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分
Nature杂志与科幻百年
科技史家江晓原力作!为人们了解《自然》杂志和科幻小说史提供新的视角。

- ISBN:978751103491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19
- 出版时间:2017-04-01
- 条形码:9787511034915 ; 978-7-5110-3491-5
本书特色
《Nature杂志与科幻百年》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发表的科幻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些作品的科学史意义进行了系统考察。相关考察一方面是对作者先前一系列科幻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自然》在国内学界享受着很高的待遇,本文的研究,亦可以为人们更加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份杂志提供另一种视角下的例证。论文的结论认为,《自然》从1869年创刊至今,从来就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科学”,它一直在刊登许多并不那么“学术”的东西——尽管我们也有理由认为,这些在今天的科学评价体系中通常都被当成“无成”之物而遭过滤的“常常异想天开,有时荒唐无稽,总是让人吃惊”的文本,同样是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内容简介
英国《自然》杂志向来被视作国际地位突出的科学期刊,科学史家江晓原和穆蕴秋却另辟蹊径,认为国人对该杂志在学术界地位的尊崇有盲目过热之嫌,论点令人耳目一新。本书由《自然》杂志上刊登的科幻小说和相关书评、影评等文本入手,重点分析了威尔斯及其他科幻作品涉及的主题和猜想,探讨虚构作品与现实社会的对照关系,进而推测《自然》杂志刊登科幻相关文本的原因。论文角度新颖,论据丰富,或可为人们了解《自然》杂志和科幻小说史提供新的视角。
目录
2、Nature杂志荣膺“*佳科幻出版刊物”
3、Nature杂志科幻作品主题分析
4、Nature杂志上和科幻有关的其他文本
5、个案研究:Nature杂志上与威尔斯相关的大量文本
6、Nature杂志关于威尔斯科幻小说的推介及评论
7、Nature杂志与科幻的历史渊源
8、Nature杂志为何刊登科幻作品及科幻评论?
9、从威尔斯的遭遇看英国学界眼中的Nature杂志
10、余论:Nature究竟是一本什么杂志?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天学真原》《科学史十五讲》《云雨——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等。
穆蕴秋,2010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天文学史和科幻作品的科学史,主要作品有《Nature杂志科幻小说选集》等。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9¥49.8 -
山月记
¥19.1¥39.0 -
我与地坛
¥16.8¥28.0 -
月亮与六便士
¥10.6¥28.0 -
活着
¥33.8¥45.0 -
半日之闲 可抵十年尘梦-周作人译文精选集
¥13.5¥45.0 -
我是猫
¥18.2¥48.0 -
芸斋琐谈
¥9.4¥36.0 -
随园食单
¥9.6¥30.0 -
瓦尔登湖
¥12.2¥32.0 -
活着为了相爱
¥18.9¥49.8 -
长河
¥21.1¥49.0 -
老照片温情系列我的老师
¥6.8¥25.0 -
阿Q正传
¥11.5¥36.0 -
古希腊神话故事
¥11.0¥46.0 -
了不起的盖茨比
¥10.8¥36.0 -
病隙碎笔(纪念版2021)/史铁生
¥29.3¥48.0 -
云没有回答
¥24.0¥48.0 -
回忆让我情不自禁
¥7.2¥30.0 -
当代散文-季羡林散文选集
¥11.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