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技术标准

包邮纳米技术标准

¥109.0 (7.9折) ?
1星价 ¥109.0
2星价¥109.0 定价¥1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877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1
  • 出版时间:2015-02-01
  • 条形码:9787030387769 ; 978-7-03-038776-9

本书特色

  《纳米技术标准》详细介绍纳米技术的名词术语、测量表征、性能评价、健康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动态、纳米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研制,以及纳米计量的研究现状等,并展望纳米标准的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导论;第2章,纳米技术术语与命名的现有观点;第3章,纳米尺度标准物质;第4章,纳米尺度计量学及对新技术的需求;第5章,性能标准;第6章,工业应用领域纳米技术表征与测量的标准化动态;第7章,表征与降低纳米材料风险的测量标准制定含义;第8章,纳米材料毒性:新出的标准与支持标准制定的工作;第9章,健康与安全标准;第10章,纳米技术标准与国际法律方面的思考。
《纳米技术标准》可供从事纳米技术应用研究与市场开发的科研人员、纳米技术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监管人员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纳米技术标准》详细介绍纳米技术的名词术语、测量表征、性能评价、健康安全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动态、纳米标准物质与标准样品研制,以及纳米计量的研究现状等,并展望纳米标准的发展趋势。全书共分10章:第1章,导论;第2章,纳米技术术语与命名的现有观点;第3章,纳米尺度标准物质;第4章,纳米尺度计量学及对新技术的需求;第5章,性能标准;第6章,工业应用领域纳米技术表征与测量的标准化动态;第7章,表征与降低纳米材料风险的测量标准制定含义;第8章,纳米材料毒性:新出的标准与支持标准制定的工作;第9章,健康与安全标准;第10章,纳米技术标准与国际法律方面的思考。
《纳米技术标准》可供从事纳米技术应用研究与市场开发的科研人员、纳米技术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监管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译者序
序言
第1章 导论
1.1 引言
1.2 标准的历史
1.2.1 社团标准制定
1.2.2 国家标准制定
1.2.3 国际标准制定
1.2.4 全球性标准制定
1.2.5 纳米技术标准显现的发展
1.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纳米技术术语与命名的现有观点
2.1 引言
2.2 术语
2.2.1 来自非标准制定组织的说法
2.2.2 ASTM国际
2.2.3 ISO/TC 229
2.2.4 术语的结论性评述
2.3 命名法与纳米技术
2.3.1 命名法为什么对标准有用?
2.3.2 命名的挑战
2.3.3 标准制定组织和纳米技术命名法
2.3.4 得到认可的化学命名团体总览
2.3.5 其他概念
2.3.6 纳米技术命名系统的可能参数
2.3.7 表征与名称的区别
2.3.8 命名法的未来方向
2.4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纳米尺度标准物质
3.1 引言
3.1.1 标准物质的应用日益增加
3.1.2 术语“纳米尺度”
3.1.3 纳米技术需要标准物质
3.1.4 本章的结构
3.2 标准物质生产和应用的一般性问题
3.2.1 ISO/REMCO的角色
3.2.2 标准物质
3.2.3 有证标准物质
3.2.4 有证和无证标准物质的不同应用
3.3 与纳米尺度标准物质相关的关键问题
3.3.1 “被测量”定义
3.3.2 溯源性声明
3.3.3 实验室资质
3.3.4 均匀性和稳定性
3.4 纳米技术RM范例
3.4.1 纳米尺度标准物质的应用领域
3.4.2 现有的纳米尺度RM数据库
3.4.3 纳米颗粒尺寸分析RM
3.4.4 薄膜厚度测量RM
3.4.5 化学对比成像RM
3.4.6 表面形貌测量RM
3.4.7 表面积测量RM
3.4.8 粉体多孔性测量RM
3.4.9 碳纳米管表征RM
3.5 当前发展和未来趋势
3.5.1 纳米RM所面临的科学挑战
3.5.2 实验室认可和监管
3.5.3 合作
参考文献
第4章 纳米尺度计量学及对新技术的需求
4.1 引言
4.2 国际合作
4.3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4.4 计量和工业:以长度校准为例
4.5 当前使用计量的关键要素
4.6 冗余及重复
4.7 当前进展和趋势
参考文献
第5章 性能标准
5.1 性能测试的预期标准化对纳米技术成功工业化的支持:总体框架
5.1.1 为何需要性能标准?
5.1.2 先期标准化
5.1.3 纳米技术标准和现行标准
5.2 如何建立完整的增值链/供应链的标准
5.2.1 质量和过程管理
5.2.2 作为直接和间接性能参数的关键控制特性,及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角色
5.2.3 确定KCC的质量功能展开方法
5.3 纳米电子学标准化:*初的步骤与实践经验
5.3.1 微电子工业:高质量标准和高创新率
5.3.2 安全性方面:洁净间技术、少量纳米材料、纳米组件封装
5.3.3 迄今为止的经验:IEC/TC 113中的现有项目
5.4 未来发展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工业应用领域纳米技术表征与测量的标准化动态
6.1 引言
6.2 包括纳米管在内的工程纳米材料的测量/表征标准化(ISO/TC 229/WG 2在纳米技术领域的活动)
6.2.1 代表性的工程纳米材料
6.2.2 MWCNT表征的标准化
6.2.3 SWCNT的表征的标准化
6.2.4 其他工程纳米材料的表征标准化的必要性
6.3 用于纳米涂层/结构测量的分析技术的标准化(ISO/TC 201关于表面化学分析的活动)
6.3.1 为将表面化学分析用做表征纳米涂层/结构的表面和界面性质的工具的ISO/TC 201标准化
6.3.2 ISO/TC 201/SC 9中的SPM的标准化
6.3.3 ISO/TC 201发布的纳米涂层/结构表征方面的国际标准的潜在用途
6.3.4 ISO/TC 201正在进行中的纳米结构材料的表征项目
6.4 其他标准组织的应用测量
6.4.1 关于测量和表征的文件标准的国际研讨会
6.4.2 ISO/TC 24/SC 4的活动(颗粒表征标准化)
6.4.3 IEC/TC 113
6.4.4 CEN/TC 352
6.4.5 ASTM国际的E42和E56委员会
6.4.6 IEEE纳米技术标准工作组
6.5 结论
6.5.1 从纳米材料到纳米中间体表征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第7章 表征与降低纳米材料风险的测量标准制定含义
7.1 引言
7.2 风险范式
7.3 纳米技术标准的发展
7.4 测试标准与风险范式的关联
7.4.1 粉体中纳米物体的含量
7.4.2 金属气溶胶吸入标准
7.4.3 纳米材料中内毒素的量化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纳米材料毒性:新出的标准与支持标准制定的工作
8.1 引言
8.2 纳米毒理学的国际性工作
8.2.1 OECD
8.2.2 ISO纳米技术委员会
8.2.3 ASTM国际
8.3 毒性试验的验证需求和试验验证工作
8.3.1 毒性试验的验证需求
8.3.2 支持毒理学测试和标准制定的工作
8.4 未来
8.4.1 何处需要标准:未来的机会
8.4.2 协调和标准的作用
8.4.3 纳米毒理学国际合作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9章 健康与安全标准
9.1 引言
9.2 接触限值
9.3 危害告知
9.3.1 材料安全数据表
9.3.2 标签
9.3.3 全球协调体系
9.4 风险缓解
9.4.1 职业指南
9.4.2 环境和消费者指导
9.4.3 综合风险管理架构
9.5 行动守则
9.6 未来方向
9.6.1 趋势和展望
9.6.2 基于表现的纳米技术风险管理项目
9.6.3 全球健康和安全标准制定的协调
9.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纳米技术标准与国际法律方面的思考
10.1 引言
10.2 标准不是法律
10.3 标准和政府决策
10.4 标准和知识产权
10.5 标准和公司交易
10.6 标准与环境健康和安全规章
10.7 标准和消费者
10.8 标准和国际贸易
10.9 标准和风险管理
10.10 当标准比法律更加严格时
10.11 将纳米技术标准纳入法律结构
10.12 结论
附录 术语和缩略词表
索引
彩图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V.穆拉绍夫,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下属的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纳米技术主任特别助理。在被任命为纳米技术特别助理之前,于2003年至2005年任职NIOSH主任办公室高级科学家。1998年于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市达尔豪西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2001年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而后作为高级服务学者加入NIOSH从事计算化学研究。2004年代表NIOSH成为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下属的纳米尺度科学、工程和技术分委员会及纳米技术环境和健康影响工作组成员。是ISO纳米技术委员会制定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技术报告的项目负责人。在计算和实验材料化学领域中撰写了大量文章。 J.霍华德,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下属的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主任。在被任命为NIOSH主任之前.1991年至200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工业关系部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部门担任主任。1974年在芝加哥的洛约拉(Loyola)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获得公共卫生硕士学位,1986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于1987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获得行政法法学硕士学位。通过了内科学和职业医学资格认证。获得了在加利福尼亚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行医的资格和法律执业资格,且是美国联邦*高法院律师公会成员。他在职业健康法律和政策方面撰写了大量文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