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80499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9
  • 出版时间:2018-01-01
  • 条形码:9787518804993 ; 978-7-5188-0499-3

内容简介

  《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广州市大佛寺岭南佛教文化研究院普觉文化系列丛书2》为2016年1月,中山大学哲学系与大佛寺联合主办的“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就中国历史上的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之关系进行了不同层面与视角的探讨。

目录


古代交州于中印佛教传播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关系
Guangzhou And Its Role In Elite Buddhism Durjng The Maritime Routes OfThe Six:Dynasties.
海陆丝绸路上的佛教传播特性及其异同略析
海洋佛教及其文化特征与信仰方式
关于《善见律毗婆沙》的翻译与流传的几个问题
真谛三藏与正量部
古代南海的观音信仰
现代化叙事中的临济以及《临济录》:一种方法论的省察
从“一苇渡江”到“一苇渡海”
沉香的海华交融与中国禅香的创造
《续高僧传》在日本的流传
论宋丽海上丝绸之路与两国佛教文化交流
试论扶南与南朝的佛教艺术交流
日本佛教民俗学管窥
镜中花:爪哇佛教汉文资料再检讨(一)
东南亚海上交通现代化与华人佛教转型
Three Forms of Buddhism:Original,Theravada,and Mahayana as Different Flowers Growing in Different Lands and Times
展开全部

节选

  《海上交通与佛教传播/广州市大佛寺岭南佛教文化研究院普觉文化系列丛书2》:  (一)交州与佛教经典的汉译因缘  经由海道来华的译经僧人主要以中国都城为目的地,交州是作为人境港口或中继港口;而前往印度求法的汉僧,也可能选择到交州出海。据《高僧传·佛驮跋陀罗传》记载,东晋西凉州人释智严(350-427),西行到厨宾求法,积极礼请高僧佛驮跋陀罗(359-429)到东土弘化,得到跋陀罗的应允。经过三年的陆行跋涉,渡过葱岭,经历六国,抵达交址,才改由海路,*后从青州东莱郡(今山东莱州)上岸。佛驮跋陀罗在中国弘法与教导禅修多年,直到义熙十四年(418)才开始在建康道场寺翻译佛经,译出六十卷《华严经》《观佛三昧海经》等以及与法显合译《摩诃僧祗律》《大般涅槃经》。①他们走的这条路线较为特殊,是先经陆路由印度到交州,再坐船从今日的山东上岸。此事尚存疑点,书写早于《高僧传》的《出三藏记集》卷14(佛驮跋陀罗)本传说:“会沙门智严至西域,遂请俱东,于是杖锡跋涉,经历三年,路由雪山,备极艰阻,既而中路附舶,循海而行。”②又同书卷15(释智严传)说他“志欲广求经法,遂周流西域,进到厨宾,遇禅师佛驮跋陀,志欲传法中国,乃竭诚要请。跋陀嘉其恳至,遂共东行。于是踰涉雪山,寒苦峻绝,饮冰茹木,频于危殆,绵历数载,方达关中。”⑦说到他们翻越雪山,改走一条不同以往僧人经西域往中国的路线,到达有港口之处,乘船来到汉地。就地理位置来看,这个港口是交址的可能性非常高,慧皎也应不致无本而说。  刘宋时来华的求那跋摩是厨宾王的旁支后代,年十五出家成为沙弥,受具足戒后,能诵经百余万言,又深明戒律。三十岁时,厨宾王逝世,没有后嗣继位,众人商议立他为王,跋摩于是远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后到南海阁婆国(今爪哇),广行教化,阁婆王为他建立精舍,敬事为师。宋文帝听闻他的高风,于元嘉元年(424)命令交州刺史奉旨去迎请跋摩,京城名僧慧严、慧观等人也附寄书信表达敬重之心,并修书给阁婆王以求顺利延请跋摩。阇婆王既然视他为师,经过一段长久时间仍不放行,然而,跋摩志愿游历中国,不肯留下,自行随着商人船舶来到广州。后于元嘉八年(431)抵达建邺,敕住祗园寺,开讲《法华经》与《十地经》。所译佛教典籍包括《菩萨善戒经》《四分律比丘尼羯磨》《优婆塞五戒相经》《杂阿毗昙心论》等。①宋文帝根据地理位置命令交州刺史派船迎请跋摩,可惜阁婆王不肯放他前来,后来跋摩搭乘商人海舶抵达广州,交州没有机缘迎请到这位印度高僧过境传经与弘教。  来自厨宾的昙摩耶舍于东晋隆安年间(397-401)抵达广州,住白沙寺,有徒众85人。他长于“毗婆沙律”,也就是锡兰上座部所传的戒律。有清信女张普明向他咨受佛法,耶舍为她讲说佛陀出生因缘,并为她译出《差摩经》一卷。耶舍后于义熙年间(405-418)到长安,与天竺沙门昙摩掘多一起译出《舍利弗阿毗昙》。至刘宋元嘉年中(424-453)辞还西域,不知所终。有印度人竺婆勒,久在广州经商,于南康郡生下一子,后来此子跟随耶舍出家,法号为法度,通晓梵文与汉语,常为耶舍翻译。@《出三藏记集》卷5特为法度书写一篇(小乘迷学竺法度造异仪记),批评他说:“天竺科轨非其所谙,但性存矫异,欲以摄物,故执学小乘,云无十方佛,唯礼释迦而已;大乘经典,不听读诵。反抄着衣,以此为法;常用铜钵,无别应器。乃令诸尼作镇肩衣,似尼师坛,缝之为囊,恒着肩上,而不用坐,以表众异;每至出路,相捉而行。布萨悔过,但伏地相向,而不胡跪。法度善闲汉言,至授戒先作胡语,不令汉知。”宋故丹阳尹之女宣业寺尼法弘、交州刺史张牧之女弘光寺尼普明等,都信受他的教法。③其实,法度遵从其师耶舍所传锡兰上座部的声闻戒法,僧祐站在大乘立场批判他“小乘迷学”“造异仪”是有点言之太过。其中,张普明是交州刺史张牧的女儿,也曾向耶舍问法,耶舍还特别为她翻译了一卷《差摩经》,后来从耶舍弟子法度修学声闻佛教。④张牧于刘宋永光元年(465)任交州刺史⑤,死于泰始初年(466),交址人李长仁就杀害张牧从北方带来的部队,据交州叛变。⑥张牧之女很早就在广州向昙摩耶舍学法,后在广州出家依止法度修学,张牧可能由广州前往交州就任,以佛教为其家族信仰。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