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评论(4条)
***(三星用户)

高佩罗狄仁杰系列作品

一片荒草萋萋、无人敢走近的菩提树林,颓圮的河神娘娘庙,荒废闹鬼的宅院,与一颗百年前失窃、不知多少人为此蒙冤受难的宫内御珠有何关联?一颗在大唐境内卖不出去的御珠,偷它又有何用? 端午的龙舟赛会上,九号船眼看就要夺冠,鼓司却颓然倒在大鼓,还是被毒死的。刚要著手调查此案,一名貌美女子就在狄公的眼皮底下被杀了!命案一桩接一桩,一个穷秀才被害,竟会成为朝廷要案,与皇宫御珠失窃有关,看来这回狄公可遇上了一个狡猾无比的对手。

2022-07-27 18:21:02
0 0
***(二星用户)

书籍全新,很好

2021-11-17 10:12:3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7855266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57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37855266 ; 978-7-5378-5526-6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唐狄公探案全译·高罗佩绣像本》之一种。 连续的凶杀案引出了多年前在宫中发生的御珠失窃案,案情扑朔迷离、复杂异常,所涉人员均为当地古董商或喜欢古董之人。狄仁杰针对复杂的案情通过缜密推理、抽丝剥茧,终将案情大白于天下,并找到了丢失多年的御珠,送回了皇宫。

内容简介

高罗佩“狄公探案小说”的背景是久远的初唐社会,但讲述方式却是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被浸润在小说的情境中,服饰、器物、绘画、雕塑、建筑等中国元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在不经意间缓缓流动着,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图画,没有丝毫的隔膜感。小说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公案小说,但叙事却完全是西方推理小说的叙事,在整个案件的推演、勘察过程中,读者一直是不自觉地被带入情境中,抽丝剥茧,直到zui终找出答案。这种互动式、体验式的交流方式,是高罗佩探案小说的成功之处,也是至今仍为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相关资料

这部小说通俗易懂,作为一部情节交错的侦探小说,从单纯欣赏的角度来说它就给他很愉快的阅读体验,而其中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历史让他觉得这部书更有趣了。 ——美国小说家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C.Rogers) 摘自“美国的豆瓣读书”之称的Goodreads网站) 《狄公案》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众多公案小说中的一种,历来看的人就不比其“姊妹篇”《彭公案》《施公案》《包公案》来得多。以常理看,高罗佩此时重写《狄公案》,似乎是一件愚不可及、注定要失败的事情。然而,结果却相反,这套系列小说越写越神,畅销世界各地,居然成为当时西方一般读者了解中图文化的一个特殊窗口,影响极大……其心中的《狄公案》读者对象,不是华人,而是洋人。据我看,高罗佩一生能如此成功,可断其是一个极能在关键时刻判断机会、驾驭环境的人。他敏感看出并抓住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特定点上所聚焦的兴趣落差,熔上述几个“与众不同”于一炉,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才创造出了“高罗佩版”《狄公案》在西方一时家喻户晓的奇迹。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陈珏 (“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暨历史研究所教授) 现代西方对传播中国文化做出zui大贡献的人,恐怕要算荷兰人高罗佩(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1967)。高罗佩的英文《狄公案》系列小说(Judge Dee Mysteries)影响远超过任何中国研究著作。非汉学圈子的西方人,了解中国,往往来自《狄公案》。哪怕汉学专家读,也没有“硬伤”败了胃口;而西方大众了解中国,往往是“狄公的中国”,这个中国,是一个多姿多彩相当引人入胜的中国,比起中世纪灰色的欧洲有趣得多。甚至专门家也受狄公小说影响,伯克莱加州大学法学院长贝林教授研究中国法制史,就是从狄公小说入手。 —— 赵毅衡(四川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高罗佩(1910—1967),本名罗伯特·范·古利克(Robert Van Gulik),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外交家、翻译家、小说家。作为荷兰职业外交官,他通晓英、法、德、汉、阿拉伯、日、藏、梵文等15种语言文字。高罗佩一生著述颇丰,涉及语言、宗教、民俗、美术、文学、音乐等众多门类。他为人知的成就,是将狄仁杰的故事翻译成英文,并据此以英文创作了推理侦探小说“狄公探案”系列小说,现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38个国家出版,“狄公”由此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福尔摩斯”。 蔡丹丹,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翻译专业硕士,曾任上海外服公司翻译中心专职译员,翻译过大量专业资料,现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文编辑。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