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5468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100154680 ; 978-7-100-15468-0

本书特色

一部对上古汉语假设句做全面、系统和深入调查、描写的著作。

内容简介

《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是一部列入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著作,由作者对上古汉语(从商代到西汉时期)假设句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后,撰写而成。作者针对从商代到汉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中,汉语假设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其变化呈现出何种样态;有没有一些关键的时间点或阶段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体现了怎样的共性和个性等问题,从探讨假设句的意义入手,以标记为纲,按照时间顺序,对上古汉语假设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勾勒出了假设句及其标记形式的发展过程。内容涉及假设句的定义,假设标记的来源、判定、种类,假设句中否定词的分布规律,假设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等诸多方面。作者还在此基础上,尝试对研究中所发现的诸多语言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同时,这部著作对上古汉语假设句的搜集、整理、描写和分析,可为进一步全面地研究汉语假设句提供前期的材料和方法支持,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假设”这一重要的语义范畴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打下良好基础。

目录

绪论
**节 假设性虚拟范畴、假设句和假设标记
1.1 假设性虚拟范畴
1.2 假设句和假设构式
1.3 假设构式的敏感位置和假设标记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现状
2.1 研究意义
2.2 研究现状
2.3 研究方法
2.4 重点语料

**章 上古汉语的无标记假设句
**节 假设标记辨析
1.1 否定词误释
1.2 连词误释
1.3 副词误释
1.4 动词误释
1.5 时间词误释
1.6 指称化标记误释
第二节 无标记的假设句
2.1 上古汉语无标记假设句的用例情况
2.2 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无标记假设句情况的对比
2.3 无标记假设句的类别
2.4 无标记假设句存在的原因
2.5 小结

第二章 上古汉语假设句演变概貌
**节 商代假设句
1.1 商代甲骨文中的假设句
1.2 《尚书·商书》中的假设句
1.3 商代假设句的特点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假设句
2.1 语料概述
2.2 《尚书·周书》中的假设句
2.3 西周金文中的假设句
2.4 《逸周书》中的假设句
2.5 西周时期假设句的特点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假设句
3.1 语料概述
3.2 《左传》中的假设句
3.3 《论语》中的假设句
3.4 《孟子》中的假设句
3.5 《吕氏春秋》中的假设句
3.6 春秋战国时期假设句的特点
第四节 西汉时期的假设句
4.1 语料概述
4.2 《史记》中的假设句
4.3 《淮南子》中的假设句
4.4 《说苑》中的假设句
4.5 西汉时期假设句的特点
第五节 上古汉语假设句的发展

第三章 相关问题的讨论(上):假设句及其标记形式
**节 从假设句的否定形式看甲骨文中的“勿”“弱”与“不”“弗”之别
1.1 “勿”“弱”与“不”“弗”“亡”在假设句中的互补性分布
1.2 “勿”“弱”与“不”“弗”之别
1.3 余论
第二节 构式语义的吸收——“必”类副词表假设探源
2.1 引言
2.2 《史记》中的假设副词
2.3 必类副词的语义变化
2.4 必类副词假设语义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
2.5 结论和余论
第三节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做假设句前件及其解释
3.1 假设句前件中的指称化谓词性结构
……

第四章 相关问题的讨论(下):假设范畴与其他范畴
第五章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龚波,男,汉族,1979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珙县,博士,副教授。1997年中师毕业后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多年。2003年考研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师从雷汉卿教授,2006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即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朱庆之教授,2010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已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古汉语研究》《汉语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