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1333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16-01-01
  • 条形码:9787300133331 ; 978-7-300-13333-1

本书特色

全书以历史时序为经,以每一王朝的法律思想、立法概况、主要法律制度为纬,对作为中华法系代表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具体编写中,力求做到思想与制度相关,典籍与事例互证,重点与特点突出。全书约38万字,分总论及15章,内容涉及自夏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法律历史发展进程。本次修订,对本书中某些观点和内容、引文和文字等诸方面进行了修正、核实与改定,增加了延伸阅读、相关案例、深度阅读、练习题等栏目,并增加了许多图片,进一步完善了本书的内容。

内容简介

全书以历史时序为经,以每一王朝的法律思想、立法概况、主要法律制度为纬,对作为中华法系代表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具体编写中,力求做到思想与制度相关,典籍与事例互证,重点与特点突出。全书约38万字,分总论及15章,内容涉及自夏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法律历史发展进程。本次修订,对本书中某些观点和内容、引文和文字等诸方面进行了修正、核实与改定,增加了延伸阅读、相关案例、深度阅读、练习题等栏目,并增加了许多图片,进一步完善了本书的内容。

目录

总论 **章 夏商的法律制度 **节 中国法的起源 第二节 夏代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商代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节 西周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主要法律形式及礼刑关系 第三节 西周时期的刑法制度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制度 第五节 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节 社会变迁与儒、法学派的主要法律思想 第二节 春秋末期的“铸刑鼎”事件 第三节 战国时期法律制度的发展及《法经》 第四节 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的发展 第四章 秦代的法律制度 **节 统一后秦代法制发展概况 第二节 秦代的行政法律规范 第三节 秦代的刑事法律 第四节 秦代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第五节 秦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第五章 汉代的法律制度 **节 汉代法律指导思想的变化 第二节 两汉的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第三节 汉代的刑法制度及刑罚改革 第四节 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制度 第五节 汉代的司法制度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 **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制概况 第二节 法律制度的主要发展变化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 第七章 隋唐的法律制度 **节 隋代法制概况 第二节 唐代主要立法及法律形式 第三节 《唐律疏议》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唐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第五节 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第六节 唐代的主要司法制度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节 宋代法律制度 第二节 辽金两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 第三节 元代法律制度 第九章 明代的法律制度 **节 明代立法思想与立法概况 第二节 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 明代司法制度的发展变化 第十章 清代的法律制度 **节 清代立法概况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 第三节 清代的司法诉讼制度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化 **节 清末法制变革概况 第二节 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清末司法制度的变化 第四节 变法修律的特点及影响 第十二章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思想与主要立法活动 第二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十三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法律制度 **节 社会背景与立法概况 第二节 北京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十四章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 **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立法概况与“六法全书”体系 第二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主要法律内容 第三节 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制度 第十五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解放区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