫外辐射的来源 6.5.2 紫外消毒系统的构成及配置 6.5.3 紫外辐射的杀菌效果 6.5.4 紫外线剂量的计算 6.6 臭氧消毒 6.6.1 臭氧的性质 6.6.2 臭氧的制备 6.6.3 臭氧氧化的反应机理 6.6.4 影响臭氧氧化的主要因素 6.6.5 臭氧消毒习题前言 第1章 水质标准与水处理概论 1.1 给水水源与用水标准 1.1 I1给水水源的分类 1.1.2 典型给水水源的特点 1.1.3 给水水源的主要污染物 1.1.4 用水水质标准 1.2 污水的性质与排放标准 1.2.1 污水的分类与性质 1.2.2 水体污染与水质指标 1.2.3 污水排放标准 1.3 水体自净 1.4 水处理方法与反应器 1.4.1 水处理方法 1.4.2 反应器 1.5 水处理工艺流程 1.5.1 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概念 1.5.2 典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 1.5.3 典型污水处理流程 习题 第2章 格栅 2.1 格栅的作用与分类 2.1.1 格栅的作用 2.1.2 格栅的分类 2.2 格栅的设计与计算 2.2.1 格栅的设计技术要求 2.2.2 格栅的设计计算 习题 第3章 混凝 3.1 混凝机理 3.1.1 水中胶体稳定性 3.1.2 硫酸铝在水中的化学反应 3.1.3 混凝机理 3.2 混凝剂和助凝剂 3.2.1 混凝剂 3.2.2 助凝剂 3.3 混凝动力学 3.3.1 异向絮凝 3.3.2 同向絮凝 3.3.3 混凝控制指标 3.4 影响混凝效果主要因素 3.4.1 水温影响 3.4.2 水的pH值和碱度影响 3.4.3 水中悬浮物浓度的影响 3.5 混凝剂的配制和投加 3.5.1 混凝剂溶解和溶液配制 3.5.2 混凝剂投加 3.6 混合和絮凝设备 3.6.1 混合设备 3.6.2 絮凝设备 习题 第4章 沉淀、澄清和气浮 4.1 沉淀类型 4.1.1 自由沉淀 4.1.2 拥挤沉淀 4.2 沉淀试验及沉淀曲线 4.2.1 自由沉淀试验 4.2.2 絮凝沉淀试验 4.3 理想沉淀池 4.3.1 理想沉淀池的原理 4.3.2 理想沉淀池与实际沉淀池的差别 4.4 平流式沉淀池 4.4.1 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4.4.2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4.5 竖流式沉淀池 4.5.1 竖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4.5.2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4.6 辐流式沉淀池 4.6.1 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4.6.2 辐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4.7 斜板(管)沉淀池 4.7.1 斜板(管)沉淀理论 4.7.2 斜板(管)沉淀池的构造 4.7.3 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4.8 沉砂池 4.8.1 平流式沉砂池 4.8.2 曝气沉砂池 4.8.3 旋流沉砂池 4.9 澄清池 4.9.1 泥渣悬浮型澄清池 4.9.2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4.10 气浮池 4.10.1 气浮的原理 4.10.2 加压溶气气浮法 4.10.3 压力溶气气浮法的组成和设计 习题 第5章 过滤 5.1 过滤概述 5.2 过滤理论 5.2.1 过滤机理 5.2.2 过滤水力学 5.3 滤料和承托层 5.3.1 滤料 5.3.2 承托层 5.4 滤池冲洗 5.4.1 高速水流反冲洗 5.4.2 气、水反冲洗 5.4.3 配水系统 5.4.4 冲洗废水的排除 5.4.5 冲洗水的供给 5.5 普通快滤池 5.5.1 单池面积和滤池深度 5.5.2 管廊布置 5.5.3 管渠设计流速 5.5.4 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5.6 无阀滤池 5.6.1 重力式无阀滤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5.6.2 重力式无阀滤池设计要点 5.7 其他形式滤池 5.7.1 虹吸滤池 5.7.2 移动罩滤池 5.7.3 V形滤池 5.7.4 压力滤池 5.7.5 翻板阀滤池 5.7.6 连续过滤滤池 5.7.7 纤维过滤滤池 习题 第6章 消毒 6.1 液氯消毒 6.1.1 氯消毒的原理 6.1.2 折点加氯法 6.1 I3加氯点 6.1.4 氯化消毒副产物(DBP)的形成及控制 6.1.5 加氯设备、加氯间和氯库 6.2 二氧化氯消毒 6.2.1 二氧化氯的物理、化学性质 6.2.2 二氧化氯的氧化性 6.2.3 二氧化氯的制备 6.2.4 二氧化氯的消毒作用 6.3 次氯酸钠消毒 6.4 氯胺消毒 6.5 紫外线消毒 6.5.1 紫外辐射的来源 6.5.2 紫外消毒系统的构成及配置 6.5.3 紫外辐射的杀菌效果 6.5.4 紫外线剂量的计算 6.6 臭氧消毒 6.6.1 臭氧的性质 6.6.2 臭氧的制备 6.6.3 臭氧氧化的反应机理 6.6.4 影响臭氧氧化的主要因素 6.6.5 臭氧消毒 习题 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龚为进,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系主任主讲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上、下。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2项,参与国家项目1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