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史论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史论

1星价 ¥25.5 (3.4折)
2星价¥25.5 定价¥7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99188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5cm
  • 页数:475页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69918854 ; 978-7-5699-1885-4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主要是作者对少数民族戏曲的研究成果, 另外还有部分是作者对汉族地方戏曲的研究。少数民族戏曲追溯到元代艺术与戏曲, 重点描述了藏戏、壮戏、壮师剧、侗戏、傣剧等少数民族戏曲的发展历程, 并介绍了各剧种现代戏剧的创作过程及民族特色。对于汉族地方戏曲, 主要介绍了如何创新, 个别剧种的唱腔处理及思考。

目录

少数民族戏曲篇
元代艺术与元代戏曲
清代少数民族戏曲
藏戏、壮戏、壮师剧、侗戏发展历程
藏戏、壮剧等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不是地方戏——兼谈民族剧种混淆于地方戏现象
改革开放30年中的少数民族戏剧
张庚与少数民族戏曲——谈前海学派的新拓展
展现少数民族戏剧风采——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戏剧巡礼
谈少数民族题材戏曲创作
论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
论贵州近期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创作
西双版纳访“赞哈”——关于“赞哈”的调查
《中国戏曲精品·少数民族戏曲卷》前言
满怀激情拥抱生活——读《白云鄂博》的思索
艰难跋涉勇敢超越——管窥翁国生导演追求兼评《藏羚羊》
《疯娘》的创作与彝剧的发展
为传统戏的改编拓出一条新路——谈婺剧《昆仑女》的创作
《格桑花开的时候》,又一藏剧力作
《藏戏剧本集锦·序》——这里有“金色的黎明”
《爨碑残梦》漫笔——《罗远书剧作选》代序
《傣剧教程》序
胡可,为少数民族戏剧事业默默的奉献
以中华民族大情怀书写少数民族戏剧——谈常剑钧的少数民族戏剧创作
他为安多藏戏呕心沥血——记高鹏

汉族戏曲研究篇
把继承、借鉴、创新融为一体——23场豫剧进京演出的启示
从原点看梅兰芳的“移步不换形”说——梅兰芳精神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
带着泥土芬芳的南戏与《琵琶记》
中国戏曲走向世界
《中国戏曲经典·近现代卷》前言
与世迁移变旧成新——从《小欺天》、《三踡寒桥》到《屠夫状元》看传统戏的整理改编
谈调腔《闹九江》
寻求审美愉悦与理性思考的统一——眉户剧《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观后漫笔
悲剧的力量在于思考——大型新编历史京剧《飞虎将军》观后
大家,福寿恒昌的秘诀——记郭汉城先生二三小事
洋溢着性格的芳香——谈张继青《痴梦》《惊梦》《寻梦》的唱腔处理
梅开二度花更艳——评石小梅塑造的侯朝宗
人物塑造*出彩——评晋剧《于成龙》
痛苦着并快乐着——谈景雪变塑造的山村母亲
做有识者自成家法——谈宋丽的表演
一抹嫣红南天永驻——悼念红姐
真善美化天籁一生倾情——来自观众对红线女大师的缅怀
戏曲电视剧创作探微
弘扬昆仑文化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史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罗迎贤创作的现代民族歌剧《故乡人》、龙方创作的黔西南方言风俗悲喜剧《二月天》和周世雄创作的大型话剧《官儿、头儿、弟兄伙》等在民族题材现代戏的创作中有较大的突破。这些作品大多是从生活直接取材,反映了80年代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山寨、林场所面临的种种新矛盾、新问题,以及改革开放大潮对人们旧思想、旧意识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冲击。由于作家对生活有独特的感受,独特的认识,因此作品个性鲜明突出。  《故乡人》描写了布依族姑娘金米的一段经历。因为母亲重病缠身,没有陪嫁的金米在结婚的喜宴上受到婆母的羞辱,自尊自爱的姑娘愤然出走。三年后,金米又回到了故乡,她不仅带回了在城市勤劳致富所得的钱,还带来了新的思想意识和使家乡富起来的手段技能。然而她却失败了,不得不含着苦涩的泪,再度离开她钟爱的故乡的山山水水和故乡人。《故乡人》以现代商品意识与传统观念和旧的生活习俗的矛盾冲突为贯穿线,在塑造金米的同时,塑造了太祖爷、幺妹、大嘴婶、岩生、龙根等众多的故乡人,从而展现了改革的春风对古老闭塞山寨的冲击和改革的艰难,改革者的痛苦。但是,不管旧势力如何根深蒂固,如何强大,改革毕竟在新与旧的搏斗之中悄然起步了。  说实在的,金米还算不上真正的改革家、女强人,她只是布依山寨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文化不高,也不懂得什么是现代意识,商品经济,价值观念……是生活的大潮把她推上了锐意改革的进取之路。作家没着意写改革题材与改革者,但作品却通过金米和故乡人的不协调,甚至是格格不入,展现出一幅幅乡情浓郁的布依山寨生活画面。“呼唤改革”成了这部作品的*强音。  为乡亲们做花绣,收取加工费,这在山外世界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在封闭的布依山寨却成了大逆不道之举,太祖爷为此愤愤然,叮嘱金米爹要好好管教女儿。姑娘们也像是撞见“鬼”似的,纷纷离金米而去。他们以“情义”,以“帮人做事”否定了金米的劳动价值。这就揭开了金米与故乡人的斗争序幕。  剧本沿着商品经济,价值观念对布依山寨的冲击这一条矛盾主线进行了较深的挖掘,从而指出这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更重要的是在人们思想意识中引爆出了一场革命。难得的是作家以辩证唯物的观点观察生活,反映生活,使戏剧不仅朴素、真实,而且带有浓浓的思辨色彩。  重情义、寨邻相帮本来是布依族一种传统美德,当它被强化到不适当的程度时,就显出了它的缺陷。太祖爷要娶重孙媳妇,金米为了信誉也为了生活,要去赶场,不能做接亲客,这就被太祖爷和乡亲们认定是不重情义。如果金米如太祖爷所愿,那她就将失去信义,失去顾客,失去金钱。这时。隋义就与贫困、愚昧、落后联系在一起了。  与金米形成对比的是大嘴婶和龙根。大嘴婶舍不得吃,合不得花,连自己养鸡下的蛋也合不得吃一个,为的是还情义。此时的情义既是朴素的,又是丑陋的,也是虚伪的,它犹如一把重重的铁锁,一块沉沉的石头,锁住了故乡人的手足,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直不起腰。  龙根这一形象是耐人寻味的。他穷得叮当作响,却要放下自己的活路帮助太祖爷家办喜事.他忙里忙外,什么活儿都干,然而他的情意却不那么被人看重,还不时地受到奚落,原因就在于他穷。与之相比,有钱的金米就成了喜事中非到不可的贵客,而且是太祖爷亲自登门去请的接亲人。从龙根的今天我们看到了金米的昨天,金米不是也有过因为穷而被羞辱的时刻吗?显然,“情义”也不那么圣洁,不管布依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情义”并没有免俗,还是被金钱“污染”了。因为布依人毕竟生活在现代商品社会。  ……

作者简介

  谭志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名誉会长。1963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后留院工作。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少数民族戏曲研究室主任、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等职务。主要从事戏曲文学、戏曲理论、戏曲史、戏曲评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从事戏剧创作实践。多次担任中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评奖专家.参与组织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主持评奖工作。在全国戏剧曹禺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奖(金孔雀奖)、央视飞天奖、文化部中国艺术节地方戏、群星奖等省部级戏剧活动中任评委。专著有:《南天一抹嫣红——红线女传》、《苟慧生传》、《时代艺人喜彩莲》、《元代艺术与元代戏曲》、《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戏曲——戏曲的对外交流》、《现代戏曲史——世界瞩目的中国戏曲》、《中国艺术教材——世界瞩目的中国戏曲》等,主编《永嘉昆曲十年》、《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精粹》(三种)、《中华艺术通史.元代卷》、《中国戏曲小说》(十种)、《戏曲演员传记》(三种)、《中国艺术精品·少数民族戏曲》、《中国戏曲经典·近代戏曲》。戏剧作品:昆曲《春江琴魂》、《琵琶记》、《西厢记.猜寄》:京剧《血洒经堂》、《塞上竹》;蒲剧《曹庄妻》;话剧《英雄壮志少年郎》:小说《西厢记》、《长生殿》、《琵琶记》、《谭嗣同》、《烈士暮年——彭德怀和他的“女儿”》、《中国戏曲故事——传统昆曲》;等等。发表戏曲理论、评论文章百余万字。曾获文化部优秀编剧奖、中国戏剧节优秀编剧奖、浙江戏剧节优秀编剧奖、曹禺戏剧奖(提名)等国家奖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