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147354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8cm
  • 页数:127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31473541 ; 978-7-5314-7354-1

内容简介

  《构成基础教程/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第1章“形态构成总论”分析了形态构成的形态要素,着重要求在形态构成的研究中,要变静观为动观、变常观为微观,倡导设计艺术语言的转换,其理论指导意义涵盖以后各章;第二章“平面构成”、第三章“色彩构成”、第四章“立体构成”和第五章“光构成”不求面面俱到。在具体探讨构成的理论与创作实践时,在知识结构上作了些微调整,力求有所创新。

目录

概述

**章 形态构成总论
**节 形态构成中的形态要素
第二节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要素
第三节 观念转换
第四节 语言转换

第二章 平面构成
**节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艺术手法
第三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

第三章 色彩构成
**节 色彩构成的科学认识
第二节 色彩的采集构成
第三节 色彩的归纳与演绎
第四节 色彩的情调表现
第五节 配色构图的重点把握

第四章 立体构成
**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从平面到立体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
第五节 立体构成的延展表现

第五章 光构成
**节 光构成的艺术价值
第二节 光构成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 光构成的图像处理
展开全部

节选

  《构成基础教程/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  一个形叠置、隐含在另一个形内,一个形成为另一个形的局部,画面效果具有潜在的多样迷惑的可能性,这种形态叫做“两可形”。  既可以是甲,也可以是乙;既可能是图,又可能是底。其原理是抓住图形的某些局部特征,寻找与另一图形相似之处,构成虚与实、形与形的共存互换关系,实现从一个图形到另一个图形的视觉转换。当我们凝视一幅图形时,随着视点或视距的变化,会感知到多个形态的存在。视点不断地移动,形态也跟着不断地跳转。即在同一幅图内,可以得到多个观看结果——此图形的局部有可能成为另一图形或另一图形的局部。这种模棱两可的形态转换常给人一种游戏般的迷惑与新奇。两可形不仅是图形的跳转变化,甚至带来内容的跳转,即不同的图形表达不同的意思。两可形的视幻变化非常丰富,创造手法也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两叮形的造型特点,不同的理解可以创造出成千上万个不同效果、不同意义的形态和作品。互相借用、叠置、掩护、组合,通过这种组织,使同一形态同时具有多层画面和多种意义的存在。  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有一件现代雕塑作品展示在室外的草地上:一个简陋的梳妆台,镜前站着一具骷髅。这件作品的奇特性(或称“现代性”)在于梳妆台的镜子没有安装玻璃;其二是一具骷髅站在镜前照镜子,这两件事都是反常态的。站在骷髅的角度看镜子,镜内展现的是人间的幸福美景;站在骷髅的对面看镜子,镜内展现的却是骷髅的凄凉景象。一件作品由于视点位置的调换,却可以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给参观者不同的启示和联想。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