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6747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88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504674722 ; 978-7-5046-7472-2

本书特色

科学学科史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学科史研究报告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编著。是由全国从事自然资源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教育以及经营管理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的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在国家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学科史研究以考察学科的确立、本学科知识的发展进步为重点,同时研究本学科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社会文化作用,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现代学科制度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发生、发展的过程等。

目录

序 i
前言 iii
绪论 1
一、资源科学学科史研究重点、范式和基本思路 1
二、资源科学学科史的脉络和研究内容 3
三、综合科学考察在中国资源科学形成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5
四、资源科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7
五、资源科学学科史的研究展望 9
**篇 学科前史 11
**章 中国古代自然资源利用及成就 12
**节 古代对资源的记载与认识 12
第二节 古代自然资源利用的实践及成就 14
第二章 古代自然资源的科学史观 30
**节 分类分级的资源评价观 30
第二节 因地制宜的资源利用观 32
第三节 人力胜天的资源开发观 33
第四节 用养结合的资源管理观 34
第五节 天人合一的资源系统观 38
第三章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资源科学的孕育 43
**节 中国农耕文明与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联系 43
第二节 近代西方科学的缘起与发展 46
第三节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资源科学基础的萌发 50

第四章 中国近代自然资源考察及其科学方法 56
**节 清末民初外国探险家在华的自然资源考察 56
第二节 民国初期中外合作的自然资源考察 61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自然资源相关机构及其考察活动 64
第四节 近代自然资源考察方法的初步建立 74
第二篇 学科现代史 79
第五章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的创立 80
**节 20 世纪 50 — 60 年代的大规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 80
第二节 20 世纪 70 — 80 年代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资源研究 88
第三节 20 世纪末至 21 世纪初的区域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创立 93
第六章 现代资源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01
**节 自然资源概念及其分类逐步深化发展 101
第二节 相关学科发展促进了资源科学综合性学科形成 106
第三节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特点 110
第四节 资源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17
第七章 现代资源科学学科建制的创立与发展 125
**节 研究机构的历史沿革和变迁 125
第二节 学会与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37
第三节 学术期刊的创办和发展 147
第八章 现代资源科学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57
**节 资源科学现代教育发展梗概 157
第二节 资源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165
第三节 资源学科学位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80
第三篇 基础分支学科史 191
第九章 资源地理学 192
**节 资源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192
第二节 资源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演进 198
第三节 资源地理学的综合分区研究进展 201

第四节 中国资源地理学的学科建设 205
第十章 资源生态学 210
**节 资源生态学的发展 210
第二节 资源生态学的学科性质与框架 214
第三节 资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热点 216
第十一章 资源经济学 222
**节 经济思想史演进与资源经济学思想萌芽 222
第二节 自然资源学科演进与资源经济学的产生 224
第三节 中国资源经济学发展历程与进展 226
第四节 中国资源经济学学科体系 236
第十二章 资源法学 239
**节 中国自然资源立法的历史沿革 239
第二节 中国资源法学的初步形成 248
第十三章 资源信息学 263
**节 资源信息学的科学涵义及理论基础 263
第二节 资源信息学的发展历程 267
第三节 资源信息学学科体系及发展方向 276
第四篇 部门分支学科史 287
第十四章 土地资源学 288
**节 土地资源学的产生 288
第二节 土地资源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96
第三节 土地资源研究方法的演进 300
第四节 土地资源研究成果的应用 306
第五节 土地资源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 310
第十五章 水资源学 314
**节 水资源学的形成 314
第二节 水资源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322
第三节 水资源学应用研究的发展 329
第四节 水资源学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 333

第十六章 生物资源学 338
**节 生物资源认识与利用简史 338
第二节 生物资源学的形成 345
第三节 生物资源学的发展趋势 349
第 四 节 展望 353
第十七章 气候资源学 356
**节 气候资源及其特点 356
第二节 气候资源学及其发展历史 358
第三节 气候资源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367
第四节 气候资源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370
第十八章 能源资源学 373
**节 能源资源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373
第二节 能源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376
第三节 能源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380
第四节 能源资源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382
第十九章 矿产资源学 386
**节 矿产资源学的产生 386
第二节 矿产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394
第三节 矿产资源学科体系的形成 395
第四节 矿产资源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409
第二十章 海洋资源学 423
**节 海洋资源学概述 423
第二节 海洋资源学的发展历程 427
第三节 海洋资源研究成果与学科建设 430
第四节 海洋资源学学科发展的特点 433
第二十一章 旅游资源学 435
**节 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学 435
第二节 旅游资源学的形成与发展 439
第三节 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研究进展 443
第四节 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450
第五节 中国旅游资源学的学科建设 453
大事记 457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资源科学学科史》: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土地诉求的集中体现。《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口号,这种平均地权的思想,一方面受到中国古代均贫富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外国宗教思想的影响,是一种完全否定私有制的土地方案。虽然它代表了广大农民推翻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革命要求,并展示着追求平等生活的美好理想,但这种理想带着某些旧时代的痕迹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列宁曾经指出:“土地重分的平均制是乌托邦”,太平天国运动*后的失败,也从反面证明了《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古人从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从事矿产的开发活动,由*初无意识拾取石头逐渐发展到选取和挖掘石料。考古学界划分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人们开发活动中的主要矿产种类为特征的。正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矿产资源,并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旧石器时代,“古人”主要采集石英岩、石英砂岩、蛋白石、水晶和燧石等砾石做原料,制作石片、石器、石斧等生产工具或装饰品,并利用黏土烧制陶器。如果将其称为“矿业活动”的话,那么*多也只能称为矿业的发生或萌芽阶段,但它对人类的社会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使“古人”逐渐进化为“新人”;新石器时代,石器工具已获得广泛的应用,推动着农业的发展,并开始利用自然铜来制造简单的小斧、小刀、锥、凿和环形装饰品等红铜器,使矿产资源与人类的生活,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从而使矿业得到了更快的发展;青铜器时代,生产的铜器已包括戈、矛、刀、链、斧、铲等武器和生产生活工具,其中著名的后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千克,证明当时铜、锡的生产量已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生产技术达到了相当的水平。青铜在生产、生活、军事和装饰等各方面的使用,说明当时的采矿和冶炼制作已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制陶业也更为发展,要求开采质量更高的高岭土。所有这一切都推动了人们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工作,并使它们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铁器时代,根据考古资料推证,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铁刃铜钺而开始利用陨铁,战国中后期,铁器工具得到相当普遍的应用。《管子·地数》篇总结指出:天下名山5270个,其中出铜的山有467个,出铁的山有3609个,《尚书·禹贡》中记载当时开采的金属矿已有金、银、锡、铜、铁、铅等12种,《山海经》记载开采的矿物,据已达73种。  总的来说,古代矿产资源的开发活动,是一个矿业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的过程。但由于当时的采掘规模还很小,地表又存在着丰富的可供利用的矿产资源,使地质资源问题在当时并不占重要地位。  ……

作者简介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是由全国从事自然资源及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教育以及经营管理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的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在国家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挂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