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包邮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41.8 (8.4折) ?
1星价 ¥41.8
2星价¥41.8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21958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58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030219589 ; 978-7-03-021958-9

内容简介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普通动物学》教学的必要环节,通过实习,巩固了动物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观察、处理和鉴定,为进行动物学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共5章,从动物学实习的前期准备工作到实习结束的实习总结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针对华北地区动物学野外实习,介绍了动物学野外实习常识;山东海滨动物、淡水动物、陆生节肢动物、土壤动物、华北地区其他陆生动物的采集、观察、处理、鉴定及分布概况;对实习的后续工作,实习总结和实习调查报告的撰写也进行了介绍。  《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可作为中国北方地区相关院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教材,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和中学生物教师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意义与任务
1.1.1 正确认识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
1.1.2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任务
1.2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及对策
1.2.1 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解决问题的对策
1.3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3.1 业务准备
1.3.2 实习仪器、工具和药品的准备
1.3.3 野外实习注意事项
1.4 标本的处理保存方法
1.4.1 海绵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2 腔肠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3 扁形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4 纽形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5 环节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6 软体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7 节肢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8 棘皮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9 鱼类标本的采集处理方法
1.4.10 两栖类标本的处理方法
1.4.11 爬行动物标本的处理方法
1.4.12 鸟类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
1.4.13 常见兽类标本的处理方法
第2章 山东海滨动物实习
2.1 山东海滨的自然环境
2.1.1 自然环境简介
2.1.2 重要实习地点
2.2 潮汐知识
2.2.1 潮汐及其类型
2.2.2 潮汐活动产生的原因及大潮、小潮
2.3 潮间带动物生态
2.3.1 潮间带
2.3.2 潮间带动物分布
2.4 山东海滨常见无脊椎动物
2.4.1 多孔动物门Porifera
2.4.2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2.4.3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es
2.4.4 纽形动物门Nemertea
2.4.5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
2.4.6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2.4.7 星虫动物门Sipuncula
2.4.8 螠虫动物门Echiura
2.4.9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2.4.10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
2.4.11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2.4.12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2.4.13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
2.4.14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2.4.15 头索动物亚门Cephochordata
2.5 海滨常见脊椎动物
2.5.1 近海鱼类
2.5.2 习见鱼类
2.5.3 习见海洋龟鳖类
2.5.4 习见海洋鸟类
2.5.5 习见海洋哺乳动物
第3章 淡水动物实习
3.1 淡水动物实习环境简介
3.1.1 河流
3.1.2 湖泊、水库
3.1.3 淡水水域环境的分区及特征
3.1.4 淡水水域常见动物
3.1.5 淡水动物生态学调查方法
3.2 淡水水域常见无脊椎动物
3.2.1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3.2.2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
3.2.3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es
3.2.4 轮虫动物门Rotifera
3.2.5 环节动物门Annelida
3.2.6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3.2.7 节肢动物门Arthropda
3.3 淡水水域常见脊椎动物
3.3.1 淡水鱼类
3.3.2 两栖纲Amphibia
第4章 陆生动物实习
4.1 昆虫纲
4.1.1 昆虫的生态环境
4.1.2 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
4.1.3 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
4.1.4 昆虫纲的分类
4.2 蛛形纲
4.3 土壤动物实习
4.3.1 土壤动物的实习环境
4.3.2 土壤动物的分型、采集和保存
4.3.3 土壤动物门、纲、目的检索
4.3.4 常见的土壤动物
4.4 其他陆地动物实习
4.4.1 其他陆地动物的生活环境
4.4.2 常见陆生脊椎动物
第5章 实习总结
5.1 个人总结
5.1.1 概况
5.1.2 自然环境
5.1.3 动物种群组成特点
5.1.4 动物利用问题
5.1.5 开发利用的建议
5.2 专题报告
5.2.1 目的意义
5.2.2 研究方法
5.2.3 研究结果
5.3 集体总结
5.3.1 成绩和收获
5.3.2 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5.4 实习论文
5.4.1 实习论文撰写的几个重要环节
5.4.2 实习论文的基本格式
5.5 实习成绩的评定
5.5.1 优秀
5.5.2 良好
5.5.3 中等
5.5.4 及格
5.5.5 不及格

附录及参考文献
附录一 动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附录二 实习专题题目
附录三 学生范文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  (3)水网。专门用来采集水生昆虫。网的结构也由网柄、网框和网袋三部分组成,但形式和质地却多种多样,主要根据水域的深浅、河溪的宽窄、水草的疏密以及所要采集的昆虫种类来选择形式和质地。其网袋常用铜纱、尼龙纱、马尾毛、棕榈纤维或亚麻布制成。  吸虫管:用于吸取隐居在树皮、墙缝、石块中的小型昆虫。采集时,将吸管口对准或罩住要采集的昆虫,按动吸气球将昆虫吸入管内。吸管中还可以放入蘸有乙醚等麻醉药剂的小棉球,将能飞善跳的种类熏杀后,再移入其他容器或纸袋中保存。  烤虫器:用于收集隐藏在枯枝落叶和烂草等腐烂物中的昆虫。使用时,将野外采来的腐烂物放人有隔筛的铁皮圆筒中,用电灯或其他热源增高温度,利用热量将腐烂物中的昆虫驱赶到圆筒的下方的漏斗中,再从漏斗落入毒瓶或酒精瓶内,达到采集的目的。烤虫器的形式很多,可根据其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但使用时要严防火灾。  采虫筛:用于收集隐藏在土壤中的昆虫,筛的形式和质地多种多样,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制作时,用铁丝编制成不同大小眼孔的圆框,几个圆框按一定距离套叠在一起,大眼孔框在上方,小眼孔框在下方,将套框装进在一个上下开口的布口袋中,下口扎上一个收集昆虫的毒瓶,便制成了采虫筛。使用时,将野外采来藏有昆虫的土壤,从袋口装入上层铁丝框中,提起口袋用力抖动,昆虫便被筛出,并按体型大小,分别留在不同层次的铁筛上或落人下面的毒瓶中。  卧式趋光采虫器:用于收集枯草烂叶中的昆虫。采虫器用粗铁丝作支架,四周用黑布作罩,形成一个长口袋,袋的前端连一方盒,盒正面安装玻璃,盒的下方连一收集瓶,收集瓶上口与方盒相通。用时,将野外收集的含虫的枯草烂叶,从袋后端装入袋中,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其向透光的方盒集中,*后落入下面的收集器内。这种采虫器适于收集无翅昆虫。  趋光分虫器:趋光分虫器和扫网配套使用。用于收集和分类扫网采集的各种昆虫。这种分虫器是用薄木板或铁皮做成长方形盒,盒盖是一个能够抽动的门,盒的窄面一端开3个高低不同的圆洞,每个圆洞外装有一个能提起和关闭的铁扣板,铁板上套有一个与洞口相同的橡胶圈,在橡胶圈内放进一个口径适合的玻璃管用时,将扫网采来的含虫碎枝杂叶放入盒中,关闭盒盖。盒内的昆虫在趋光性驱使下以不同的飞翔能力或爬行速度,趋向不同高低的指形管中。这种分虫器适合于体型小,但弹跳、飞翔力较强的昆虫。  诱虫灯:用于采集夜间飞行活动的昆虫,如各种蛾子和甲虫。诱虫灯分为固定式、悬挂式和支柱式三种。中学生野外采集期间,可采用支柱式诱虫灯。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