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以通渭小曲为例

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传播研究-以通渭小曲为例

1星价 ¥43.1 (7.7折)
2星价¥43.1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52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9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16195291 ; 978-7-5161-9529-1

内容简介

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对保持民族及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提升国家“软实力”,捍卫“文化安全”,强化民族身份认同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中国西部社会的快速现代化导致了乡土文化赖以生存的传统传播模式和生态环境的急剧变迁,使其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困境。乡土文化唯有从传播生态、传播主体、媒介渠道、传播内容、传播体系和制度等方面入手,实现传播创新,才能化解中国城乡“文化滞后”和二元性文化失调的结构性矛盾。在此过程中,乡土文化传播复兴需遵循这样几项指南:树立人本传播理念;“与时俱化,传播创新”——生存发展之根本;文化生态建设——化解危机之关键;“调和”与“共生”——媒介化生存的*优化策略。

目录

**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概念、理论与文献回顾 (一)现代化·现代性·发展 (二)社会发展中的传播及其角色 (三)传播与乡村社会发展研究综述 (四)文献点评与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一)田野调查地点的确定 (二)研究方法 (三)概念说明:乡土文化第二章 发展传播学视阈中的乡土文化社会功能分析 一区域及文化特征 (一)通渭人文 (二)“通渭现象” (三)通渭小曲 二乡土文化社会功能分析 (一)仪式主导下的“狂欢”和“凝聚” (二)无声的教化 (三)对抗“工具理性”的理性工具 (四)“小传统”的现代功能 三社会与人的现代化第三章 西部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文化传播流变 一西部现代化对乡土文化的影响 二西部乡土文化的传播流变 (一)传播与传承模式的流变 (二)旧瓶装新酒 (三)文化生态环境的流变 三乡土文化流变的影响源 (一)市场经济与乡土文化变迁 (二)大众传媒与移植文化 (三)政治的介入 四乡土文化困境的生态学分析 五魏家庙庙会第四章 新乡村建设语境下的西部乡土文化及其传播创新 一文化滞后与乡土社会文化失调 二二元文化的结构性矛盾 三离土农民的文化尴尬 四乡土文化传播创新 (一)传播主体建设 (二)媒介创新 (三)内容为王 (四)传播体系与制度创新 (五)传播生态: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六)翰墨通渭:一个成功的个案 五不能缺席的教育传播第五章 全媒体时代的西部乡土文化传播 一全媒体时代的乡土文化转型及变迁 (一)当乡土文化遭遇全媒体 (二)乡土文化变迁与“媒介景观” (三)乡土审美的断裂与现代张力 (四)公共空间的私人化 二传统与现代:传播模式的比较 三传播模式的“文化后果” (一)共同意义空间:减小还是扩大 (二)情感定势与文化模式 (三)传播“后果”与文化品格 四与现代媒介相融共生 五媒介文化——新乡村的建设者第六章 结论 一人即是传播,传播即是重建 二与时俱化,传播创新——生存发展之根本 三文化生态建设——化解危机之关键 四“调和”与“共生”——媒介化生存的*优化策略 五形散而神不散——乡土文化的表象与未来”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姜鹏,男,汉族,200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目前任教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担任新闻学与传播学类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旨趣涉及传媒与戏曲、文化传播、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等。迄今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专项)等具有较大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研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