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始卷-中华图像文化史

原始卷-中华图像文化史

1星价 ¥132.7 (6.7折)
2星价¥132.7 定价¥19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90422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17-11-01
  • 条形码:9787517904229 ; 978-7-5179-0422-9

本书特色

《中华图像文化史》是我国*部中华民族的视觉文明通史,分专题深入研究了自远古至1949年大中华地区的图像,以及中华图像文化的形成机制。该项目分为断代史和类型史两个部分,本卷“原始卷”属于断代史之一,专门研究了原始时代的图像,包括石器、岩石、陶器、玉器、石碑、建筑上的图像,并对原始图像的生产、传播及其象征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内容简介

通过中华图像文化史的研究,还原中华民族上万年的生活形态、思想观念和精神历程,启发读者从人类视觉文明的角度来思考图像文化的重要价值。 本书的编著体现了可贵的创见性,在图像的生产场域、自身的构成场域和其社会传播场域所建构的语境中阐释图像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史学研究领域的不足,不仅凸显了图像的文化史学价值,更为今后图像学研究开辟了具有中华文化特点的学术路径。

目录

导论 **章 原始时代的社会背景 **节 中国人类的由来 第二节 中国古人类及其生存环境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及其生存环境 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及其生存环境 第三节 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 一、母系氏族社会 二、父系氏族社会 三、阶级社会的出现 第四节 文明的曙光 一、半坡的村落 二、龙山的城镇 三、二里头的宫殿 第二章 原始图像的多彩世界 **节 原始社会是没有文字的图像世界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石器与装饰品的图像 一、石器 二、装饰品 三、少数民族的人体装饰与文身 第三节 岩石上的图像 一、中国岩画的分布 二、中国岩画的年代与族属 三、岩画与图像学 第四节 陶器上的图像 一、仰韶的彩陶纹样 二、红山的女神陶塑 三、河姆渡的刻画图像 四、大汶口的动物造型 五、马家窑的波涛激荡 六、四坝的草原风霜 第五节 玉器上的图像 一、石器与玉器 二、红山文化的玉器图像 三、良渚文化的玉器图像 四、龙山文化的玉器图像 第六节 北方草原上的石碑图像 一、鹿石 二、石人 第七节 南方与北方的建筑图像 一、南方河姆渡文化干栏式建筑 二、北方仰韶文化半坡地穴式房屋 三、庙宇·宫殿·城址 四、草原游牧民族与蒙古包 五、草原游牧民族的空间概念 第三章 原始图像的生产与传播 **节 石器的制造 一、打制石器的制造 二、磨制石器的制造 第二节 岩画产生的环境 一、图像与环境 二、乌兰察布草原 三、宁夏大麦地 四、岩画仍以神秘的力量吸引着人们 第三节 岩画图像的技术与艺术 一、凿刻法 二、涂绘法 三、岩画技法与其它因素 第四节 陶器图像的生产 一、陶器的烧制 二、陶器的理念 第五节 玉器图像的创意 一、红山玉器的制作 二、良渚玉器的制作 第六节 图像的中外传播 一、车辆的穿梭往来 二、鹿石图像的传播 三、西藏西部岩画与印度河上的文化交流 四、环太平洋的人面像岩画 第四章 原始图像与社会形态 **节 狩猎文化图像 一、狩猎文化与狩猎民族 二、狩猎者岩画 三、狩猎活动中的原始信仰 四、新疆多尕特岩洞彩绘岩画《围猎图》 五、云南金沙江崖壁画 第二节 游牧文化图像 一、北方草原的游牧经济 二、西藏尼玛县加林山岩画 三、西藏当雄县扎西岛岩画 四、北方岩画中的车辆 第三节 混合经济的图像 一、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混合经济的特点 二、陶器上的混合经济图像 三、沧源崖画与南方民族文化 四、西藏日土县塔康巴的《迁徙图》 第四节 农耕文化图像 一、石器与农耕文化 二、陶器上的农耕图像 三、岩石上刻画的禾苗图像 四、西藏农耕者的原始宗教意识 第五节 岩画与海洋母题 一、海洋文化古已有之 二、中国岩画中的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 三、东南沿海岩画图像的探究 四、中国海洋文化的代表作——珠海高栏岛石刻画 第五章 原始图像与宗教形态 **节 自然崇拜图像 一、太阳崇拜 二、山石崇拜 三、水的崇拜 第二节 生殖崇拜图像 一、走进阿尔泰山的洞穴 二、巴尔鲁克山上角色的转换 三、红山玉器的生殖图像 第三节 图腾崇拜图像 一、龙图腾 二、凤图腾 三、蛙图腾 四、植物图腾 第四节 祖先崇拜图像 第五节 神无处不在 第六章 原始图像的象征意义 **节 图像学三个层次的理论 第二节 岩画图像的象征意义 一、山崖深处藏老虎 二、弓箭与生殖崇拜 三、蹄印岩刻的内涵 第三节 陶器图像的心理诉求 一、葫芦图像的故事 二、半坡的人面鱼纹盆 三、陶缸上的鹳鱼石斧图 第四节 玉器图像的宗教意识 一、红山的动物能通神 二、良渚的神器与权仗 第五节 符号图像象征着什么 一、凹穴种种 二、神秘莫测的手印 三、编织图案的象征意义 四、符号图像的抽象与具象 第七章 从图像到汉字的产生 **节 汉字起源的探讨 一、陶器上的刻画 二、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三、从大汶口文化陶文到殷墟甲骨文 第二节 图像的发展与汉字的产生 一、人类对图像的理解和运用 二、记事文字画 三、象形文字的诞生 四、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图像 第三节 汉字起源与中华文明 结束语原始图像:重建人类远古的历史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兆复: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岩画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美术家学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其著作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辞典》《中国岩画发现史》《中国岩画扎记》,合著《原始艺术史》,主编《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 邢琏:196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在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任教,后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院讲授有关原始艺术的课程;考察过欧亚澳三大洲十余个国家的原始艺术遗址,在国外发表著作多种;在国内出版的原始艺术方面的独著和合著。历任内蒙古美术创作室创作员,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系副研究员。论文有《生命礼赞——从原始艺术母神雕像谈起》。作品有油画《年年月月》、《斗争图》等。主要有《中国岩画》、《中国岩画发现史》、《外国岩画发现史》、《中国岩画札礼》等。 韩丛耀:南京大学历史系/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图像传播学者。曾获得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国家教学成果二奖,两次获得中国个人艺术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三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中国影像史”丛书、“中华图像文化史”丛书主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