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科甲连绵-明清时期沁河流域的科举入仕高潮

科甲连绵-明清时期沁河流域的科举入仕高潮

¥13.7 (3.4折) ?
1星价 ¥19.6
2星价¥19.6 定价¥4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309605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6
  • 出版时间:2016-07-01
  • 条形码:9787203096054 ; 978-7-203-09605-4

本书特色

沁河流经的地方,有文风鼎盛,科甲连绵;也有文化式微,科举的不毛之地。科举兴衰是检验一地文化兴衰的重要标志,这个标志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与水文化有着割裂不断的脐带关系。山西人称沿河两岸的村庄是“河下”,山上沟里的村庄是“山上”。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河下的文化人总比山上的多,拿沁河流域来说,进士多出于河下,而山上鲜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沁河流域文风鼎盛,科甲连绵的现象 进士是怎样练成的 沁河进士群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 田澍中所著的《科甲连绵(明清时期沁河流域的科举入仕高潮)/沁河风韵系列丛书》慢慢道来。

内容简介

  沁河流经的地方,有文风鼎盛,科甲连绵;也有文化式微,科举的不毛之地。科举兴衰是检验一地文化兴衰的重要标志,这个标志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都与水文化有着割裂不断的脐带关系。山西人称沿河两岸的村庄是“河下”,山上沟里的村庄是“山上”。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河下的文化人总比山上的多,拿沁河流域来说,进士多出于河下,而山上鲜见。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沁河流域文风鼎盛,科甲连绵的现象?进士是怎样练成的?沁河进士群对国家的贡献是什么?下面慢慢道来。

目录

一、耕读仕商文化的催生作用
二、灵山圣水的哺育
1.圣水
2.灵山
3.灵异奇闻

三、物阜民康是基础
1.进士根植的沃土
2.三大科举名镇
3.科举的不毛之地

四、社会风尚决定了人生情怀
1.修齐治平的人生情怀
2.孔子回车
3.程颢办学
4.十凤齐鸣及其余响

五、家族文化承传是原动力
1.奉行德孝有善报
2.代有才人掇巍科
3.白巷里竞放进士花
4.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联芳
5.进土的老师
6.血泪危途何所惧

六、走进国史的沁河进士
1.原杰建府安流民
2.杨继宗“不私一钱”
3.田铎无事种菜
4.王国光治国有才被罢官
5.刘东星的文化贡献
6.张养蒙直谏不畏死
7.湘峪伯仲双雄
8.张铨孤忠劲节
9.张光前操行清严
10.张慎言铁骨铮铮
11.孟兆祥举家殉国
12.王徵俊尽节忠臣
13.沁河流域的东林党人
……
结语:科举兴国亦亡国
展开全部

节选

  《沁河风韵系列丛书:科甲连绵 明清时期沁河流域的科举入仕高潮》:  1.圣水  沁河从发源地起,一路东流、南下,流经的地方大部分在深山沟壑里,两山夹一沟,狭窄紧逼,水流湍急,冲岸撞崖,咆哮怒号,像不戴笼头的野马要摆脱沟壑的束缚,奔向更宽阔的河滩。上游山高坡险,多为石质山体,沁河的优势难以发挥,不能灌溉良田,两岸民众守着沁河抗旱;不能摆渡行人,一条河割断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割断了人的感情;沁河在这里不能以“温柔似水”的姿态造福于人,不能展现自身的美,供人类观赏,以提高人的道德情操与审美能力。沁河这样屈身而行,流经的地方竞有几十里没有人烟。人河两分离,一句话,水文化没有照亮和滋养这方水土。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来实现。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水利设施的建设十分重要;在水大水广的地方,商品流通靠舟船,离不开水道;手工业的发展也同样,如造纸业、加工业、铸造业等,无一离得开水。因此,沁河在中游一带可谓流金淌银。  当沁河冲出峡谷,到了中游一带的山谷盆地时,河床骤宽,水流速度放慢,悠悠然伸伸疲倦的腰,展展受屈的腿,活动活动麻木的手臂,休息好了,唱着动人的小调款款而去。这一带河道宽阔,河湾舒缓,多为土石丘陵、河谷盆地,河水这才有条件放缓流速,调整姿势,稳定情绪,变拍崖狂涛为微波细浪、变咆哮怒吼为低鸣浅唱、变无所作为为大有作为。于是,两岸聪明的人就修建沟渠、堰坝,引沁河水灌溉田园,以达大有之年。这是沁河中游一带富庶的基本条件。架桥造船,两岸人开始沟通,亲朋互走、物质交流,有交流才有发展。在以水为载体的各种实践活动中,人和水建立了特殊而坚固、稳定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但满足了两岸人民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对水的图腾与崇拜,修建了难以计数的“河神庙”、“龙王庙”,用于春秋祭祀。与此同时开始了治水、管水、用水、赏水等活动,久而久之,得利万千。于是人们开始了对水的思考与感悟,改变了观念与思维、生活方式,形成了新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宗教精神、文学艺术等,达到人水和谐。  《阳城县乡土志》载:“元朝郑氏多贤,所得谥者鼎中毅而宜忠宣(元郑皋多才略,睹郑侯、湘谷二流可灌屯城之田,请于郡守决之,民受其赐。官忠昌军节度使)。”这段文字和民间传说结合起来,其意是:元代阳城县屯城村的郑氏家族贤人多,有三位大将军,其中两位以战功谥国公。忠昌军节度使、潞国公之父郑皋有才智谋略,当他看到流经屯城的侯村河和湘峪河白白流走,没有发挥其灌溉作用,就向郡守霍某打请示报告,要把二水疏通,修渠道引水人田。郡守批准后,他组织村人按他的规划实施,只半年时间,侯、湘二水引入田地,为民造福。明嘉靖进士、吏部尚书王国光家居时来屯城探亲访友,见三百多年前郑皋修的渠道流着清凌凌的河水,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赞颂文章,后人刻成碑,保存至今。这个故事说明,*迟在元代,水利工程已经造福于沁河中游。  ……

作者简介

  行龙,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兼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山西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著有《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1992)、《走向田野与社会》(2007)、《从社会史到区域社会史》(2008)、《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2010)、《阅档读史:北方农村的集体化时代》(合著,2011),主编《社会史研究》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田澍中,沁水县十里乡田家湾村人,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赵树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一级文学创作员。已出版长篇小说、长篇纪实文学、长篇文化散文、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等10多部;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等国家选刊转发;获省级、国家文学刊物优秀作品奖多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