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学典故(全彩)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36378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
- 页数:448
- 出版时间:2017-06-01
- 条形码:9787511363787 ; 978-7-5113-6378-7
内容简介
典故一说由来已久,早可追溯到汉朝。据《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载:“亲屈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依据《辞海》解释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典制和掌故,二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这样看来,典故的释义要比掌故宽泛得多。一般来说,掌故要比典故更民间化、俚俗化、口语化;典故则更书面化、正规化,是正统文学的一个分支。 ★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2. 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 3. 本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新颖的装帧,为读者呈现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目录
言志篇 1
版筑饭牛 1
背水一战 1
不因人热 2
拆城记 3
乘风破浪 5
初生之犊不畏虎 6
气壮山河 6
人鼠之叹 7
听人穿鼻 8
行百里者半九十 9
一日千里 10
义无反顾 10
众志成城 11
情感篇 12
哀妇不忘故 12
爱屋及乌 12
悲心更微 13
不堪回首 13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14
长歌当哭 14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15
楚囚南冠 15
崔莺莺送郎 16
洞房花烛 17
范进中举 17
故剑之思 19
黄雀衔环 19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20
结草报德 20
举案齐眉 21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22
令人发指 23
六神不安 23
怒发冲冠 24
千里送鹅毛 25
千里姻缘一线牵 25
切肤之痛 26
青梅竹马 26
人琴俱亡 26
如丧考妣 27
如坐针毡 28
拭目以待 28
司马遇文君 29
天壤王郎 30
同仇敌忾 30
痛心疾首 30
兔死狐悲 31
想当然 32
一日夫妻,百日恩义 32
一往情深 33
怡情悦性 33
忧心如焚 34
泽神委蛇 34
昭君出塞 35
中流击楫 35
种花一年,看花十日 36
惴惴不安 37
自惭形秽 38
言语篇 40
谤书盈箧 40
赤口上天,白舌入地 41
大放厥词 41
大声疾呼 41
道听途说 42
飞短流长 42
沸沸扬扬 43
丰干饶舌 44
鼓闻百里 44
花言巧语 44
惠子善譬 45
击鼓骂曹 45
街谈巷议 46
绝口不道 46
侃侃而谈 47
空穴来风 47
口若悬河 48
老生常谈 48
李逵骂宋江 49
满城风雨 50
美女破舌 50
巧发奇中 51
巧言令色 51
鸲鹆效声 52
鹊集噪虎 52
人言可畏 53
三寸不烂之舌 53
生公说法 53
声色俱厉 55
拾人牙慧 55
驷不及舌 55
滔滔不绝 56
为人说项 56
信口雌黄 56
信誓旦旦 57
言不由衷 57
言过其实 58
言犹在耳 58
言之凿凿 59
一傅众咻 59
以讹传讹 60
有理言自壮,负屈声必高 60
俞伯牙不遇钟子期 61
渊材禁蛇 62
辙中有鲋 62
郑人争年 63
直言贾祸 63
指桑骂槐 63
众口铄金 64
转弯抹角 64
形貌篇 66
抱头鼠窜 66
暴跳如雷 66
不卑不亢 67
步步金莲 67
不翼而飞 68
察言观色 69
沉鱼落雁 69
出水芙蓉 69
车水马龙 70
垂头丧气 70
春风得意 71
从容不迫 71
大发雷霆 71
大腹便便 72
鹅行鸭步 73
返老还童 74
蜂目豺声 74
狗尾续貂 74
汗流浃背 75
河东狮吼 75
挥汗如雨 76
魂飞魄散 76
惊心动魄 77
乐不可支 77
慷慨激昂 78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79
慢条斯理 80
门庭若市 80
扪虱而言 81
眉飞色舞 81
面面相觑 82
目瞪口呆 83
平易近人 83
千金一笑 84
倾国倾城 85
犬牙交错 86
山鸡舞镜 86
身首分离 86
盛气凌人 87
失魂落魄 88
手舞足蹈 88
谈笑自若 89
萎靡不振 90
我见犹怜 90
小丑跳梁 91
小鸟依人 91
笑容可掬 92
兴高采烈 92
欣欣向荣 93
虚张声势 93
扬眉吐气 94
怡然自得 94
于思于思 94
源源而来 96
辗转反侧 96
正襟危坐 97
趾高气扬 97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98
世态篇 99
巴豆孝子 99
半面识人 99
白云苍狗 99
…………
置之度外 400
作祟自毙 401
交往篇 403
饱不忘饥 403
闭关却扫 404
伯牙鼓琴 405
驳逐客令 405
卜昼卜夜 408
不打不相识 408
不知其人,视其友 409
不自食其言 410
曹邱之责 410
陈雷胶漆 41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11
臭味相投 412
倒屣相迎 412
东道主人 413
东家之丘 413
飞熊入梦 414
风雨同舟 415
感戴二天 416
高朋满座 416
割席绝交 416
刮目相看 417
管鲍分金 417
患难之交 418
黄耳寄书 419
交浅言深 420
见笑大方 420
解衣推食 421
金石为开 42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22
敬而远之 422
开诚布公 422
枯鱼过河 423
兰根白芷,渐之涤中 423
两人一心 424
两友极厚 425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25
莫逆之交 426
轻诺寡信 426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427
曲高和寡 427
如鱼得水 428
入幕之宾 429
三生有幸 429
善搏与善噬 430
势不两立 430
守望相助 430
水火不相容 431
说人喜嗔喻 432
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432
推心置腹 433
乌合之众 433
息壤在彼 434
相人之友 434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 434
休戚相关 435
雁足捎书 435
杳如黄鹤 436
一饭千金 437
一钱不值 437
一衣带水 437
一语为重百金轻 438
以貌取人 439
义不容辞 439
萤光之火 440
有缘千里能相会 440
与人为善 441
忠信得罪 441
忠言逆耳 442
节选
言志篇 版筑饭牛 典出《书·说命上》、《吕氏春秋·举难》。 殷商盘庚中兴之后,小辛、小乙继位,殷商重又中落。武丁即位之后,想复兴殷商大业,可就是找不到好臣子来辅佐朝政。 有一天,武丁做了个好梦,梦见自己遇到一个身高肤黑、两目炯炯有神、名叫“说”的圣人。第二天,武丁遍视群臣百官,其中没有一个像梦中圣人的。武丁跑遍全国寻找圣人,来到了傅岩。傅岩下有一条重要道路,常被大水冲垮,官员们调来一批囚徒,修筑大墙,堵截山洪,保护道路。在修路工中,武丁发现一个身材很高、皮肤黝黑、目光如电的人,就是自己梦中见到的圣人。他是个隐士,混杂在囚徒中一起筑墙护路。武丁跟他交谈后,大喜说:“你就是我梦中见到的圣人。”立即任他为国相,殷商从此大治。隐士没有名姓,就以傅岩为姓,称为“傅说”。“版筑”就是用版作范,中间填土石筑墙的意思。 而“饭牛”讲的则是春秋时的故事。齐桓公要迎接周天子派来的使臣,天未亮就带领仪仗队开门出城,等候贵宾。城河边,有一队商旅驾着牛车,点着火把,等候天亮开关入城做买卖。桓公驱车上前,私察民情。他见到有个人弯着身子,手捧青草喂牛,边喂边以手拍打牛角,用悠长的声调唱着歌: 从昏饭牛至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黄犊上坂且休息, 吾将舍汝相齐国! 桓公想:“好大口气,一个穷喂牛的,竟想当齐国的宰相??不过嘛,奇人好发奇论,说不定他真的有本事。” 迎宾结束,桓公带着歌者回宫,发现对方果真是个怀大志、有奇才的人物,就毫不犹豫地将国政交给他管理。这个人名叫宁戚。 由以上两则故事形成了“版筑饭牛”的成语。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造土墙和喂牛的人后来做了大官。指出身贫贱,胸怀大志,有奇才的人物。 背水一战 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汉将韩信率兵攻赵,出井陉口,令万人背水列阵,大败赵军。诸将问背水之故,韩信曰:“兵法不曰:‘陷之死口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韩信进攻赵地,派一万士兵首先出发,直抵黄河边,然后回过头来对付赵军。赵军见他如此用兵,都大笑起来:“天下哪有这样用兵的?背靠河水,面对敌军,万一打败了,只能跳河。”第二天,经过激烈的战斗,韩信大获全胜。手下的将领问他:“如此背水一战,我们连想都不敢想,而将军却以此获胜,这是什么原因呢?”韩信说:“兵法说,把士兵放在没有退路的地方,他们都会拼命去争取生存。我正是用的这种战术。我们的士兵,很多都是新投降过来的,不把他们放在危险的处境中,他们是不会努力作战的。” 后人用“背水一战”的典故比喻后无退路,只能决一死战。 不因人热 典出《东观汉记·梁鸿传》。 梁鸿省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世,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东汉时,文学家梁鸿为人孤傲,清贫自守。由于生活困难,梁鸿常常寄居在别人家里。 有一次,梁鸿寄住在一户当地人家里,这家人做完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做饭,就关心地说:“我的饭已经好了,灶里的火还燃着,你何不趁着余火,接着做饭呢?”梁鸿听后,就像受到了羞辱一样,正色说:“你的好意,我心里是知道的,但一个人处世,怎么能利用别人的余火来为自己加热呢?”梁鸿说完,舀来水灭掉灶中的火,重新升起火做饭。 后人用“不因人热”比喻性情孤傲、不依赖别人。 拆城记 典出《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鲁定公收回了失地,为什么反倒不怎么高兴呢?原来这几个地方是当初鲁僖公封给季友的。如今虽说名义上退还给鲁国,实际上只是给季孙斯多加了些土地。季孙斯多了土地,王侯家的势力就更小了。季孙斯却相当感激孔子,准备格外重用他和他的门生。 季孙斯收孔子的门生子路和冉有当家臣。季孙斯的势力越来越大了。有一天,季孙斯问孔子说:“阳虎是跑了,可是公山不狃(季孙氏的家臣)的势力眼看着又起来了,怎么办?”孔子说:“家臣的势力一大,大夫反倒受了他们的压制。必须把他们的城墙再改矮了,家臣们才不敢随便背叛大夫。” 那时候,不必说一般的诸侯失去了势力,就是掌握在大夫手里的大权也跑到家臣们的手里去了。鲁国在外表上是被“三桓”占了,其实这三家的土地又给他们的家臣占了。那时候,诸侯和大夫只是政治上的贵族,家臣们倒很实际地做了地主。比方说,季孙斯的老家那个地方叫费城(在山东省临沂市西北),由他的家臣公山不狃掌握着。孟孙何忌的老家叫成城(在山东省宁阳县东北),由他的家臣公敛阳掌管着。叔孙州仇的老家叫磪城(在山东省东平县东),由公若貌掌管着。这三家大夫就知道拼命地扩充自己的势力,不受国君管束。可是他们三家的家臣也一样都扩充自己的势力,也照样不受大夫管束。这三个家臣把那三座城墙修得又高又厚实,跟鲁国的国都曲阜一样。因此,孔子主张把城墙改矮了。 季孙斯把孔子的意思告诉了孟孙何忌和叔孙州仇。他们都相当赞成。三个大夫就通知三个家臣,叫他们赶紧把城墙削矮三尺。那三个家臣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一时都没有主意了,费城的公山不狃想起一个人来,要跟他去商量一下。他就是那时候鲁国颇有名气的少正卯。公山不狃请他出个主意。少正卯反对孔子。他说:“为了保卫国家才把城墙砌得又高又结实。要是怕掌管这城的臣下造反就把城墙改矮,那倒不如把城墙都拆去不是更干脆吗?可是有一点,遇到别国打过来,这儿一点防御工事都没有,那又怎么办呢?那位孔先生是打算把国君的势力把持到他的手里去,才出这个主意来拆散家臣的势力。他哪儿知道大夫失去势力另有缘由。再说,有这些家臣们牵制着大夫,大夫才不敢过分地为难国君。要是把家臣的势力拆散了,那不是给大夫增加势力了吗?大夫的势力一大,国君的势力就更小,君位就更不牢靠了。为了保卫国家,城墙应当往高修,不应当改矮。孔先生这种办法恐怕不太合适吧!” 三家的家臣本来就恨不得把自己的地盘巩固起来,如今听了少正卯这番话,大伙儿就把主人的命令扔到脖子后头去了。三家大夫一见家臣们还没把城墙改矮,就带着士兵把城围住。费城的公山不狃首先叛变,又去约会成城的公敛阳和磪城的公若貌一起反抗。公若貌胆子小,不敢跟他们一起干,就被他的一个手下侯犯杀了。侯犯代替了公若貌,跟公山不狃联合在一起。公敛阳可没动手。三家大夫有孔子出主意帮忙,大伙儿联合起来对付这两个家臣,可就好办多了。公山不狃和侯犯打了败仗,跑到别国躲起来了。 叔孙州仇把磪城的城墙削去三尺。季孙斯也把费城照样改了。孟孙何忌也叫公敛阳把城墙拆掉三尺。公敛阳找少正卯想法子。少正卯说:“磪城和费城是因为公山不狃和侯犯背叛过,才把城墙改矮了。您要是也把城墙改矮了,您不是自己承认跟他们一块儿背叛主人了吗?再说,成城是鲁国北面*重要的一座城,要是城墙不高、不结实,万一齐国打过来,那可就守不住了!”公敛阳就回复孟孙何忌说:“我把守成城,不光是为了孟孙一家,也是为了整个鲁国!万一齐国打过来,城墙改矮了,怎么守呢?我为了鲁国的安全,宁可把自己的命丢了也不能听别人的话折去一块砖!” 孔子听见这话,就对孟孙何忌说:“这话一定是别人要公敛阳这么说的。”他叫孟孙何忌和季孙斯把这件事告诉鲁定公,叫鲁定公召集大臣们商量一下,这城墙到底应不应该拆。鲁定公就召集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叫孔子判断。大伙儿一讨论,有的主张应该拆,有的主张不应该拆,各有各的理由。少正卯一向是反对孔子的,这会儿反倒故意随着孔子心意,说:“我赞成孔司寇的主张,应该把城墙拆掉三尺。因为这么一来,至少有六种好处:**,尊重了国君;第二,巩固了国都的形势;第三,可以减少私人的势力;第四,让那些反叛的家臣没有依靠;第五,能叫三家大夫心平气和;第六,能叫各国诸侯也照样做。”孔子看出了少正卯的奸诈,当时就站起来反驳他,说:“这太不像话了!三家大夫都是鲁国的左右手,难道他们是培养私人势力的吗?公敛阳忠心为国,他难道是反叛的家臣吗?少正卯明明是挑拨是非,叫君臣上下彼此猜疑怨恨。这种挑拨是非、扰乱国家大事的人应当判死罪!”大臣们觉得孔子这么说有点过分,都为少正卯辩解。有人说:“少正卯是鲁国有名望的人,就算是他说错了话,也不至于死罪。”孔子说:“你们哪儿知道少正卯的奸诈?他的话,听起来好像挺有理,其实都是些坏主意;他的举动,看着好像叫人挺佩服,其实,都是假装出来的。像他这种心术不正,假充好人的小人*能够颠倒是非地诱惑人,非把他杀了不可。”少正卯终于被杀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种道貌岸然、左右逢源的人,会不择手段地耍弄阴谋诡计,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要善于辨别这种人,并义正词严地指责这种人。 乘风破浪 典出《宋书·宗悫传》。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宗悫,字元干,南北朝宋时人。他在年纪小的时候,就已抱有远大的志愿,并且学得一身好武艺,又非常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的那天,来的客人很多。有十几个强盗趁他家忙着办喜事,夜里去抢劫。这时,宗悫挺身而出,奋力抗拒,*终把强盗赶跑了。他的叔叔宗少文问他的志向,他仰起头来激昂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要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冲破面前有如万里波浪的困难,干一番伟大的事业。后来宗悫果然替国家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皇帝让他做了左卫将军,封他为洮阳侯。 后来的人就将宗悫所说的那句话,简化为“乘风破浪”这个成语,来说明人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也用以形容人刻苦勤劳,努力向上,冲破重重困难,去创立伟大事业的精神。 初生之犊不畏虎 典出《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准备进攻中原。这时,曹操与孙权之间发生了冲突,于是刘备命令镇守荆州的关羽率兵北上,进攻襄阳与樊城。曹操部将曹仁领兵抵抗,被关羽部将廖化、关平打败。曹操接到战报,立即派大将于禁和先锋庞德统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 庞德率领先锋部队来到樊城,为了表示与关羽决一死战的决心,他让士兵抬着一口棺材,走在队伍前面。两军对阵,庞德耀武扬威,指名道姓要关羽出战。关羽欣然出阵,与庞德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回到营寨,对众将说:“初生之犊不畏虎,我看庞德年轻气盛,只可以用计赚他,不可凭恃武力取胜啊!” 这时正是秋季,樊城地区秋雨连绵,汉水漫上堤岸,樊城被围于大水中。关羽派人堵在水口,等到江水暴涨,扒开水口,洪水漫天遍地,汹涌而下,淹没了于禁率领的7支人马。关羽命令将士登上预先造好的船筏,向敌军发起猛攻。庞德率领部下奋勇抵抗,从早晨一直战斗到中午,*后落水被俘,因不肯投降被关羽所杀。 犊:小牛。刚生下的小牛不害怕老虎。原比喻年轻人大胆勇敢,缺少经验。现比喻青年大胆勇敢,敢于创新。 气壮山河 典出《老学庵笔记》。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南宋大臣赵鼎21岁考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赏识,被调到都城开封任职。 1125年冬,金国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宋钦宗惊慌失措,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一些贪生怕死的大臣,主张割让土地向金国求和。赵鼎却说:“祖先留下来的国土,怎能拱手送给别人?望陛下千万不要考虑这种意见!” 可是,钦宗非常惧怕金兵。金军要求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割让给金国,钦宗竟答应了。但是,金军继续南下。这年底,抵达开封城下。钦宗不等金军攻破就亲自到金军营中乞求投降。不久,金兵统帅扣留了钦宗,让部下进城掠夺,钦宗和他的父亲徽宗沦为俘虏,连同搜刮到的大量金银财宝,一起被押至金国。北宋王朝就此灭亡。 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了南宋王朝,史称宋高宗。即位初期,起用了一批主战派大臣,赵鼎也在其中,后来还当了宰相。在金兵不断的南侵下,高宗被迫撤退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后来,宰相秦桧知道高宗只想偏安江南,而不真心抗金,便竭力唆使他与金国讲和。赵鼎对他自然反对。于是,秦桧经常在高宗面前说赵鼎的坏话。后来,高宗终于将赵鼎贬到外地去当官。 赵鼎在朱崖住了3年,生活非常困苦。秦桧知道他的处境后,认为他不可能活得长久,便叮嘱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报他是否还活着。 赵鼎62岁那年,终于患了重病。临死前,对儿子悲愤地说道:“秦桧非要置我于死地不可。我不死,他可能会对你们下毒手;我死了,才可不再连累你们。”说罢,他叫儿子取来一面铭旌(竖在灵柩前标志死者官衔和姓名的长),在上面书写了一行字:“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意思是说:“我身骑箕、尾两座星宿回归上天,我的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地存在于本朝。”几天后,赵鼎不食而死。 “气壮山河”比喻人的豪迈之气好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壮观。 人鼠之叹 典出《史记·李斯列传》。 秦朝的大臣李斯年轻时,做过郡里的小官吏。一天,李斯去厕所里解便。当他跨进厕所时,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一群老鼠正在厕所里抓蛆吃,见有人来,就四下里惊惶逃窜。过后,李斯想,这老鼠抓蛆吃又何必这样诚惶诚恐呢? 又一天,李斯去郡里的仓库里,发现粮食堆里有几只大老鼠正在细嚼慢吞,安安稳稳地吃着粮食。李斯去赶它们,老鼠毫不理会。原来仓库里很少有人进来,所以老鼠没有半点儿恐惧感。看到仓里的老鼠养尊处优,长得又肥又大,李斯联想到厕所里的老鼠,不由得感慨万分:同是老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生活竟有天壤之别!人不也是一样的吗?同样的人,爬上去了就是贤者、君子,沦落下层就是愚民、小人! 从这以后,李斯发誓要做人上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获得了成功,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对秦国统一六国起了很大作用。 “人鼠之叹”多用来感叹世道之不公平,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听人穿鼻 典出《南史·张宏策传》。 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南朝齐武帝当政时,有个贵族叫徐孝嗣,他做事没有什么主见,一直听命于齐武帝的差遣,武帝把他作为忠臣看待。 公元493年,齐武帝去世,由皇太孙萧昭业继位。武帝临终时,相信徐孝嗣的忠心,嘱托他辅佐嗣主。第二年,皇族西昌侯萧鸾企图谋夺帝位,他得知徐孝嗣受了托孤之命,而且了解到徐孝嗣为人没有主见,胆小怕事,便想依靠徐孝嗣的作用实现他的野心。为了试探一下徐的反应,萧鸾便派心腹暗地里告知徐孝嗣自己的阴谋,以讨取意见,徐孝嗣得知西昌侯生性残暴,不敢得罪,也不加反对。 徐孝嗣的好友乐豫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说:“当年齐武帝待你不薄,将托孤之重任交于你,你怎么可以默许萧鸾谋反,这不是有负于当年武帝对你的信任吗!” 徐孝嗣不言,他明知乐豫讲得有理,却又害怕萧鸾。乐豫走后,他一个人在屋里徘徊。 这时,正好萧鸾驾到,徐孝嗣不敢怠慢,忙起身迎接。萧鸾把篡夺帝位的具体步骤告知了徐孝嗣,并要他一起协助完成篡位之事,徐孝嗣思考再三,还是答应了。在他的帮助下,萧鸾派人杀死了皇帝。 皇帝死后,国不可一日无君,萧鸾怕自己现在篡位会引起公愤,便想借用太后名义立十五岁的新安王萧昭文为帝,自己可在暗地里操纵新帝。徐孝嗣便取出早就拟好的太后诏令,满足了萧鸾的心愿。 同年,萧鸾又相继诛杀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子孙,借皇太后的名义再次废去萧昭文的帝位,自己称帝,史称齐明帝。 4年后,齐明帝去世,他的二儿子萧宝卷继承皇位。萧宝卷比其父萧鸾更加残暴专横,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一不称心就要杀人。朝廷大臣谁也不敢多言。徐孝嗣本性怕事,他虽已担任尚书令,但仍不敢进谏,听任暴君胡作非为。 后人把徐孝嗣的软弱无能的行为,称之为“听人穿鼻”,指听候别人的摆弄。 行百里者半九十 典出《战国策·秦策五》。 秦王依靠秦国强大的实力、有利的地形,成功地实行了“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几年来,六国或被攻破,或被削弱,眼看着大局已定,为此秦王逐渐放松了努力,把政事交给相国,自己在宫中饮酒作乐,恣意享受起来。 一天,侍卫向秦王报告说,有一个年近90岁的老人,刚从百里路外赶到京城,一定要进宫求见秦王。秦王亲自接见了他。 秦王说:“老人家,你刚从远地赶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人说:“是啊!老臣从家乡出发,赶了10天,行了九十里;又走了10天,行了十里,好不容易赶到京城。” 秦王笑道:“老人家,你算错了吧?开头10天走了九十里,后来的10天怎么只走了十里呢?” 老人回答说:“开始的10天,我一心赶路,全力以赴。待走了九十里以后,实在觉得很累,那剩下的十里,似乎越走越长,每走一步都要花出许多力气,所以走了10天才到了咸阳。回头一想,前面的九十里,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秦王点点头,说:“老人家赶了那么多的路来见我,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呢?” 老人回答说:“我就是要把这走路的道理禀告大王。我们秦国统一的大业眼看就要完成,就像老臣百里路已经走了九十里一样。不过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只看作是事业的一半,还有一半更需要去努力完成。如果现在懈怠起来,那以后的路就会特别难走,甚至会半途而废,走不到终点呢!” 秦王谢过老人的忠告,再也不敢懈怠,而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统一六国的大业上去了。 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松懈,要坚持到底,去争取*后的胜利。 一日千里 典出《荀子·修身》。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周穆王把朝政交给几个亲信大臣,只带了几个贴身侍卫,坐上由造父驾驶的马车,向西方进发。造父驾着马车行了一程后,猛一松缰绳,口中一声轻呼,那八匹骏马便撒开四蹄欢快地跑了起来。穆王见此情景,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们一直跑啊跑,*后来到了昆仑山下的西王母国。西王母国建立在一片绿洲之中,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年轻美貌的西王母热情接待了穆王,亲自为他接风洗尘,穆王也送给她许多珍贵礼物,表示答谢。穆王沉浸在欢乐之中。转眼一个月过去了,穆王几乎已经忘了他远在东方的国家。造父见此情景,焦虑万分,多次劝穆王回国,穆王却始终不肯。 一天傍晚,穆王与西王母正在纳凉闲坐,突然,造父带着一个满头大汗的武士送来密封文书。原来,东方的徐堰王知道天子久离镐京,便乘机起兵造反。穆王恍如从睡梦中惊醒,立即命造父备车,启程东归。 造父知道时间刻不容缓,就举起鞭子猛力一抽,八匹骏马顿时撒蹄飞奔。造父施展全身的本领,一日千里地向东飞奔,只用三天三夜便赶回了镐京。 回京后,穆王调兵遣将,亲率精锐部队与徐堰王决战。徐堰王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徐国从此灭亡。 后人由此而逐步演化为成语“一日千里”,原指速度快,现用以形容进步神速。 义无反顾 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汉武帝很赏识司马相如的才学,让他在自己身边做官。 这时正赶上唐蒙在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由于他征集民工过多,又是采取高压手段,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发生了骚乱。汉武帝便派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释。 这段文告的大意是: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或自相残杀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 “义无反顾”就是从司马相如的文告中“义不反顾”一句中引申出来的,指为正义的事业而勇往直前。
-
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山海经
¥5.3¥15.0 -
中国文化常识:二十四节气与节日
¥21.1¥49.0 -
经典常谈
¥4.3¥14.8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2.8¥32.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蔷薇花与十字架
¥14.4¥45.0 -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
¥16.6¥52.0 -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模样:走进民国大学图书馆
¥14.4¥39.0 -
先民的智慧: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经验
¥10.4¥28.0 -
中国馔馐谭
¥11.0¥23.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1.0¥29.8 -
刘荫柏讲西游(九品)
¥19.7¥58.0 -
敬你一杯烈酒(八品)
¥11.7¥45.0 -
风诗的情韵:李山讲《诗经》
¥17.0¥46.0 -
事后-H埠本土文化志
¥11.2¥28.0 -
地理的故事
¥15.0¥47.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5.5¥22.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9.8¥25.0 -
中国古代官制
¥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