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雅.丹尼列夫斯基之文化思想研究

包邮尼.雅.丹尼列夫斯基之文化思想研究

¥52.5 (7.0折) ?
1星价 ¥52.5
2星价¥52.5 定价¥7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73332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0页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511733320 ; 978-7-5117-3332-0

本书特色

尼·雅·丹尼列夫斯基是俄国著名文化思想家,当代俄罗斯文化学理论的奠基人。他提出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曾在西方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影响了包括斯宾格勒在内的一批后继思想家,为文化形态学的形成和区域文明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并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誉为“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真正先驱”。研究他的文化思想对探索世界文化多元理论体系,了解当代俄罗斯文化学,及洞悉与其同时代若干名人志士的文化理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内容简介

尼·雅·丹尼列夫斯基(Н.Я. Данилевский, 1822—1885)是俄国19世纪下半叶的文化思想家,他提出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为文化形态学的形成和文明的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俄罗斯国内和西方学术界均引起了广泛反响,被诸多学者誉为“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真正先驱”。他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对文化多元性的推崇在当今世界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为21世纪文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理论对中国*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他把中国文明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历史类型来看待,充分肯定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长处,并把中国文明的特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驳斥欧洲中心论的一个有力论据。因此,探索和讨论丹尼列夫斯基的文化思想无疑对我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具有指导意义。 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尚无以丹尼列夫斯基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关于他的期刊文章也为数不多,且多数研究是从史学的角度展开,而本书稿则是从文化学的视角展开的。通过介绍这位文化先驱的独到见解,分析和评价其中的得与失,来填补我国学术界的盲点,从而促进我国的文化学研究。 书稿的行文结构 1.理清丹尼列夫斯基思想发展的基本历程,明确其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 2. 提炼丹尼列夫斯基文化理论的主要框架和核心内容,区分其文化思想的几个维度,评价其特色与局限性; 3. 探究丹尼列夫斯基文化理论对俄罗斯社会思想界和西方学术界所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其对中国文化的观点和看法。 4. 揭示丹尼列夫斯基文化思想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实际价值,并从中国文明的角度出发,挖掘其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学发展和中俄文化交流的特殊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俄罗斯学术界 (二)西方学术界 (三)中国学术界 三 研究目的和任务 四 研究方法**章 丹尼列夫斯基的生活历程和学术成就 一 丹尼列夫斯基的生平和思想历程 二 丹尼列夫斯基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 本章小结第二章 代表作《俄国与欧洲》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 “东方问题”与克里木战争 二 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 (一)泛斯拉夫主义在俄国的出现和发展 (二)斯拉夫主义与泛斯拉夫主义的关系 三 《俄国与欧洲》一书的问世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丹尼列夫斯基文化思想的内涵 一 “文化历史类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文化历史类型”的提出 (二)“文化历史类型”的内涵 (三)“文化历史类型”形成和发展的五个法则 (四)对于进步问题的看法 (五)关于民族和人类的关系 二 “文化历史类型”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对“欧洲中心主义”的批判 (二)对“俄国与欧洲”问题的看法 三 《俄国与欧洲》一书中的地缘政治观点 (一)丹尼列夫斯基的政治主张 (二)丹尼列夫斯基地缘政治观点的历史局限性 四 丹尼列夫斯基属于斯拉夫派吗? 本章小结第四章 丹尼列夫斯基文化思想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延续 一 俄罗斯国内的认识和评价 (一)19世纪70年代:问世之初遇到的不同反应 (二)19世纪80—90年代:斯特拉霍夫与索洛维约夫 的论战 (三)19世纪末:俄国思想界产生的共鸣 (四)苏联时期:从彻底批判到开始研究 (五)当代俄罗斯:重新关注,格外重视 二 侨民知识分子:吸收借鉴,高度评价 (一)欧亚主义对丹尼列夫斯基的思想继承 (二)津科夫斯基对丹尼列夫斯基的解读和评价 (三)索罗金对丹尼列夫斯基的高度赞赏和大力宣传 三 西方:比较文明论思想后继有人 (一)斯宾格勒与丹尼列夫斯基 (二)汤因比与丹尼列夫斯基 (三)丹尼列夫斯基、斯宾格勒、汤因比三者之比较 本章小结第五章 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的中国形象之争 一 丹尼列夫斯基笔下的中国形象 (一)丹尼列夫斯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及其理论依据 (二)霍米亚科夫中国观对丹尼列夫斯基的影响 二 索洛维约夫眼中的中国形象 (一)索洛维约夫对中国的看法 (二)索洛维约夫中国观的理论依据 (三)从《中国与欧洲》再看索洛维约夫的中国观 本章小结结语附录:丹尼列夫斯基发表的作品清单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芳,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俄语系副教授。曾两次赴俄罗斯知名大学留学进修。200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俄罗斯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理论动态》、《中国俄语教学》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出版著作《俄罗斯的中国形象》,译著《俄国思想的华章》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