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fiction before and after Auschwitz

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fiction before and after Auschwitz

1星价 ¥41.5 (6.1折)
2星价¥41.5 定价¥6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52183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13,367页
  • 出版时间:2019-07-01
  • 条形码:9787305218392 ; 978-7-305-21839-2

本书特色

“奥斯维辛之后,甚至写首诗,也是野蛮的。” 《共同体的焚毁》挑战了阿多诺有关大屠杀后的审美生产的著名言论,主张文学见证*的集体与个人经历的可能性。米勒在各类文本和现实间构筑起一个本雅明式的异质星丛。从史蒂文斯诗歌中的共同体思想到让-吕克•南希、德里达、德勒兹等哲学家阐发的共同体理论及相关论述,从卡夫卡的小说到与大屠杀相关的小说,再到莫里森的《宠儿》,从德国当初纳粹上台的国内变化到美国近年的形势走向,米勒辨析关于共同体的主要观点,细读创作于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剖析美国令人担忧的国内外情势,以文学生动的情感特质诠释了共同体的机制与悖反,既为曾经的大屠杀及奴隶制做出见证,也提醒当今屹立于自己的摩利亚山的我们时时肩负个人选择的重任。

内容简介

◆解构主义批评代表人物、哈罗德•布鲁姆“伟大的对手”J. 希利斯•米勒力作。 ◆以文本细读探究卡夫卡的作品如何预言了奥斯维辛,文学如何言说、记忆种族屠杀浩劫,以及深陷“后9·11”政治危机的世界将何去何从。 ◆二十世纪“共同体的焚毁”湮没了超过六百万的生命,也泯灭了某种田园诗化的历史意识的欢腾。在米勒笔下,文学以言行事,冲破阿多诺立下的写诗禁令,见证策兰曾言及的不可见证之事,并由此指引我们从记忆走向行动。

目录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谢 **部分 共同体理论 **章 南希与史蒂文斯的对立 第二部分 弗兰茨·卡夫卡:奥斯维辛预感 第二章 卡夫卡作品中的奥斯维辛先兆 第三章 《审判》:共同体崩溃,言语行为失效 第四章 《城堡》:共在消失,阐释不定 第三部分 大屠杀小说 序 后奥斯维辛小说中的共同体 第五章 三部大屠杀小说 第六章 伊姆雷·凯尔泰斯的《无命运的人生》:以小说为证 第四部分 奥斯维辛之后的小说 第七章 莫里森的《宠儿》 结束语 注释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布鲁姆的做派是贵族式的……米勒则更像美国南方小教堂的平民牧师,他总是驼着背,穿着背带裤,在简陋的会堂里对着信众,语重心长地谈论这个时代阅读中的善与恶。……文学,鼓励我们启程,去进行一次次朝向黑洞的阅读。——但汉松,《以读攻读》 《共同体的焚毁》既是一部文学回忆录也是批评理论研究,从头至尾都十分精妙。通过卡夫卡,米勒创造了一个虚构的奥斯维辛,但它拥有全球化、无涉教派的多重维度。他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是丰富的文学、文化探究,它们将对批评评注的深刻、协调的沉思与流动性完美结合。这本书是了不起的成就。——亨利·苏斯曼(Henry Sussman) 米勒通过《共同体的焚毁》展现了批评的重要性以及为何高质量的阅读无可替代。这样的阅读需要花时间,它是开放的,彼此呼应,并且会为其伦理行为负责。该书深刻动人,同时也是政治领域迫切需要、论证清晰有力的研究, 它邀请读者严肃对待我们*迫切的担忧,同时每一页都在劝诫读者严肃对待文学。米勒认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远非阿多诺所宣称的是野蛮或不可能的,他让他的读者共同体明白了为何现在这样的写作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必不可少,以及为何阅读这样的写作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朱利安·沃尔弗赖斯(Julian Wolfreys)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J.希利斯·米勒(J. Hillis Miller),哈佛博士,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欧美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杰出学者,解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曾任教于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现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语与比较文学系杰出教授。主要代表作有《阅读叙事》(Reading Narrative,1998)、《小说与重复》(Fiction and Repetition, 1982)、《小说中的共同体》(Communities in Fiction,2014)、《萌在他乡:米勒中国演讲集》(An Innocent Abroad: Lectures in China,2015)等。 译者简介陈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南京大学英美文学博士。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