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

1星价 ¥23.1 (3.4折)
2星价¥23.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221230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5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112212309 ; 978-7-112-21230-9

本书特色

传统聚落与地域环境紧密结合,是建筑文化的一笔重要的历史遗存,是我国丰富的民间优秀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在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充分重视传统聚落的普查、研究和保护工作。本书从传统聚落产生的背景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抚河流域地区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以比较的视角将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进行区内外对比,*后由表及里,分析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本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系统整体分析与比较对比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抚河流域地区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抚河流域地区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仕、商、儒、耕”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地区传统聚落分布密集、以中小规模为主、空间均质化、有村堡和里外堡式两种典型模式,建筑工艺精良,是赣派聚落的典型代表。同时,在建筑文化分区上,传统聚落空间北部呈现出“规矩、儒雅”的特征,南部相对来说则具有“张扬、多元”的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风格。传统聚落文化是乡土文化的根,尤其在江西抚河流域地区农耕文明发育完好并且是农耕经济向小商品经济过渡得较好的地区。该地区的传统聚落呈现出与其经济形式(农耕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结合)相适应的形态,是中国“农商”结合的聚落形态的典范。

内容简介

传统聚落与地域环境紧密结合,是建筑文化的一笔重要的历史遗存,是我国丰富的民间优秀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在现代工业文明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充分重视传统聚落的普查、研究和保护工作。本书从传统聚落产生的背景入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抚河流域地区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以比较的视角将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进行区内外对比,*后由表及里,分析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本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系统整体分析与比较对比研究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对抚河流域地区的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抚河流域地区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仕、商、儒、耕”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该地区传统聚落分布密集、以中小规模为主、空间均质化、有村堡和里外堡式两种典型模式,建筑工艺精良,是赣派聚落的典型代表。同时,在建筑文化分区上,传统聚落空间北部呈现出“规矩、儒雅”的特征,南部相对来说则具有“张扬、多元”的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和而不同”的风格。传统聚落文化是乡土文化的根,尤其在江西抚河流域地区农耕文明发育完好并且是农耕经济向小商品经济过渡得较好的地区。该地区的传统聚落呈现出与其经济形式(农耕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结合)相适应的形态,是中国“农商”结合的聚落形态的典范。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畴 1.2.1 地域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聚落研究概况 1.3.2 国内传统聚落研究动态 1.4 抚河流域地区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1.7 本章小结 2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形成背景 2.1 自然地理环境 2.1.1 抚河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2 区位交通状况 2.2.1 区位条件 2.2.2 水运贸易通道 2.2.3 对外交通联系 2.3 历史文化背景 2.3.1 理学文化 2.3.2 科举文化 2.3.3 多元宗教信仰 2.4 社会经济背景 2.4.1 江右商帮兴衰 2.4.2 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 2.4.3 家族社会形态 2.5 抚河流域地区的宏观定位 2.5.1 抚河流域地区移民背景下的文化输出 2.5.2 临川文化是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 2.5.3 抚州商帮是江右商帮的重要支撑 2.5.4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是赣派聚落的典型代表 2.6 本章小结 3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分布 3.1 概述 3 2地理环境与传统聚落空间分布 3.2.1 传统聚落的总体空间分布 3.2.2 传统聚落的地形空间分布特征 3.2.3 传统聚落沿水系空间分布特征 3.3 江右经济与传统聚落分布 3.3.1 商业经济与传统聚落 3.3.2 农耕经济与传统聚落 3.4 多元文化与传统聚落形态 3.4.1 临川文化与传统聚落形态 3.4.2 多元文化与传统聚落形态 3.5 传统聚落群形态与层级分布 3.5.1 传统聚落群体空间形态发展规律 3.5.2 传统聚落群体形态形成模式及分布特征 3.6 抚河水系对传统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 3.6.1 水系对传统聚落社会发展的影响 3.6.2 水系对传统聚落生态环境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解析 4.1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理论构建 4.2 聚落环境匹配特征 4.2.1 选址与环境 4.2.2 形态类型 4.3 聚落整体形状特征 4.3.1 建成轮廓 4.3.2 图形特性 4.4 聚落空间结构特征 4.4.1 功能构成 4.4.2 秩序 4.4.3 尺度 4.5 聚落街巷组织特征 4.5.1 平面肌理 4.5.2 构成 4.6 聚落节点布置特征 4.6.1 祠堂 4.6.2 村庙 4.6.3 古井 4.6.4 古桥 4.6.5 树 4.7 空间组织典型模式 4.7.1 村堡式 4.7.2 里外堡式 4.8 本章小结 5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建筑形态分析 5.1 抚河下游地区传统建筑形态特征 5.1.1 金溪县 5.1.2 宜黄县 5.1.3 其他县域概述 5.2 抚河上游地区传统建筑形态特征 5.2.1 南丰县 5.2.2 广昌县 5.2.3 其他县域概述 5.3 建筑群组合形态 5.4 本章小结 6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内外区域比较 6.1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区内比较 6.1.1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特征 6.1.2 传统建筑形态特征 6.2 与赣东北地区的徽派聚落比较 6.2.1 生成背景比较 6.2.2 传统聚落形态比较 6.2.3 传统建筑形态比较 6.3 与赣江流域吉安地区聚落比较 6.3.1 生成背景比较 6.3.2 传统聚落形态比较 6.3.3 传统建筑形态比较 6.4 本章小结 7 抚河流域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其影响因素关联分析 7.1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概述 7.1.1 自然地理因素 7.1.2 社会人文因素 7.2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 7.2.1 传统聚落宏观分布与其影响因素 7.2.2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与其影响因素 7.2.3 传统建筑形态与其影响因素 7.3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8.2.1 研究不足 8.2.2 研究展望 附录 抚河流域地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及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截至2016年12月)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段亚鹏,武汉大学建筑学博士,现任职于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年来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历史城市、传统村镇的理论研究和规划保护等方面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并承担、参与多项古建筑测绘、仿古建筑设计、传统村镇与古城保护规划项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