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1星价 ¥27.3 (7.8折)
2星价¥27.3 定价¥35.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1624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00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308162456 ; 978-7-308-16245-6

本书特色

从社会学视角来研究乡村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就教育论教育的过程,而是引导人们以乡村教育为视角,探索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再生产得以正常运转的本原。陈旭峰编著的《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我国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机制与路径为研究内容,结合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综合采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方法与综合评价方法,力求使研究更为系统和科学,为乡村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寻求可行之路。

内容简介

陈旭峰编著的《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近代以来我国乡村教育转型的背景、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主题,是按照以下五个层次展开论述的:*个层次分别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格局、“场域”与“关系”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的影响;第二个层次对近代以来我国*次乡村教育转型,也就是对发生在乡村建设运动时期的乡村教育*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进行了研究;第三个层次对发生在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直到现在为止的二十年左右时间的第二次乡村教育转型进行了研究。第四个层次从实证层面研究了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的影响。具体来说: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了市民化水平对农民教育心态的影响。第五个层次则是在前四个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结论和建议。

目录

导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章 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理论探讨
**节 “国家一社会”的关系格局
第二节 “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第三节 精英意识形态的博弈与选择
第四节 “意识生态”与“意识心态”的关系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转型与教育转型
**节 民国时期乡村社会转型的背景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乡村社会转型的表现导论
**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第五节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章 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理论探讨
**节 “国家一社会”的关系格局
第二节 “场域”与“惯习”的关系
第三节 精英意识形态的博弈与选择
第四节 “意识生态”与“意识心态”的关系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乡村社会转型与教育转型
**节 民国时期乡村社会转型的背景
第二节 民国时期乡村社会转型的表现
第三节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转型的表现
第三章 当前乡村教育转型的社会转型背景
**节 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第二节 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第三节 农民市民化水平的提高
第四章 国家、地方与个人:当前乡村教育转型的表现
**节 乡村中的国家:乡村教育转型的宏观表现
第二节 乡村中的地方:乡村教育转型的中观表现
第三节 乡村中的个人:乡村教育转型的微观表现
第五章 乡村社会转型对教育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
**节 研究设计
第二节 市民化水平对农民学校教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市民化水平对农民家庭教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第四节 市民化水平对农民社会教育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调查问卷信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旭峰(1983--),男,浙江兰溪人,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现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城乡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研究。曾荣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北京大学“才斋奖学金”等奖励与荣誉,至今已在《社会》《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个人学术专著1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