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权的运行与控制研究

包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权的运行与控制研究

1星价 ¥59.4 (8.1折)
2星价¥59.4 定价¥73.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9777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6页
  • 出版时间:2017-01-01
  • 条形码:9787516197776 ; 978-7-5161-9777-6

本书特色

考试权问题是国家***考试的根本性问题。公务员考试权的规范运行,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问题。王文成所*的这本《当代中国***考试权的运行与控制研究》以当代中国***考试权为研究对象,遵承着眼宏观、把握中观、切入微观的研究原则,剖析了***考试权运行的制度逻辑,对我国公务员考试权规范运行的理论模型、实践路径作出探究。

内容简介

考试权问题是公务员考试的根本性问题。公务员考试权的规范运行,既是公务员考试活动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客观公正选拔人才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党的“好干部”选拔标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求。除绪论外,本书对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权的运行与控制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基础、权属确立、失范成因、失控分析、路径选择等层面展开探讨。与同类研究相比,本著作突出三个研究维度:一是注重运用政治学原理和公共行政学理论、考试学原理对公务员考试权进行界定,并明确权力主体,匡定国家考试权力和考生合法权利的要素范畴。二是一改以往对公务员考试权问题单纯进行制度研究的思维范式,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政府治理理论和实证分析法等工具,对公务员考试权问题进行多视角的分析。三是针对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现实状况,提出了主考、办考相分离的分权体制和办考主体多元化的多中心模式,有利于从体制和机制上保证考试权的科学运行,提高考试质量。

目录

前言 引论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二)问题提出(三)研究意义二 研究概述(一)国外关于公务员考试权的相关研究(二)国内关于公务员考试权问题的研究三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一)思维路径(二)创新点与难点(三)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章 公务员考试权的基本理论一 考试权的概念(一)考试关系与考试权(二)考试权的内涵与特点二 公务员考试权的概念(一)公务员考试制度与公务员考试权(二)公务员考试权的内涵(三)公务员考试权的性质三 公务员考试权的特征与功能(一)公务员考试权的价值目标(二)公务员考试权的特征(三)公务员考试权的功能 第二章 公务员考试权的发育及“话语流变”一 根基:科举考试制度(一)科举前身(二)科举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三)科举考试权的基本内核(四)科举考试权对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权的借鉴意义二 发育:孙中山考试权独立思想与实践(一)考试权独立思想的特定意涵(二)权能分立论下考试权独立的价值理想(三)考试权独立思想的实践遭遇(四)考试权独立思想与实践对我国公务员考试权确立的现实观照三 催化:西方文官考试制度(一)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主要内容(二)西方文官考试权运行的基本特点(三)对我国公务员考试权确立的启示四 重塑:中国公务员考试权的确立(一)公务员考试权的萌芽(1982—1988年)(二)公务员考试权的探索(1989—1992年)(三)公务员考试权的确立(1993—2005年)(四)公务员考试权的完善(2006年至今) 第三章 中国公务员考试权理论探析的多维视角一 政治学视角:公务员考试权的信用契约理论(一)公务员考试信用契约的政治理论分析(二)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政治属性(三)公务员考试信用的政治契约逻辑二 法学视角:公务员考试权的法治化治理(一)立法为据(二)执法治理(三)司法护航三 社会学视角:作为社会设置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一)价值系统(二)规范系统(三)人事系统(四)设置系统四 文化学视角:公务员考试权的文化解构(一)公务员考试文化及特征(二)公务员考试文化的构成(三)公务员考试文化的功能 第四章 中国公务员考试权运行机制的现实批判一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现状(一)成绩与经验(二)问题与局限二 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制度缺陷概述(一)行使主体混乱(二)权责范围不清(三)技术规范不(四)法律责任不严三 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承载主体(一)笔试理想效应与现实问题(二)面试理想效应与现实问题 第五章 中国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现实域境一 考试与社会环境的一般关系探讨(一)考试社会环境的概念(二)考试社会环境的组成要素(三)考试社会环境对考试权的制约二 中国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多重域境(一)经济环境的影响(二)政治环境的影响(三)文化环境的影响(四)社会环境的影响(五)法制环境的影响三 我国公务员考试的糟粕式微与精华复归(一)宏观层面(二)微观层面 第六章 中国公务员考试运行机制的阻滞渊源一 政府职能二重性的内在紧张二 政府行为自利性与公共性的冲突三 政府的委托代理问题四 政府行为的内部性五 政府主考能力的缺位(一)政府主考、办考能力需提升(二)体制性根源:职能转型格局中的主考、办考界限不清 第七章 中国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政治逻辑和控制原理一 我国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政治逻辑(一)有限政府:公务员考试权力主体的合理分置(二)法治政府:以法治考的制度保障(三)民主政府:考试权力约束机制的理性构建(四)责任政府:考试主体之间责任的明晰化分工二 我国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控制原理(一)人本原理(二)控制原理(三)差异原理(四)责任原理 第八章 当代社会价值诉求中公务员考试权的体制重构一 公务员考试管理者结构重塑:主办考分离,主考多元化(一)主办考分离(二)办考主体多元化二 公务员考试涉及者角色调整:考生参与和社会监督(一)健全内部和外部监督(二)加强社会监督三 公务员考试程序的规划完善(一)考试设计权控制(二)考试实施权控制(三)考试评分权控制 第九章 公务员考试权运行的环境保障一 经济环境保障(一)市场审视角度下鼓励多元主体治理创新(二)用网络技术改善信用制度的经济生态二 政治环境保障(一)“法理社会理论”的法制要求(二)防止“权力寻租”滋生(三)“社会公仆”的时代践行三 文化环境保障(一)端正思想理念(二)重构价值理念(三)传承教育理念四 社会环境建设(一)传统风俗新功能(二)信息公开重监督五 法制环境保障(一)明确权利(二)行政救济(三)司法救济六 信用环境保障(一)优化考试系统自身的信用功能(二)强化考试心理契约的信用机制(三)完善考试制度契约的信用机制(四)提升考试社会契约的信用机制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文成,男,1973年生,郑州大学考试与人才测评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共组织人事考试与人才测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加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