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活价值论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活价值论

1星价 ¥61.2 (7.2折)
2星价¥61.2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7308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5
  • 出版时间:2017-03-02
  • 条形码:9787010173085 ; 978-7-01-017308-5

内容简介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活价值论研究是以马克思“虚拟资本”和“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理论为依据展开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文技术创新的进步,价值的源泉已经从劳动对象化进化为包括劳动在内的生活对象化,因此,人类全面的内在本质都可以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力量,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的物质价值和信息对象都可以作为社会交往和交换的载体,这是信息态的虚拟价值产生的内在原因,也是价值形态和经济活动发展进化的内在动力。《广义虚拟经济的生活价值论》对生活对象化条件下的虚拟价值、物质和信息二元价值的容介态进化效应等内容,特别是就传统价值理论未曾全面展开的使用价值范畴,予以了重点讨论,提出了虚拟使用价值等概念;对价值尺度的进化进行了深入讨论,阐释了社会必要生活的价值意义;对于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以及产业实践予以了特别关注,分析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生活财富观以及财富标志的结构、体系构建做了较系统的讨论,阐述了财富标志经济、品牌经济等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目录

自 序
**章 商品及其两个因素
**节 商品两个因素及其发展
第二节 虚拟价值及其产生的价值效应
第三节 从虚拟价值看生活价值的产生和进化
第四节 商品两个因素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和进化

第二章 体现在商品中的生活二重性
**节 生活的二重性
第二节 虚拟价值是社会和谐生活的凝结
第三节 道德情操对价值的影响
第四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商品价值的直接影响

第三章 价值载体的嬗变和虚拟使用价值
**节 使用价值的进化
第二节 虚拟使用价值概念的引出
第三节 虚拟使用价值的界定
第四节 虚拟使用价值的基本属性

第四章 使用价值的本质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
**节 使用价值的内涵及其对商品经济的一般影响
第二节 使用价值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正相关关系

第五章 生活是价值的源泉
**节 生活世界的价值意义
第二节 生活和劳动的对立统
第三节 价值从劳动一般到生活一般的进化

第六章 社会生活在二元价值的容介态进化中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节 社会生活中的经济价值
第二节 政治对经济价值具有直接贡献
第三节 军事对财富运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第四节 文化制权是夺取广义虚拟经济发展主导权的核心因素
第五节 文化体育生活中蕴含的经济价值

第七章 价值形式的历史演变和价值尺度的容介态进化
**节 价值形式
第二节 货币(价值尺度)的价值基础
第三节 以劳动时间为价值尺度的局限性
第四节 生活(二元要素容介态)价值尺度的基础性构建

第八章 生活价值的形成以及二元价值的容介态进化(增值)过程
**节 生活价值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价值在生活对象化过程中凝结与增值
第三节 生活对象化下的使用价值转型、进化与价值增值
第四节 自然资源价值的形成与增值过程

第九章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产方式
**节 信息资源是广义虚拟经济生产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产力
第三节 广义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关系
……

第十章 广义虚拟经济的产业实践
第十一章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活财富观
第十二章 财富的结构与拓展一
第十三章 可靠充足的财富标志供应是广义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第十四章 品牌财富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活价值论》:  三、精神(心理)需要是信息态要素成为价值载体的内在动力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卷开篇**页的注释中,引用尼古拉·巴尔本的话阐述了商品和需要的关系,他认为,“欲望包含着需要;这是精神的食欲,就象肉体的饥饿那样自然……大部分物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满足精神的需要”。在这里,马克思实际上是从经济学需求理论角度讨论价值问题,而且从需求本质的角度承认了人的精神需求及其价值意义。  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满足精神的需要”概念,因为这种需要而使很多商品(物)具有了价值,这实质上等于阐明了:精神文化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作为价值载体的是“满足精神需要”的心理上的使用价值。其实,在马克思看来,即使是物质产品也大都包含着“满足精神的需要”的价值,可以是人类精神需求的对象,就是说即使是物质产品并不一定就是纯粹肉体需要的东西,其中必然还包含着精神上需求的内容;或者说,即使是物质产品一般不仅有肉体需要的价值,也一定存在精神上需要的内容。所以马克思说:“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一·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美的规律”当然是满足心理或精神上需要的,这是生活对象化价值的内在要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马克思将人对精神的需求和物质的需求以及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从一开始就置于了同等地位,即使是物质商品一般也存在着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效能,物质和信息可以同时存在。  大部分物是用来满足精神需要的,这种判断发生在马克思阐述资本主义物质生产的当时,可见人的精神需求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位置,也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看重,这是一种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的体现。  客观上,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人的需求层次不断进化,心理上的丰富性被不断释放,精神文化活动作为独立的经济形态不断发展,文化价值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一首动听的音乐、一个感人的故事,往往使人有一种愉悦的满足,正如马克思所讲的,“按人的含义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这种自我享受,一方面,是人的内在本质的一种确证和实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物质文化生活丰富性和人的内在同一性的和谐。当然,人的心理需求是不断丰富、发展和进化的,心理需要是精神活动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精神生产得以发展的直接原因。  马克思以音乐为例曾经这样说:“音乐家给我一种美的享受,我购买他的演奏”。而且,马克思明确指出,音乐家的劳动是生产性劳动,他说:“钢琴演奏者生产了音乐,满足了我们的音乐感,不是也在某种意义上生产了音乐感吗?事实上他是这样做了:他的劳动是生产了某种东西”。演奏者生产的这种东西首先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或者说是一种能量态的产品,是以一种承载着美的旋律和文化信息的声波的商品或服务,满足听者愉悦身心的需要,是一种满足心理上需要的感受价值。非物质形式的产品是不是存在、能不能成为商品,在这里马克思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需要指出的是,音乐是能量态的,所以也是物质的,但更重要的是其中内含的韵律以及要表达的情感信息和文化滋养,因此音乐是典型的物质和信息二元价值的容介态。  ……

作者简介

  王彦亮,河北省宁晋县人,管理学博士,现任某大型国企高管、研究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社会文化类丛书三部。重庆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特聘教授。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管理学、文化与价值以及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