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

1星价 ¥62.3 (7.0折)
2星价¥62.3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170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0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20317023 ; 978-7-5203-1702-3

本书特色

本书是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为基础,融合了后期进一步研究和拓展的主要发现,从心理学视角探讨网络师生互动的前沿成果。其主要按照“描述—解释—预测—促进”的逻辑主线,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师生互动进行了定量定性相结合、微观宏观多层面的考察。主要回答了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在内容上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师生交流的消息反映出什么样的行为模式,师生互动所形成的网络具有怎样的结构模式,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测量网络师生互动的现状,哪些学生变量可以预测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以及教师如何更好地促进师生互动等问题。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启示和建议,展望了未来网络师生互动的研究趋势。本书既为相关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广大师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供建议,还可以作为心理学爱好者的业余读物。

内容简介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正发生着变革,网络师生互动与课堂师生互动之间呈现出互补而非割裂的关系。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型校园的新世纪时代,网络师生互动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本书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来一探网络背景下师生互动的特征与缘由,并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启示与建议。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章 核心概念界定 **节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二、网络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第二节 师生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二、师生互动的类型 三、师生互动的模式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一、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二、网络师生互动的形式 三、网络师生互动的特点 四、网络师生互动的分类 五、网络师生互动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比较 第二章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相关理论 一、社会建构理论 二、归属需要理论 三、心理契约理论 四、符号互动理论 五、对话理论 六、认知负荷理论 七、情绪理论 第二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角色的研究 二、网络师生互动的测量 三、网络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四、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现状的分析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之一:个案研究法 二、研究方法之二:内容分析法 三、研究方法之三:滞后序列分析法 四、研究方法之四:社会网络分析法 五、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六、研究方法之五:问卷调查法 七、研究方法之六:实验法 第四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三章 网络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 **节 背景介绍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第二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内容特征 一、被试 二、编码系统 三、研究程序 四、数据编码与分析 五、结果与讨论 六、结论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行为模式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程序 四、消息树及其构造 五、数据分析 六、结果与讨论 七、结论 第四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结构模式 一、被试 二、研究工具 三、研究程序 四、结果与讨论 五、结论 第四章 网络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节 互动情境和人格特质对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与讨论 五、实验结论 第二节 情感事件和情绪状态对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与讨论 五、实验结论 第三节 教师因素对网络师生互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方法 四、结果与讨论 五、实验结论 第五章 高校网络师生互动的实证研究 **节 高校网络师生互动问卷编制及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与设计 二、初始问卷编制及预测 三、正式问卷验证与施测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师生互动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讨论 四、结论 第三节 大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内隐态度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结论 第六章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的结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研究结论 一、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结果分析 二、总结论 第二节 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一、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二、对未来理论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艳红,心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长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预备役部队心理教育训练研究中心主任,校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与省部级项目多项。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师生互动、幸福、文化认同,军事心理等主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