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292157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33292157 ; 978-7-5332-9215-7

本书特色

绘本鬼才奥利弗·杰弗斯x文字艺术家山姆·温斯顿
强强联手,将文字变成图画,
推出图文合奏之经典——《书之子》
一把金钥匙,打开想象力之门

一个小女孩乘着木筏,越过文字的海洋,来到一个小男孩的家门口,他们一同踏上冒险之旅。他们在童话的森林里迷途,在无垠的太空中尽情叫喊……一场惊异的旅程,*终打开了男孩的想象力,充满魔力的人生将在他面前展开……谁又会是下一个旅者呢?
绘本鬼才奥利弗·杰弗斯x文字艺术家山姆·温斯顿 强强联手,将文字变成图画, 推出图文合奏之经典——《书之子》 一把金钥匙,打开想象力之门 一个小女孩乘着木筏,越过文字的海洋,来到一个小男孩的家门口,他们一同踏上冒险之旅。他们在童话的森林里迷途,在无垠的太空中尽情叫喊……一场惊异的旅程,*终打开了男孩的想象力,充满魔力的人生将在他面前展开……谁又会是下一个旅者呢? 这就是绘本鬼才奥利弗·杰弗斯和文字艺术家山姆·温斯顿强强联手的新作《书之子》讲述的故事。暗红色的书封上,小女孩坐在烫金、带锁的书上,她是书的孩子,经过书里的历程,收获封底那把打开想象力之门的钥匙。 一间房、几只笔,还有几年时间 奥利弗·杰弗斯和山姆·温斯顿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奥利弗的图画书畅销全球,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曾获得美国《纽约时报》优秀儿童绘本、英国红巫童书奖、爱尔兰年度优秀童书等多个大奖。山姆?温斯顿是是英国著名的文字艺术家,他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出,包括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大英图书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两位都是“做书人”,只是领域不同。奥利弗一直从事的是图画书创作,而山姆做的是手工类、限量版艺术书籍。 2011年,他们在朋友的介绍下*次见面。山姆是这样描述奥利弗给他的印象:奥利弗对事物的好奇心和热情,让他大感惊喜。而他觉得自己本质上也是这样的人。两位大师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人身体内都住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小小孩。两人都感觉:只要找到时间,两人在一间房内坐下来,再拿上笔,也许会有有趣的事发生。 (图片来自YouTube) 这有趣的事就是后来经过五年多打磨的《书之子》。 但是奥利弗住在纽约,山姆在伦敦,两人手头上都有别的工作在进行,同处一室是一件奢侈的事。对他们俩而言,合作本身就是一场探险,但是他们认可彼此的作品和才华,相互信任、尊重,终于将这本书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的是“著/山姆·温斯顿 奥利弗·杰弗斯”,不分文图作者。关于书中人物的设定、故事的走向、选用的文本、视觉呈现的效果等,都是两人商量讨论的结果。正是彼此的紧密合作,让《书之子》如此特别。 每片浪花、每朵云上都有故事 《书之子》是一本布满密码的书,密码就是那些组成图像的文字。这些文字来自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彼得·潘》《鲁滨逊漂流记》《纳尼亚传奇》《格列佛游记》《白鲸》《金银岛》《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五十多本书。奥利弗和山姆说,《书之子》建筑于他们童年读过的儿童文学作品上。两位作者根据每一页的主题,比如海洋、山峰、洞穴等,精选出片段,再将这些片段中的文字组成图像,由文字本身和文字构成的图像共同讲述故事、传递意义。 奥利弗·杰弗斯说《书之子》是一本“致敬之作”,诗意的文字诉说了人和故事的关系,故事可以带你到任何冒险的、梦幻的、古典的、童话般的场景,童年时代读过的书,都会住进你我的心中,于是,每个孩子、每个曾经是孩子的大人,都是“书之子”。 对于儿时读过这些经典的大人来说,这些片段唤起他们童年美好的阅读时光,而对于还没有读过经典的孩子来说,经由经典绘本的引领,过渡到儿童文学的领域中。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书之子》封底的那把金钥匙,既是开启过往记忆的钥匙,又是通往新领域的魔法。 《书之子》获得了2017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书展拉加兹童书奖故事类首奖,评审团认为“文字与图画的精彩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层次让读者去探索……无论是‘书之子’的故事,或是书中收录的故事,都能激发孩子对文学的兴趣和喜爱。”

内容简介

向童书经典致敬──如果你相信故事的力量,也请带给孩子刘维中(信谊基金出版社副总编辑 )童书里充满各种魔法,不只有哈利•波特的魔杖,这里的小鸡会逛超市、蚯蚓会写日记、田鼠收集阳光颜色和文字、雪人带领男孩飞到遥远的国度、星期二青蛙突然全都飞了起来!还有,曾经有只会织字的蜘蛛救了小猪一命、龙卷风将小女孩和屋子带往神奇国度……这就是故事的世界,它让孩子着迷不已,脑子里满满的想象力和满足感。只是,这些已经离我们愈来愈远。于是,书中小女孩乘着小船而来,要唤起男孩对故事的记忆。她是书之子,小船经过海洋时,仔细一瞧,整片海洋和激起的浪花,全都是由和海有关的经典故事片段组成。夜深了,小美人鱼的视线还是无法离开大船和王子……她不顾自己可能会被船板压到,冒险钻进*汹涌的浪涛,游到王子身边……匹诺曹回答,他是全世界*好的爸爸,就算我是世界上*坏的孩子。昨夜有一场暴风雨,那艘小船一定被吞进大浪里了……女孩领着男孩越过文字的山峰、暗夜、森林,在古堡躲避怪兽追赶时,他们紧抓住一段从塔顶垂下的文字,那是来自《长发公主》,当她听到女巫呼唤时,就会解开发辫,将长长的头发往下垂。当画面来到“我们听着云端的歌声安眠”,男孩躺在由《月亮晚安》所组成的云朵上,那是一本1947年出版的经典图画书,文字简单却无比温柔,数十年来陪伴过无数的孩子入眠。书中的图画藏着许多故事的惊喜,编辑上却让人吃尽苦头。除了诗意般的主文外,中文版使用的书摘大多由编辑就原文自行翻译。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英文译成中文之后,长度会减少许多。于是在初稿完成后便发现了──*座山缺19字、第二座山缺138字、第三座山 (彼得•潘 第十三章 你相信精灵吗?) 缺950字!更惨烈的是,一整片海洋原来译完后有2997字,还缺2705个字才能把画面填满!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这本书由鬼才奥利佛?杰弗斯和文字艺术家山姆?温斯顿共同完成,以文字为图的创意,搭配与气氛相符的经典童书,今年4月荣获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的*荣誉。这本书让我们重温童年的美好时光。我们都曾经是书的孩子,日复一日在工作和生活间摆荡,渐渐地遗忘了故事的感动。一如《彼得•潘》的结尾,当所有的男孩都成了拿着公文包的大人,只有彼得还是个小男孩。*后一次见面时,温迪也已经是成熟的大人,她告诉彼得她再也飞不起来了。此时,我想起彼得曾经说过的话:“跟我回幻想岛吧,只要想想喜欢的事,你就能飞起来了。”谨以此书献给每个孩子,以及每个曾经是孩子的大人。

相关资料

两位极富天分的大师的共同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迷人作品。——美国《纽约时报》书评
一部向“文字的力量”致敬的杰出作品。 ——英国《卫报》
书里的每个部分,包含字字萦绕人们心头的散文诗,以水彩、铅笔、数位拼贴等素材组成的图画,还有引用经典故事中的字句而构成的场景和角色等,全都毫不突兀地融合在一起。一本令人难以抗拒的好书。——美国《书单》杂志星级评论
这是杰弗斯和温斯顿的混搭绘画艺术作品,书中将水彩、铅笔及数码拼贴创造性结合,强烈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杰弗斯采用不规则的手写字体,与温斯顿数码拼贴而成的经典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一次聪明、自信、也相当酷的文学探索。——美国《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对故事的力量做出了华丽且充满创意的思考。一位小女孩称自己为书的孩子,她将一个小男孩带到自己的世界中。这个书的世界结合了杰弗斯动人的艺术和温斯顿大师级的字体设计……这部作品可以被视为艺术与写作之间的对话。这是一部杰出的作品。——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
杰弗斯和文字艺术家温斯顿合作的作品,赞美了想象力的力量,并融入了经典故事……书中各个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美国《出版人周刊》

字与图画的精彩结合,提供了丰富的层次让读者去探索……无论是“书之子”的故事,或是书中收录的故事,都能激发孩子对文学的兴趣和喜爱。——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 拉加兹童书奖评审团我们都是故事的孩子
海狗房东 (绘本阅读推广人)故事,是喂养我们内在生命的乳汁,我们都是书之子,都是故事的孩子。久远以前读过的故事都已成为我们的一部分,阅读《书之子》,深深感受到这一点。绘本是文字与图像合奏的作品,在合奏之中表现说故事的艺术。这是绘本独有的特质,而《书之子》又为这独有的特质创造出新的高音。不妨先仔细看看小女孩扬起风帆,帅气地驭浪前行的那一页!汪洋大海里的每一个水分子,全都是文字,在视觉上形成一种震撼,若再细读那些文字,过去阅读故事的点点滴滴、庞大的记忆竟然能被轻易召唤出来。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不只这一页,在这本书中,每一页的图像都由众多文字组成,这些文字大多是从经典文学、童话选出的片段,它们不只是装饰性的存在,而是两位作者配合该页的情节、氛围,在书海中遍寻、筛选出来的。例如,当书中图象化为大海时,那些文字是选自《格列佛游记》《海角一乐园》《海底两万里》等书;在攀越高山的那页,文字来自《彼得•潘》,登山的险与难顿时变得轻盈。这是一本布满密码、充满惊奇的绘本。然而,初看原文版时,我曾暗忖“太难翻译了”,实际看到中文版时,又有另一番惊奇,因为此书的中文版所做的努力不仅是“翻译”,而是“中文化”。例如山洞那一页,增加了汤米•温格尔的经典绘本《三个强盗》。对喜爱阅读的大人来说,这本书能够唤回许多故事曾带给你的美好时光,甚至是故事曾带你从现实中逃往想象的国度,让你再一次看见、经历与感受。这或许是《书之子》封面为何要在书本上画一个锁的原因,因为《书之子》本身就是一把记忆的钥匙。而中文版加入经典绘本的摘文,则让尚未读过经典文学的孩子也觉得可亲,当他们打开这本书,也能再次提取有限的阅读经验,并且回味。读这本书,也别忘了和孩子一起在蝴蝶页伫足片刻。密密麻麻的书与作者,你们读过哪些呢?在蝴蝶页(环衬)里,或许也能找到亲子共读记忆匣的钥匙,一把一把,打开你们曾经共度的美好时光,时光没有流逝,都留在故事里了。






作者简介

突破极限的绘本创作者 ——拜访《书之子》作者山姆·温斯顿(Sam Winston)伦敦工作室 赖嘉绫 《书之子》(A Child of Books)是一本看似抽象又具象的书,女孩带着男孩悠游于书的世界里,在不同的环境里走出自己的世界。看扉页上罗列的一本本书,仿佛是一张建议阅读书单,但绝对不是!这是一份写成不同生命故事的书单——我们的生命是由一段段不同的故事组成,有的不知道怎么开始,有的不知如何结束;还有的被打断,或是接成另外的故事,教人经常措手不及,只能惊呼“怎么会这样!”来掩饰自己的茫然。 作者之一山姆·温斯顿(Sam Winston)在献词里引用了美国诗人穆里尔·鲁凯泽(Muriel Rukeyser)的著名诗作《黑暗的速度》(The Speed of Darkness),诗的第九节说:“这个宇宙由故事组成,不是原子。”仿佛在说,我们每个人就是故事的组合,不只是细胞的变化。读遍这些故事会造就每个不一样的人,这是故事与人的奥妙。我们的消化与吸收将同样内容的书变化成我们需要的各种元素,持续生命的演进。 因为地利之便,我在伦敦访问了山姆·温斯顿。《书之子》是一本必读也是一本不必读的书,因为没有一本书是必读的,但每一本书都有存在的必要。不仅对创作者、对读者、出版者,或是路过的人,与书的相遇一如与人的相遇,绝对充满奇遇与必要的原因,在紧要关头以维生素(维系生命的“原素”)的方式进入人体。 山姆·温斯顿(Sam Winston) 温斯顿的工作室位于东伦敦。循着地址,我来到一幢外观正在维修的旧工厂前,门口栅栏铁门深锁。温斯顿事先有告知,到的时候打个电话,他会来开门。很快的,我看到满脸笑容、穿着白色T恤的他出现,领着我穿过两道铁门进去。这里每一个单位都是艺术家工作室,因为租金便宜,还有人排队等着进驻。目前有的是杂志出版、有的是平面设计,当然更多是画家或有志成为画家的创作者,艺术家们就将自己的作品输出挂在公共走道上,走进这幢外面警戒重重的旧楼,里面气氛骤然改变,我的心情也随之进入艺术家的世界。平面楼层就有一位网版印刷艺术家,配备精彩齐全,温斯顿带我探头进去打招呼,只闻声不见人,原来是被植物遮住了,这个工作室像一个小温室,机器和人都躲在里面。 推开深锁的铁门,走进艺术家的世界(图/赖嘉绫提供) 温斯顿是字型设计师,曾经在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美术馆(V&A Museum)展出以字型变化做成的画轴,为未来的人类解释现在的名词(比如,手表、化学元素……),也做过为期一周的蒙眼作画实验,让自己模拟盲人创作,此外,《Wallpaper*》杂志也多次以他的创作为封面。他的想法多元,又富执行力,这次与画家奥利弗·杰弗斯(Oliver Jeffers,《蜡笔大罢工》绘者)合作的绘本《书之子》,便是他的新尝试,灵感来自他的另一本书《Orphan》。 温斯顿的另一本作品《Orphan》,同样是用文字组合成图像 温斯顿让我看了《书之子》的各国译本,包括葡萄牙语、意大利文、法文、德文、日文、中文、俄文、希腊文等19种版本。问到谁是作者?谁是绘者?这的确是很难的问题,因为这本书的文字也是图像,他们一位用文字绘,一位用图像绘。一开始,他们将希望的画面以草图勾勒出来,接着反复修改调整。但两位创作者分别住在伦敦和纽约,工作如何进行呢?“所以杰弗斯邀我到亚特兰大,我们都远离了原来的工作室,一起在森林里把书中需要共同完成的画面整理出来,达到*后的效果。” 两位都是经验丰富的创作者,有意见相左的时候吗?温斯顿认真地说:“以我们的经验,都知道如何做到*好,即使有意见也是对彼此的提醒,从没有因为特别坚持而争执。”他们原本并非熟识的朋友,但这次的合作让他们成为好朋友。 随后,他带着我看一套《书之子》的“书后书”,是他们完成这本书后继续做的计划,只制作9套,全将进入博物馆、图书馆或私人的收藏。这是一套以精美纸盒盛装的“创作者之书”,*上面是一叠《书之子》的散装全开内页,每页后面都签了名;下方则平放着两本书,一本是签了名的印刷版《书之子》,另一本是以黑白印刷的“创作者之书”,包括他们曾经有的电邮往返、讨论过程,还有画面形成的经过。譬如爬山的那一页,杰弗斯说要这样呈现,温斯顿就找出《彼得·潘与温蒂》(Peter Pan and Wendy)的故事内文,将之排出地景。 那么,怪兽的那一页,要用哪些书名和文字拼出怪兽呢?我读着有《长发姑娘》(Rapunzel)故事的画面寻找线索。啊!大怪兽身体里藏着Frankenstein(《科学怪人》)和Dracula(《德古拉克吸血鬼》),旁边还放着Transylvania(传说中位于罗马尼亚的吸血鬼故乡)这个字,每个字出现的位置、大小和方向都经过考虑,是刻意放进去的!这种将“刻意”做成“随意”的画面,抓住了我的目光,想要完全解谜可得仔细端详。 在这两本书的下面,还附一本首版首刷的珍本书,因为珍本很难取得,所以才限量9套,也就是他们找到9本不同的珍本书。我看到的这套是《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温斯顿拍下这本书的书背,把影像做成一棵树的树干,再以该故事的文字为树枝,另成一张画。这个书与画、画与书的组合,让我感动不已。多年来许多人将绘本视为新形态的艺术,而我眼前的这位艺术家身体力行,让我瞠目结舌。他的作品适时为艺术形态做了新解,更令我深层体会了艺术家与艺术成就了新的绘本。 限定版书盒中还附上首版首刷的珍本书(图/赖嘉绫提供) 书盒中附上哪本珍本书,他们就在图画中将书背作为树干,上面长出这本书文字所形成的树枝(图/赖嘉绫提供) 我们再度比对不同语言版本,看出有的版本少了某个画面,也看到拼贴不够紧密的制作,温斯顿都微笑以对。因为只要做过书就知道编辑有多难,这本书的中文版也有另类突破,扉页与英文原版略有不同,温斯顿在英文版是从19世纪的公版权英文著作中,挑选适合《书之子》主轴的书单;但到了法国,他们说要加上《小王子》(Le Petit Prince),到了希腊,加上了《希腊战神》(Jason and the Argonauts),到了台湾呢?则列了许多绘本经典。各国版本就因地制宜,入境随俗,纷纷以各自的经典书单呈现。 各国版本的扉页书单会因地制宜,出现不同的经典作品 这本书的出版社,英国沃克(Walker Books Limited)乐见这些不同译本的创意,因为创作之外的创作,一如书后有书的诞生,将阅读延续到各个国家。而外语版权部与编辑部的密切分工,亦有如温斯顿与杰弗斯将绘本的层次大幅提升,让大读者沉迷于故事中故事的变化,小读者悠游于想象的引领中。我倒是希望,有一天出版社可以将中文与英文扉页上的书单,以及书的内页并列做一个展览,延续《书之子》的精神,除了向经典致敬,还能再创经典。 我曾经收集了许多“不怕麻烦的绘本作家”的书,温斯顿的做法也是很繁复,他让“文字”可以是“图像”,让字型有了新意,更凸显自我风格。对于这样一本愈读懂愈多、读愈多觉得自己愈渺小的书,不自觉感到创作的极限就是突破极限。对我而言,这同时也是一本“解谜之书”(A Book of Puzzles)。 【作者介绍】 赖嘉绫
“在地合作社The PlayGrounD”工作室负责人。毕业于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州州立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硕士。专职妈妈多年。长期致力推广图画书阅读,成立儿童阅读团体、带领成人图画书读书会、撰写书评与部落格、翻译图画书,并经常协助书店与出版社选书。着有《图画书创作者有约》《动物们的读书会:绘本职人的阅读地图》《童书游历:跨越时间与国界的绘本行旅》,并参与《大人也喜欢的绘本》企划。*新作品为《是真的吗?绘本职人的阅读地图2》。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