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包邮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1星价 ¥37.9 (3.9折)
2星价¥37.9 定价¥97.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99273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56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04992734 ; 978-7-5049-9273-4

本书特色

全书共分八章:本世纪以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和传导机制的变化、货币政策在结构性工具方面的探索、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架构、中国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探索和实践。

内容简介

“新世纪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丛书”全面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成果,系统阐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划展望了新时代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愿景,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权威读物,是金融从业人员学习、金融机构员工培训、高校经济金融专业学生了解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资料。 本书为新世纪金融改革与发展系列丛书之一,共分八章:本世纪以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和传导机制的变化、货币政策在结构性工具方面的探索、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架构、中国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探索和实践。

目录

引言 上篇 货币政策 **章 新世纪以来货币政策的调整变化 **节 货币政策的作用和角色 第二节 2003年至2008年第三季度的适度从紧 第三节 2008年第四季度至2010年的适度宽松 第四节 2011年至今的回归稳健 第五节 小结: 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灵活调整货币政策取向 第二章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转型 **节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概念 第二节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必要性 第三节 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转型的可行性 第四节 不断健全的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机制 第五节 小结: 价格型调控的进展及对未来的展望 第三章 利率市场化改革 **节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考虑 第二节 利率管制的有序放开 第三节 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的不断健全 第四节 小结: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经验及未来展望 第四章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节 2005年汇改的背景 第二节 2005年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第三节 2005年以来汇改取得的显著效果 第四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协调发展 第五节 小结: 汇改的基本经验和挑战 第五章 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 **节 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不断完善 第二节 央行担保品管理框架 第三节 预期管理和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升 第四节 货币政策在结构性工具方面的探索 第五节 小结: 货币政策操作的发展、 创新及对未来的展望 下篇 宏观审慎政策 第六章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 **节 宏观审慎政策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第七章 宏观审慎政策的治理架构 **节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重要性 第二节 各国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与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宏观审慎政策治理架构的国别案例 第八章 人民银行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探索和实践 **节 宏观审慎政策制度建设 第二节 宏观审慎评估的建立和完善 第三节 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 第四节 不断完善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 第五节 金融基础设施宏观审慎管理的积极探索 第九章 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节 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同互补 第二节 “双支柱”政策框架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我国对“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探索 总结附录一 相关重要文献选编 把握好多目标货币政策: 转型的中国经济的视角 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主要特点 当前研究和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 汇率机制改革与转变思维模式 金融政策对金融危机的响应 附录二 重要改革创新文件汇总 附录三 主要数据附表 附录四 词汇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