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

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

1星价 ¥31.4 (5.6折)
2星价¥31.4 定价¥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6031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10页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19603144 ; 978-7-5196-0314-4

内容简介

笔者力图以尽量简明的文献和逻辑呈现金融与科技的交互关系而非金融或科技的某一侧面: 金融对科技的支持以及科技 (新技术) 在金融服务及产品创新中的应用。笔者以金融与科技的交互协同开篇, 着眼于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产业循环逻辑, 推演至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的实现形式 —— 科技金融及其创新中心建设。

目录

绪论
一、从金融到现代金融:新时代的新使命
二、从科技到创新:*新进展及未来趋势
三、从现代金融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体系化诉求

上篇 金融与科技:从交互到协同
**章 金融与科技的交互
一、交互的基础: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向因果关系
二、交互的核心:重在经济机理,而非技术
三、交互的效应: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
第二章 科技金融:金融对科技的支持
一、科技金融的内涵
二、科技金融的机制与体系
三、科技金融的路径与模式
四、科技金融的效益与风险
五、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阶段特征
六、我国科技金融的创新实践
第三章 金融科技:科技在金融的应用
一、源起:从科技到金融
二、金融科技在国外的发展
三、产业效应
四、扶持与监管
五、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
第四章 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协同
一、协同的起点:从结构到效率
二、演进中的协同:效率变革与要素优化
三、中美融资结构趋同演进中的效率体现
四、现代金融体系的效率"内核":从功能重塑到协同发展的制度内涵
五、现代金融体系的效率改进预期:协同科技创新的制度性供给
六、一个体系化的效率模式: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协同
专栏1投贷联动业务述评

中篇 科技金融: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的协同体系
第五章 科技金融的内涵延伸与逻辑关联
一、科技金融的边界:单纯的产业指向日渐模糊
二、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基于创新的产业循环逻辑
三、科技金融的行动准则:以破解市场错配为本
四、从科技资源到创新资源:科技金融是关键推手
五、科技金融的发挥空间:可支配资源的边界
六、值得期许的供给端:股权投资
七、科技金融的战略高度:应切实践行
八、科技金融落地:务实求新是基本原则
第六章 我国科技金融的政策演进及绩效评价
一、我国科技金融的政策演进
二、我国科技金融的政策趋向
三、我国科技金融的政策绩效
第七章 国内省市(园区)推动科技金融的探索
一、中关村: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二、深圳: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示范区
三、苏南: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示范区
四、成都:引领西部创新的示范区
五、武汉东湖:我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六、科技金融政策述要
专栏2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国别经验

下篇 创新中心:以城市为瞄向的科技金融体系
第八章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一般路径
一、城市建设创新中心的理论范式
二、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实现路径
三、城市与创新的"黏合"机制
第九章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评价体系
一、有代表性的评价体系
二、科技创新城市的评价体系
三、科技创新产出的评价体系
四、科技创新环境的评价体系
第十章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国际(地区)经验
一、美国硅谷
二、东伦敦科技城
三、德国柏林创新中心与巴符州创新联盟
四、日本东京
五、韩国的创造型经济
六、印度班加罗尔
七、台湾新竹
八、中国城市的中心效应
第十一章 上海实践:与科技创新协同的科技金融体系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三、重点任务
四、具体措施
五、配套保障
专栏3《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辑要

附录
附录1 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
附录2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纵览——从科技信贷到科技金融
附录3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子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5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6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贷款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解读
附录7 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
附录8 山东省金融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制度逻辑》:  二、科技金融的机制与体系  在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诸多因素中,资金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务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就如何构建有效支撑和促进科技金融互动发展的机制与体系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展开了相应的研究。  (一)科技金融体系  杨刚(2005)较早地从科技金融参与主体角度进行研究,认为资本市场和各类中介组织(包括评估机构、投资银行及投融资管理顾问公司等)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客观需要。从科技金融内容结构角度进行研究的文献及观点有:唐绪兵等(2005)认为金融制度环境、金融市场和高效的金融组织是科技金融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廖添土(2014)从科技投入角度,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提出我国需加快构建多层次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拓宽科技发展融资渠道,多层次主要包括完善银行信贷、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和风险监测与调控体系;邓天佐(2010)认为科技金融内涵渗透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科技金融系统具有多要素、多层面、多维度构成特征,包括三个层面:金融创新、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科技金融产业与现代科技服务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孕育催生先导性产业。以上三个不同维度的坐标中,分别显示不同功能与作用,既表现正激励,亦体现负反馈。  但更多学者结合科技金融参与主体及内容结构对科技金融体系开展综合研究。赵昌文等(2009)不仅研究科技金融参与主体(科技金融需求方、供给方、中介机构及政府等),同时认为科技金融体系由科技财政资源、创业投资、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金融环境等要素构成;肖泽磊等(2012)从构成主体、生命周期、运作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层面构建科技金融创新体系;陆岷峰等(2013)则认为,需要构建以科技银行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体系;洪银兴(2014)提出,科技金融在现实经济运行中有两个决然不可分割的部分,一是直接科技金融,主要由创业投资家提供,涉及股权融资及相应的股权交易市场,二是间接科技金融,主要指银行信用。文竹等(2012)提出,应该建立一种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金融体系,该体系的建设要经历三个阶段:政府推动期、银行介入期及自觉发展期。  (二)科技金融运行机制  关于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在学界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不承认科技金融机制的创新。如樊星(2011)认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本身即是两个泛化的概念,在其自身概念范畴尚未明确界定时,二者的交叉领域纷繁复杂,科技金融机制创新问题无从谈起;另一种观点同意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具有特定内涵,得到了大部分学者认可。  常永胜(2014)从高科技企业的阶段性融资需求人手,分析了我国风险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机制;张育明(2015)把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归纳为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此后,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如杨刚(2017)论述了科技研发投入与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融资机制、科技与资本市场对接的实现机制、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支撑服务体系等四个方面。  赵昌文等(2009)比较全面地描述了科技金融功能及其作用机制,认为科技金融机制主要有三类:(1)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2)科技金融政府机制,其作用包括政策的引导和行为示范、对市场失灵的补充、优化科技金融法律政策环境、对贷款和资本市场的监管等;(3)科技金融社会机制,即特定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对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的作用机制,如民间金融科技贷款不是以企业资产和盈利能力为依据,而是以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关系为依据。其中,科技金融市场机制是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决定科技金融体系构成及运行效率的主导机制;科技金融政府机制对科技金融体系起着引导和调控作用;科技金融社会机制是对科技金融市场机制的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作者简介

  徐义国,男,经济学博士,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现供职干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秘书长(首批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CBD国际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专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评议专家。  已出版专著《金融自由化:路径及其效应》(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金融促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及合著多部;译著《人民币的崛起:国际地位及影响》(中信出版社,2013);主持、主笔及参与了百余项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课题研究和规划任务;主持及参编《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及《中华金融辞库》《中国外汇业务全书》等多部教材和工具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