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衰退:信息技术与经济危机

包邮数字化衰退:信息技术与经济危机

1星价 ¥39.0 (5.7折)
2星价¥39.0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1853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17-08-01
  • 条形码:9787565718533 ; 978-7-5657-1853-3

本书特色

本书是“传播?地缘?政治”系列丛书的第1本,此外《传播与全球权力转移》《批判与建构: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路径》《南方的声音:全球视野下的拉美传播》《新土耳其媒体:政治转型与文化传统》等也将依次出版面市。丛书主编为赵月枝教授和张志华副教授。 特色观点:从数字资本主义到数字化衰退 丹?席勒教授认为数字资本主义可以用来命名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历史转折时期,对于它的概念理解可以参考“工业资本主义”,都是用来描述一种变革式的经济趋势。但数字资本主义的特殊性在于,必须将其置于持久的结构性趋势与历史危机趋势中加以审视。在丹?席勒教授看来,数字化时代只不过是让资本主义的矛盾完成了现代化而已,资本主义的数字化并不能拯救其自身深处的危机趋势。 在对资本主义的内在危机倾向和信息产业历史进行多年深入考察后,与技术乐观主义者不同,丹?席勒独树一帜地提出了“数字化衰退”(digitaldepression)这一概念,用来描述以下现象: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的核心力量——剥削、商品化和不平等——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正在不断发展和加速。上世纪末,数字网络刚出现时,多数人都欢呼雀跃,对互联网可能带来的美好未来抱有无限期待。然而,随后的亚洲金融风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年金融危机,断然打破了人们期望能借互联网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厄运的美梦。 在借鉴多个领域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丹·席勒教授呈现的这份有关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数字资本主义的*新研究相当有分量,它为学术界提供了一张数字传播产业的*佳地图。 ——文森特·莫斯可 本书对当代政治经济结构的实证研究意义深远,对复杂且矛盾丛生的现实状况给出的社会科学解释极富远见,其启发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理查德·迈克斯韦尔 一言以蔽之,本书先是对当下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其与信息通信技术的关系进行梳理,继而分析跨国生产与跨国公司与日俱增的重要性,并观照信息通信技术在军事、生产,以及网络和终端用户软硬件应用等领域的影响力。 ——理查德·希尔 在这一非同寻常的研究中,席勒既恰如其分地强调了美国政策体系的作用,也对欧盟内部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中国和印度政府与企业行动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大的实力和影响力,予以必要的关注。 ——《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

内容简介

在借鉴信息传播领域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丹·席勒教授发表了这部关于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的数字资本主义研究的有分量的作品,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份关于数字化传媒产业的*佳地图。文森特·莫斯可(VincentMosco)本书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当代政治经济学实证研究,对复杂且矛盾丛生的现实社会给出了极富远见的科学解释,其启发性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理查德·马克斯韦尔(RichardMaxwell)本书充分描摹了当下金融体系和经济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关系:跨国产品与跨国公司的重要性。

目录

导论:矛盾时刻 **部分 数字资本主义上升为危机第1章 网络的连接性与劳动体系第2章 网络化的生产与重建的商品链第3章 网络化的金融化第4章 网络化的军事化 第二部分 传播的重组第5章 历史的序幕第6章 网络通信商品链第7章 服务与应用程序第8章 赞助商制度的“复苏”第9章 衰退中的增长?第10章 奋力寻求增长第11章 新的外交政策的必要措施第12章 关注商业:美国商务部与互联网第13章 超越以美国为中心的互联网体系?第14章 积累与遏制第15章 从地缘政治到社会政治>中突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畅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康纳尔比较人文研究中心研究员。*有《传媒、现代性与工人阶级主体性研究》,译*《新纪录:批判性导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