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东西的小人在野外

借东西的小人在野外

1星价 ¥20.3 (3.5折)
2星价¥19.7 定价¥5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770439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9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44770439 ; 978-7-5447-7043-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3-14岁 《借东西的小人在野外》是“借东西的小人”系列中的第二本,讲述地板下的小人离开地板,来到危机四伏的陌生野外发生的故事。本书被誉为与《爱丽丝漫游奇境》齐名的童书杰作,宫崎骏、BBC都曾将你改编,搬上大银幕。本版《借东西的小人在野外》全彩精装印制,收入波兰插画师Emilia Dziubak海量手绘精致插图,为读者提供卓越体验。

内容简介

《借东西的小人》结尾,梅太太的回答让凯特再次满腹狐疑:那些只有手掌大小的小人们真的存在过吗?如果是,那么波德一家后来怎么样了?他们能否逃出人类的大搜捕?弱小如他们,又该如何生存? 好奇的凯特当然不会就此罢休。但是男孩坐上马车离开后,小人们就此绝迹。事隔多年,凯特重回当初男孩与小人相遇的老宅,寻访到拥有阿丽埃蒂日记的老汤姆,借由过去的片段,渐渐拼凑出整个故事的真相。于是,现在轮到她为我们讲述小人借东西的故事啦。

目录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五章 “稳步上山。” 蒙特利尔维多利亚管道桥1866年通行。 (摘自阿丽埃蒂的 《日记和谚语手册》,8月25日) 好吧,起初,他们好像只知道跑,不过方向倒是对的—朝着杜鹃花河岸跑,穿过岸顶上高高的草丛。上一回,正是在这里(那好像已经是好多好多个月以前的事了),阿丽埃蒂**次遇到了那个男孩子。至于他们究竟是怎样穿过这片草地的,霍米莉后来经常说,她可根本不记得了—到处都是草茎,密不透风。还有虫子—霍米莉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世界上会有这么多种虫子:突然挂下来的慢吞吞的虫子,速度飞快的虫子,还有那些 (它们*可怕了)瞪着你,先是一动不动,然后慢慢后退的虫子 (霍米莉说,它们好像本打算扑上来咬你,只是突然谨慎地改变了主意,但还是一副阴森森的模样)。“坏蛋,”她说,“它们就是些坏蛋。哦,坏蛋,坏蛋,坏蛋……” 他们在高高的草丛里挣扎着前进,花粉从头顶上倾泻而下,呛得他们喘不过气。有些叶子晃来荡去,像小提琴琴弓在琴弦上拉过一样,慢慢划过他们手上的皮肤,它们看起来厚厚软软的,却有锋利的边缘,割得他们鲜血直淌。还有些像稻草一样干枯纠结的草茎,缠住他们的腿脚,害得他们踉踉跄跄跌个大跟头。他们时不时踩上带着银色发丝一般的长刺儿的软叶子—这些刺儿随时都可能竖起来戳到他们。高草……高草……没完没了的草……从此以后,霍米莉时常做这样的噩梦。 然后,跑到果园之前,他们得先钻过女贞树树篱,发黑的女贞树枝下方积了一层厚厚的枯叶……枯叶和枯萎腐烂的浆果一直堆到他们的腰部,他们不得不一路挣扎着。此外,枯叶之下是一片湿地,给他们踩得咕叽咕叽响。这里也到处是虫子:它们要么翻过身子,要么突然跳起,要么悄悄滑走。 然后要穿过果园—这个容易多了,因为放养的鸡群已经把地面弄成了“平地”—一片平坦的红褐色泥土:空空荡荡的。不过,如果说他们能看清周围,那么别人也一样能看到他们。这里的果树间距很大,几乎无法遮挡他们。随便哪个人,只要从庄园一楼窗户往外一看,说不定就会惊奇地大喊起来:“正穿过果园的那些东西是什么呀?靠右边第二棵树那儿—有点像风吹动的树叶。可这会儿没有风呀。也有点像被绳子拖着的什么东西—动作挺平稳的,不可能是鸟儿……”波德一边催促霍米莉快跑,一边就想象着这一幕。“哎哟,我跑不动啦,”霍米莉诉苦道,“我得坐下来歇会儿。就一会儿,波德呀—求求你啦!” 可他毫不留情。“一到灌木林,”他一边嚷着,一边抓住她的胳膊,硬拽着她跑过碎石路,“你就可以坐下了。阿丽埃蒂,抓住她的另一只手。千万不能让她停下!” 总算跑进灌木林了。他们瘫倒在踩得扁平的小路边,精疲力竭,就连找个好一点的隐蔽所的力气都不剩了。“哎哟……天哪,哎哟……天哪,哎哟……天哪!”霍米莉没完没了地嘟囔着。(其实只是信口嘟囔着,因为这是她的口头禅。)他们透过她脏兮兮的脸上那双明亮的黑眼睛,看得出她并没有真的累糊涂,其实正努力动着脑筋呢。“我们不用这样乱跑,”过了一会儿,她呼吸平稳了一些,终于开口道,“没人看到我们离开。他们大概以为我们还困在地板下,就像关在陷阱里一样。” “我可不能这么肯定,”阿丽埃蒂说,“厨房窗子那儿有张人脸。我们爬上河岸时,我看到它来着。看起来是个男孩子,还带着一只猫一样的动物。” “要是有人看到我们,”霍米莉指出,“我敢说,他们会追上来的。” “不错。”波德说。 “好吧,我们从这儿往哪里去呢?”霍米莉打量着树干之间的缝隙。她脸上有一道长长的划痕,头发也乱蓬蓬的。 “我们*好先理一理我们背的东西,”波德建议,“看看我们都带出来些什么。阿丽埃蒂,你的借物袋里有些什么?” 阿丽埃蒂打开包裹,这一突发事件之前两天,她才匆匆忙忙收拾好它。她把里面的东西倒到硬邦邦的泥地上,看起来真是一个奇怪的组合。三个大小不一的锡药瓶盖,正好可以一个套一个收起来。挺长的一段蜡烛和七根火柴,几件替换的内衣和霍米莉用一只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拆开的毛线袜子和几根织补针给她打的一件外套,*后 (也是*重要的)是她从舞蹈课上弄来的铅笔和她的《日记和谚语手册》。 “你为啥要带这玩意儿呢?”波德瞥了一眼这本厚厚的大书,也倒出了自己口袋里的东西。“和你的原因一样呀。”阿丽埃蒂看着波德袋子里倒出来的东西,暗暗回答道,“你不也带上了你的制鞋针,用铃舌改装的锤子,还有一大团麻线吗?”这些全都和波德的爱好有关,是他喜欢的手工活儿必不可少的工具。(阿丽埃蒂觉得自己的爱好是文学。) 除了制鞋工具之外,波德还带上了半个指甲剪,一片薄薄的剃刀片,一片也是薄薄的线锯,一个装满水、螺旋口盖子拧得紧紧的药瓶,一小团保险丝和两枚钢发针,他把短点的那枚递给霍米莉。“上山时撑着这个,”他吩咐道,“我们可能要爬上一阵了。” 霍米莉带来的是她的毛线针,拆掉一半剩下的那点袜子,三块糖,女式小山羊皮手套上的一个手指,里面装满了盐和胡椒混合物,口子用棉线扎紧,几片消化饼干碎片,一个本来是装唱片针的小锡盒 (现在装满茶叶),一块肥皂,还有她的卷发器。 波德闷声不响地打量了一番这堆东西。“看来,我们倒也没带错东西,”他评论道,“不过现在它们都没啥用处。还是都收起来吧。”他带头收拾起东西,继续道,“咱们出发吧。阿丽埃蒂,你想到把这些锡盖子一个套一个,这个做法很好。不过,要能再多两个盖子就更好啦。” “我们不是只要赶到獾洞就够了吗?”阿丽埃蒂辩解道,“我是说,卢皮舅妈那里什么都有,不是吗?比如饭锅什么的?” “我想,再多几个盖子是没有坏处的。”霍米莉说。她把半截袜子塞进口袋,用一段蓝色绣花线把袋口扎紧。“尤其是住在獾洞里的时候。还有,谁说你的卢皮舅妈还在那里?”她说,“她说不定走失了,在田野里散步迷路了什么的。” “可她到现在估计已经被找回来了吧,”波德说,“她出门散步是一年多前的事了,不是吗?” “还有,不管怎么说,”阿丽埃蒂指出,“她总不会随身带着饭锅去散步吧。”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可真不知道,”霍米莉站起身,试了试背包的重量,“也想不明白,你舅舅亨德列里干吗要娶卢皮那样一个自以为是的家伙。” “够了,”波德制止她,“我们别再谈这个了。” 他站起身,把口袋挂在钢发卡上,甩过肩膀。“好咯,”他上下打量了她们一番,“你们俩都可以上路了吧?” “说实话,倒也不是说,”霍米莉不依不饶道,“她心地不善良啥的,问题是她的态度……” “你的靴子怎么样?”波德问,“穿着舒服吗?” “嗯。”霍米莉说。“现在还好。”她补充道。 “你的呢,阿丽埃蒂?” “我没问题。”阿丽埃蒂回答。 “接下来,”波德说,“有一段长路要走。我们不能慌。不用赶,但也不能停下来。更不能发牢骚,明白吗?” “明白了。”阿丽埃蒂回答。 “眼睛睁大点,”他们沿着小路出发,波德叮嘱道,“要是看到什么东西,就跟我学—警惕点。我们可不能跑散了,也不要乱叫。” “知道了。”阿丽埃蒂调整了一下背包,不耐烦地答道。她走在*前面,好像想摆脱这唠叨声。 “你以为你明白了,”波德在她身后嚷道,“但你其实啥也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怎样隐蔽,你妈妈也一样。隐蔽是一项需要训练的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就像……” “我知道了,”阿丽埃蒂说,“你告诉过我啦。”她瞥了一眼路边浓密的荆棘。空中有一只大蜘蛛趴在看不见的网上。它好像正盯着她看—她能看到它的眼睛。阿丽埃蒂挑衅似的瞪了回去。 “五分钟可不够说明问题,”波德顽固地嚷嚷道,“你得从经验里学习。孩子,我带你出去借东西那天教你的那些,连入门都谈不上呢。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全都是因为你妈妈要我这样做。可是瞧啊,有啥用哟!” “好了,波德,”霍米莉喘息着说 (他们行进的速度对她来说太快了),“没必要老谈过去。” “这就是我要说的,”波德说,“过去就是经验,你得从中学习。你看,说到借东西……” “但是你已经有了一辈子的经验了呀,波德,你受过训练—阿丽埃蒂才刚刚起步……” “这就是我要说的,”波德固执地嚷道,他停下脚步等霍米莉,“关于隐蔽。要是她懂点皮毛……” “小心!”跑在头里的阿丽埃蒂突然尖声嚷道。 传来一阵快速的啪啦啪啦声,一个阴影投下,发出一声嘶哑的叫声。突然之间,小路上只剩下了波德一个人,与一只巨大的黑乌鸦面面相觑。 鸟儿张着巨嘴,恶狠狠地瞪着他,犹豫地缩了缩爪子。波德一动不动,回瞪着它。鸟儿大概觉得他是路上长出来的什么东西,比如一个矮矮壮壮的怪蘑菇。只见它好奇地把脑袋转到另一面,换只眼睛打量了一番波德。波德仍旧一动不动,回瞪着鸟儿。乌鸦喉咙里咕噜一声—声音很轻,又困惑地朝前走了几步。波德没有动弹,任它蹒跚地走近两步,然后—仍旧一动不动—突然发话了:“你给我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他的声音很平静,几乎像在和它聊天一样,鸟儿迟疑起来。“我们可不想和你多啰唆,”波德平静地说,“你这内八字的家伙!乌鸦都是内八字。刚知道这个的时候,我还奇怪了一阵呢。你这样歪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看人……你准以为这样挺好看吧……”波德愉快地说,“……其实一点也不,这种大嘴才不好看呢……” 鸟儿呆若木鸡,表情不再好奇了。它变得非常吃惊,全身僵硬,眼里流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去吧,快走吧!”波德突然嚷嚷着冲上前去,“走开……!”大鸟惊慌失措地尖叫了一声,扑扇着翅膀飞走了。波德用袖子擦了擦脸。霍米莉浑身颤抖,从一片洋地黄叶子下爬了出来。“噢,波德,”她喘着粗气道,“你真勇敢,太了不起了!” “没什么,”波德回答,“关键是要保持冷静。” “可它那么大呀,”霍米莉嚷道,“它们飞在空中的时候,你根本想不到它们有那么大!” “大小不是问题,”波德回答,“它们害怕人说话。”他看到阿丽埃蒂从一截空树桩里爬出来,正拍打身上的尘土呢。她抬起头,他却掉开了目光。“好了,”他迟疑了一会儿,然后宣布,“我们还是上路吧……” 阿丽埃蒂笑了。她犹豫了一下便朝波德跑去,一把搂住他的脖子。

作者简介

玛丽?诺顿 (Mary Norton,1903—1992)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童年主要在贝德福德郡的乡村庄园里度过,她的许多作品都以此为创作背景。代表作《借东西的小人》在欧美家喻户晓,1952年获得卡内基儿童文学奖,2007年入选卡内基奖“七十年来十大童书经典”。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