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文化史-修订版
1星价
¥19.7
(3.4折)
2星价¥19.7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965739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16-11-01
- 条形码:9787539657394 ; 978-7-5396-5739-4
本书特色
《晚清文化史(修订版)/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论述了自1840年前后至1911年之间的晚清文化状况,展示了近代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因此,对于读者了解晚清时期社会现实和其文化的独特性,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出版价值。七十年的晚清文化运动,几乎浓缩了数百年西方文化史的内容,浮光掠影般地走过西方数百年文化史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历代文化史书系”之一种,讲述了清代的文化史。书中对清代的文化全景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介绍,特别展示了晚清文化从传统向现代、从闭塞到走向世界的转折,体现了目前学术界对该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本书内容翔实,史料丰富,研究深入,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和阅读。
目录
绪论
**章 世界的发现与近代文化的萌发
一、一统“天下”的裂变
1.儒家一统的“天下”
2.“天下”的裂变
二、走出“天下”
1.经学的衰变
2.经典的虚化和经学的异化
3.走出经学
4.“格物”之学的独立
5.重整知识和观念体系
三、世界的发现
1.“千古创局”下的探究绪论
**章 世界的发现与近代文化的萌发
一、一统“天下”的裂变
1.儒家一统的“天下”
2.“天下”的裂变
二、走出“天下”
1.经学的衰变
2.经典的虚化和经学的异化
3.走出经学
4.“格物”之学的独立
5.重整知识和观念体系
三、世界的发现
1.“千古创局”下的探究
2.走出华夏中心主义的铜蔽
四、“经世致用”原则下的“师夷”活动
1.发现“长技”
2.“师夷”的蠕动
3.开启新方向
第二章 “力”“富”“学”的发现——近代文化的初兴
一、“采西学”以“自强”与“中本西末”
1.“采西学”以“自强”
2.“本”与“末”的文化界定
3.规律下的近代文化扩展
二、“力”的发现与追求
1.“兵势”的发现与寻觅
2.“制器之器”的引进
3.呼唤“机械之天下”
三、“富”的发现与伦理观念的变迁
1.“富”的发现与追求
2.工商“立国”和“富民”
3.伦理观念的更新
四、“学”的发现和新知识的传播
1.近代之“学”的发现
2.西学知识的引进和传播
3.知识体系的更新
五、社会文化的新气象
1.“洋”的渗透浸润
2.社会观念的变迁
第三章 “民”“智”的发现——近代文化的发展
一、“兴西学”潮流下的“中西会通”
1.“天下移风”
2.“公理”的探求
3.“中西会通”
二、“民”的发现和“民权”的张扬
1.“民”的发现
2.“民权”的张扬
三、“智”的发现和近代知识体系的提出
1.“智”的发现和崇尚
2.近代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提出
3.由“学”而“智”的理路
四、“开民智”口号下的文化启蒙运动
1.“开民智”为“**义”
2.兴办近代教育
3.创办报刊
4.西书翻译
5.文字语言改革
6.文学的俗化
五、新文化的架构
1.“再立堂构”
2.近代教育体制的雏形
3.大众传播机制的初建
4.近代科学研究体制的探索
5.新文字语言体系的成形
6.新文学体系的建构
第四章 建设民族新文化
一、近代文化方向的确立和“中西会通”的深化
1.“若厉”到“若膻”的急速转换
2.西学的泛漫扩张
3.新文化运动的深化
4.“中西会通”以“造就新世界”
二、民族主义——祖国主义——国民主义
1.整合国族:民族主义
2.“知有国家”:祖国主义
3.权利与义务:国民主义
三、启蒙的深化与意义世界的更新
1.眉意“新民之道”
2.“人人能识字”
3.“开通社会智识”
4.冶铸“国民新灵魂”
5.意义世界的更新
四、近代政治文化凯歌行进
1.“政治之本原”的更替
2.尊重人权原则
3.主权在民原则
4.分权原则
5.法治原则
五、民族新学术的初建
1.理性的学术
2.以科学为内核的学术
3.民族的新学术
4.近代学术体制的初建
六、文化世俗化与民族新文化体系的初建
1.文化建设的世俗化方向
2.世俗化教育体制的形成
3.大众传播体系的建设
4.文学艺术的世俗化
后记信息
**章 世界的发现与近代文化的萌发
一、一统“天下”的裂变
1.儒家一统的“天下”
2.“天下”的裂变
二、走出“天下”
1.经学的衰变
2.经典的虚化和经学的异化
3.走出经学
4.“格物”之学的独立
5.重整知识和观念体系
三、世界的发现
1.“千古创局”下的探究绪论
**章 世界的发现与近代文化的萌发
一、一统“天下”的裂变
1.儒家一统的“天下”
2.“天下”的裂变
二、走出“天下”
1.经学的衰变
2.经典的虚化和经学的异化
3.走出经学
4.“格物”之学的独立
5.重整知识和观念体系
三、世界的发现
1.“千古创局”下的探究
2.走出华夏中心主义的铜蔽
四、“经世致用”原则下的“师夷”活动
1.发现“长技”
2.“师夷”的蠕动
3.开启新方向
第二章 “力”“富”“学”的发现——近代文化的初兴
一、“采西学”以“自强”与“中本西末”
1.“采西学”以“自强”
2.“本”与“末”的文化界定
3.规律下的近代文化扩展
二、“力”的发现与追求
1.“兵势”的发现与寻觅
2.“制器之器”的引进
3.呼唤“机械之天下”
三、“富”的发现与伦理观念的变迁
1.“富”的发现与追求
2.工商“立国”和“富民”
3.伦理观念的更新
四、“学”的发现和新知识的传播
1.近代之“学”的发现
2.西学知识的引进和传播
3.知识体系的更新
五、社会文化的新气象
1.“洋”的渗透浸润
2.社会观念的变迁
第三章 “民”“智”的发现——近代文化的发展
一、“兴西学”潮流下的“中西会通”
1.“天下移风”
2.“公理”的探求
3.“中西会通”
二、“民”的发现和“民权”的张扬
1.“民”的发现
2.“民权”的张扬
三、“智”的发现和近代知识体系的提出
1.“智”的发现和崇尚
2.近代知识体系的形成和提出
3.由“学”而“智”的理路
四、“开民智”口号下的文化启蒙运动
1.“开民智”为“**义”
2.兴办近代教育
3.创办报刊
4.西书翻译
5.文字语言改革
6.文学的俗化
五、新文化的架构
1.“再立堂构”
2.近代教育体制的雏形
3.大众传播机制的初建
4.近代科学研究体制的探索
5.新文字语言体系的成形
6.新文学体系的建构
第四章 建设民族新文化
一、近代文化方向的确立和“中西会通”的深化
1.“若厉”到“若膻”的急速转换
2.西学的泛漫扩张
3.新文化运动的深化
4.“中西会通”以“造就新世界”
二、民族主义——祖国主义——国民主义
1.整合国族:民族主义
2.“知有国家”:祖国主义
3.权利与义务:国民主义
三、启蒙的深化与意义世界的更新
1.眉意“新民之道”
2.“人人能识字”
3.“开通社会智识”
4.冶铸“国民新灵魂”
5.意义世界的更新
四、近代政治文化凯歌行进
1.“政治之本原”的更替
2.尊重人权原则
3.主权在民原则
4.分权原则
5.法治原则
五、民族新学术的初建
1.理性的学术
2.以科学为内核的学术
3.民族的新学术
4.近代学术体制的初建
六、文化世俗化与民族新文化体系的初建
1.文化建设的世俗化方向
2.世俗化教育体制的形成
3.大众传播体系的建设
4.文学艺术的世俗化
后记信息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3¥15.0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21.1¥49.0 -
经典常谈
¥4.3¥14.8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2.8¥32.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蔷薇花与十字架
¥14.4¥45.0 -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16.6¥52.0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4¥39.0 -
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
¥10.4¥28.0 -
中国馔馐谭
¥11.0¥23.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1.0¥29.8 -
刘荫柏讲西游(九品)
¥19.7¥58.0 -
敬你一杯烈酒(八品)
¥11.7¥45.0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17.0¥46.0 -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11.2¥28.0 -
地理的故事
¥15.0¥47.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5¥2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9.8¥25.0 -
中国古代官制
¥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