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1星价 ¥25.9 (7.2折)
2星价¥25.9 定价¥3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508663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246页
  • 出版时间:2013-11-01
  • 条形码:9787215086630 ; 978-7-215-08663-0

本书特色

金融监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科是自19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之后,而真正把金融监管界定为内生变量,并开始从金融监管角度讨论国际合作的问题是次贷危机之后。赵然所著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思考于次贷危机之时,成文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后,世界经济虽然经历几年,依然未从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完全康复。 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被指是金融监管的不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概念已经成为现实,有利的金融监管需要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之下才能得以实现。那么金融危机、国际合作和金融监管问题合并考虑就成为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因此,期望借此小著贡献一个由浅入深,抛砖引玉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观测到的金融危机现实状况为切入点, 进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研究。在金融监管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石上, 联系现实社会对参加国际合作的主体, 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和各主要国际机构进行研究。在比较次贷危机前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不同和发展之上, 使用博弈论为工具分析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后, 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到中国, 考察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波及, 提出中国必须加入到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中去, 结合中国目前参与国际合作的情况提出中国的战略规划以及实现的策略。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界定
1.3 文献综述
1.3.1 国际化和全球化下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研究
1.3.2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在地域范围上的争论和研究
1.3.3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实践研究
1.3.4 以博弈论为工具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研究
1.3.5 文献综述的总结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1.5 本书框架和内容

第2章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前沿发展
2.1 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和前沿发展
2.1.1 经典理论之下的监管与不监管
2.1.2 实践性和操作性兼顾的金融监管理论
2.1.3 以行为学为补充的金融监管理论
2.2 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前沿发展
2.2.1 国与国的监管竞争
2.2.2 金融监管的协调论
2.2.3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理论确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主体行为研究
3.1 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架构
3.1.1 差异化的金融监管当局
3.1.2 金融监管当局的行为决策偏差
3.1.3 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加入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动因
3.1.4 金融监管当局的目标和分层规划
3.2 各国对国际金融新秩序的构思
3.2.1 美国
3.2.2 欧洲
3.2.3 日本
3.2.4 中国
3.2.5 其他新兴经济体
3.2.6 各国建立金融新秩序构思的总结
3.3 相关国际机构及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
3.3.1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3.3.2 国际证监会组织
3.3.3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
3.3.4 联合论坛
3.3.5 金融稳定论坛和后继的金融稳定理事会
3.3.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3.3.7 欧盟金融监管建设
3.4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改革
4.1 危机前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2 危机背景下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应急措施和成效
4.3 危机背景下各国金融实践变革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4.3.1 宏观审慎监管的实践变革
1.宏观审慎监管的含义
2.宏观审慎监管的时间维度
3.宏观审慎监管的横截面维度
4.“大而不能倒”的监管策略
5.宏观审慎监管的实施
4.3.2 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实践变革
1.杠杆率对金融资产的作用
2.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监管存在的问题
3.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改革
4.3.3 危机背景下的薪酬监管实践变革
1.金融高管薪酬组成
2.委托代理模型
3.金融机构内的行为人特征
4.薪酬监管的实施
4.3.4 危机背景下的信用证券化及其衍生品实践变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博弈分析
5.1 危机前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博弈
5.1.1 两国一次博弈
5.1.2 多次博弈的实验
5.2 金融危机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博弈加入的新元素
5.3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多国博弈
5.3.1 多国博弈中的联盟
5.3.2 存在联盟的三方博弈模型
5.4 包含国际组织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多国博弈
5.4.1 包含国际组织的三方博弈
5.4.2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超可加性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6.1 次贷危机与中国加入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6.1.1 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冲击
6.1.2 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横向影响
6.1.3 次贷危机下的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6.1.4 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评价和中国的应对
6.2 中国参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现状与问题
6.2.1 中国参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现状
6.2.2 中国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6.2.3 中国在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中的立场
6.3 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与中国战略选择
6.3.1 国际社会金融监管的实践变革与中国金融监管
6.3.2 中国金融监管的目标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
6.3.3 中国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战略规划及实现策略

第7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本书脉络及内容回顾
7.2 主要结论梗概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数据来源
附录1 计量检验结果
单位根检验结果
滞后阶数的确定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VAR模型参数估计值
DGDP1、DG1、DI1对于:DGDP2标准差新息的脉冲响应
附录2 中国银监会签署的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和监管合作协议一览表
附录3 中国证监会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然,女,河南省郑州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金融学专业。现供职于河南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研究所。主要从事金融监管、农村金融、区域金融研究,并在博弈论和公司治理上有所建树。2012年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以来,已在《光明日报》、《求是杂志》、《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经济时报》、《河南日报》、《金融理论与实践》、《西南金融》、《河南社会科学》、《中州学刊》等报纸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