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75751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00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67575172 ; 978-7-5675-7517-2

本书特色

知道了这些八卦,更想喝酒了。 2006年世界美食图书大奖“酒类图书N1”; 2007年青月桂文学奖“年度大奖”; 2014年法国“美食作家奖” 长期占据法国本土热销榜,同系列作品销量之冠 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皮沃的杯酒奇缘; 巴黎小酒馆里醇厚、从容的生活之味; 都一起“咕噜咕噜”灌进肚子里吧!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葡萄酒、关于文化的私家史。作者皮沃是法国著名谈书人、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家有小块葡萄田,自酿博若莱,更因葡萄酒而进入《费加罗文学报》工作。终于,这位“酒痴”又满怀热情地写下这个葡萄酒的“一千零一夜”,从字母A到Z,用108个词条为你讲述葡萄酒的前世与今生。从葡萄采摘到酿酒工艺,从开瓶器的发明到试酒碟的历史,再从远古神话到鸿儒名流的掌故,伴随着咕噜咕噜的倒酒声,这瓶“香飘四溢,口感醇厚的“葡萄酒”也早就就流进你的胃里,浸润你的心田了。

目录

A 祝福你!祝福大家!祝福您!(À la tienne!la nôtre!la vôtre!)  / 3 阿布?努瓦斯(Abû Nuwâs)  / 6 阿尔萨斯(Alsace)  / 8 爱情与酒(Amour et le vin [l'])  / 11 远古时代(Antiquitqué)  / 13 香气(Arômes)  / 15 欧颂酒庄(Ausone [château])  / 17 B 酒神巴克斯(Bacchus)  / 23 博若莱1 ——奇迹,标签和餐具(Beaujolais 1 — Miracle, étiquette et couvert)  / 26 博若莱2——复活节之后(Beaujolais 2 — Après Pâques)  / 33 博若莱3 —— 圣诞前夕(Beaujolais 3 — Avant Noël)  / 42 克洛德?贝尔纳(Bernard [Claude])  / 45 安托万?布隆丹(Blondin [Antoine])  / 47 波尔多产区(Bordelais)  / 49 布尔乔亚(Bourgeois)  / 53 勃艮第(Bourgogne)  / 57 查理?布考斯基(Bukowski [Charles])  / 63 C 精致的尸体(Cadavres exquis)  / 69 酒窖(Cave)  / 69 酒窖管理师(Caviste)  / 74 …… S 圣文森特(SaintVincent)  / 315 性与酒(Le Sexe et le vin)  / 319 侍酒师(Sommeliers)  / 323 T 试酒碟(Tastevin)  / 329 品酒小银杯骑士会(Tastevin [Confrrie des Chevaliers du])  / 331 地区餐酒的时节(Le Temps des vins de pays)  / 333 风土条件(Terroir)  / 336 开瓶器(Tire-bouchon)  / 338 酒桶(Tonneau)  / 341 干杯(Trinquer)  / 344 V 采收葡萄(Vendanger)  / 349 葡萄采收季(Vendanges)  / 349 凯歌香槟(Veuve Clicquot)  / 357 伏尔泰(Voltaire)  / 359 W 通缉令!(Wanted!)  / 365 X 雪莉酒(Xérès)  / 371 Y 滴金葡萄酒(Yquem)  / 375 Z 小酒馆(Zinc)  / 381
展开全部

节选

爱情与酒(Amour et le vin [l'amour]) ——懂酒的人懂爱,懂爱的人亦懂酒(谚语) 有两个村庄有幸得名“圣爱”(Saint Amour)。 一个位于汝拉省,即葡萄酒产区汝拉丘(côtes du jura)。莱昂?维尔特(Léon Werth)曾在此地生活过,他是圣?埃克苏佩里的好朋友,《小王子》一书的题献就是写给他的。 另外一个圣爱是博若莱十大特级村庄酒之一,它位于该区*北部,毗邻马孔(Mâconnais)地区。与其近邻风磨坊(moulin à vent)、茱丽娜(juliénas)和谢纳(chénas)的酒相比,圣爱的葡萄酒层次没有那么分明,也不算丰润厚重,而是大体上保有清淡柔和的口感。这里的酒就要挑年轻的喝。人们还将其称为“风韵酒”,但这只是因为受了它神奇名字的影响。这应该不是哪个市场部经理的功劳,而是因为一个古罗马军团士兵曾爱上了一名女子,并为了她抛下了凯撒大帝。 情人节当天,有大量的圣爱酒被含情脉脉的爱侣们消费。在双人晚餐的酒单中选择圣爱,已然是一种爱的宣示。在瑞士也是一样,人们会在2月14号选一瓶纳沙泰尔(Neuchâtel)的瓦伦丁(valentin),葡萄品种也有霞多丽(chardonnay)、黑皮诺和莎斯拉多种选择。 想要更有创意一些,花销也会更大,如果想要通过侍酒师来施展个人魅力,那就跟他点一瓶香波慕西尼(Chambolle Musigny)一级葡萄园(premier cru)的“爱侣园”(Les amoureuses)吧。 但是,毋庸置疑,往往还是香槟常伴爱情絮语和行动的左右。 我们有时会听到人家说这瓶红酒“恋爱了”。这种表达不适用于那些硬朗粗犷的酒,而是多用于形容那些细腻柔和、女性化的酒。沃尔奈(volnay)的酒就是这样多情的酒。实际上,当我们深深迷恋上一个人并与其把酒言欢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酒中。而在那一刻,比起醉人、清沁、甘甜芬芳等形容酒的词,我们会说这酒“恋爱”了。或者说不定已经“亲热”上了呢。 这本书的(法文版)封面翻印了纳捷作品细部《爱情与葡萄酒的结合》(L'Alliance de l'amour et du vin)。画中头戴翎羽的青年忧郁地看向年轻的少妇,少妇则酥胸半敞。他们左手相扣,而这位少妇则比一旁的青年少了一分焦躁,递过空杯示意其将杯子斟满。酒的产区无从知晓。这定是一款爱意浓厚、温柔和美的酒。纳捷在画这幅风流大作的时候是不是喝的就是这种酒呢? 心与酒在此刻交融一体。但片刻过后,性与酒的结合会变得怎样? 再过些时候,当冷漠与暴戾在爱情之后接踵而来,又将会如何呢?缺乏爱情并不会让人变得节制,而是恰恰相反。没人爱或不再爱,都可以让人喝到酩酊。一个因爱而欢愉的爱酒者和一个不幸忧郁的爱酒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没有什么快乐与他人分享,也根本不在乎乏味地独酌。对他们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酒精可以麻痹喝醉就好。这些独自喝闷酒的人——鳏夫、没人安慰或是被人抛弃的人——是喝不出葡萄酒的精彩真谛的。 葡萄(Raisin) 亚当和夏娃不可能被葡萄所引诱,因为那时上帝还没有赐予人们葡萄,或是还没有创造葡萄。所以,诱惑亚当夏娃的是苹果。也就是后来的禁果,即禁忌、违规、罪恶和欲望的香脆象征。 一串葡萄,不论是水晶葡萄或是紫葡萄,都比苹果显得更具肉欲。每一粒都是美食的诱惑。那一颗颗晶晶亮的小珍珠,色泽金黄或是金褐,在舌尖爆裂开来后汁肉流溢满嘴,比其他任何水果都更富情欲的欢愉。情色插画和摄影作品中,常常会有男人在他们情人的胸部和小腹上挤葡萄的构图。而我们却从没看到有在上面削苹果的。 如果说苹果的圆润像女人的胸部,那么一串葡萄的倒三角形则喻示生殖器。巴柏(Barbe)画过一对非常惹人爱怜的躶体情侣:金黄色的葡萄取代了女人身上的阴毛;勃起的男人身上,一串紫葡萄倒置,尖头向上。在传统俚语里,葡萄串意指男性的性器官,而苹果充其量就是用来形容头或者脸。采他的“葡萄”比舔他的“苹果”要致命多了…… 在今天,苹果已鲜为禁果代表,而是被选为纽约的城市象征和麦金塔(Macintosh)公司的标志。相反,葡萄却越来越多用于比喻青春、肉欲、美和愉悦。室内设计师就常常用到葡萄这一元素,珠宝设计师、丝绸厂商、服装师和陶艺制作者也是一样。 禁果已不复存在,但那些或轻或重、或被造型或原样呈现的葡萄串已经离开了餐桌和静物画家的高脚盘,独自成为诱惑的象征。*近,我们在公交车站广告上会看到一个雅致的女子,仅身着一条白色蕾丝三角裤,嘴里含了一颗紫色葡萄。广告语如下:“向诱惑屈服。”我们这些男男女女愿受惑于内衣,而她则是葡萄。这两种屈服的承诺难道不是一样,像果肉般柔软么? 从一些形容葡萄的词来看,这水果好像是情色用语的从属物:肥美、柔软、多汁、黏稠。让我们等着看那些同时与葡萄酒和身体相关的词,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吧。 *后,我们会发现,葡萄采收季的邀请将不再仅仅是采收葡萄。 可怜的亚当!可怜的夏娃!可怜的苹果! 众神与酒(Les Dieux et le vin) 口渴的众神。上帝啊,这些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众神们都喝了些什么酒啊!那些献给他们的美酒汩汩不断的流淌着,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全都喝光了。长久以来,他们觉得喝蜂蜜水就已经足够了。然而随着葡萄种植文化的广泛传播,众神开始觉得葡萄酒配得上他们圣洁的喉咙,遂告知世人,从此以后葡萄酒将成为他们唯一乐于享用的饮品。平民百姓的餐桌上都有葡萄酒的身影,众神为何不能将其体面地摆上桌呢? 众神的餐桌是一种隐喻,意指从古代近东到希腊罗马凯尔特世界的人们在地上挖的洞、沟壑、水渠、水井,以便在浇祭仪式时可将葡萄酒倒入其中(当然,“地区酒”并不是因此而得名的……)。我们都知道,这些天神们向来随性,很可能连杯子和试酒碟也不带就来品酒了。多少年以后,神职人员才为众神准备了专属又奢华的品酒器具,这让后世的葡萄酒工艺考古学家们欣喜若狂。 在罗马,除了酒神巴克斯这位葡萄酒专家,就数众神之王朱庇特尝过的佳酿*多了。据我所知,献祭葡萄酒的等级高低与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阶位并无甚关联。 每一年,罗马都会举办酒神节、农神节、祭拜女神美蒂提娜(Méditrina)的药神节(无论新酒还是陈酿,她统统接受,敬献前者可防御疾病,后者可祛除恶疾)、谷神节(Rubigale,卢比格[Rubigo]和卢比加[Rubiga]二神会在每年4月25日现身,保护葡萄免受冻灾)。*后,祭司们征询完众神的意见,定下收获葡萄的起始日期,还会告诉罗马人何时可以喝上新酒(我差点写成博若莱新酒)。 口渴的英雄。浇祭仪式并非只为众神准备。在古代,往生的人若是生前握有重权且大有作为,那么他就该免受限酒令。君主、亲王、大臣、将军、政要等等都会在葬礼时收到不止一罐的圣酒作为陪葬品。英雄们更需要特别浸灌:有一套管道系统可以在他们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源源不断地为其提供葡萄酒饮用,还是上好的葡萄酒!试问有谁敢以次充好,把劣质葡萄酒献给已殁的英雄,再把佳酿据为己有呢? 从上古时期起,葡萄酒神圣、充满仪式感和救赎感的特性在地中海盆地就有不少超凡例证:700个酒灌在上埃及(公元前3150年)阿拜多斯(Abydos)的蝎子王墓地出土,内装葡萄酒共4500升。不过,在当时的尼罗河三角洲,葡萄种植业还不是很发达,这一大批葡萄酒应该是从巴勒斯坦进口而来(考古学家吉约姆?科莱[Guillaume Colet]如是说)。 法老是否早就料到,赴奥西里斯之约的路程漫漫,所以需要储备足够的佳酿来苦中作乐,鼓舞自己前行。 应许之地。从《创世记》到福音书——特别是《雅歌》——《圣经》的字里行间都有葡萄酒流淌的身影,即便如此,我们也并不想看到“请适量阅读”之类的警示语。时而是让人迷醉的罪魁祸首,时而是智慧、财富和至福的应许之言——葡萄酒已经俨然成为了人类生命中的一个固有元素。它可以让人迷失自我,也可以让人走上正途;它可以让人变得脆弱,也能让人变得坚强;它可以让人堕落,也可以将其救赎。上帝让人们有酒可喝,并把选择权交到他们手上,用途是好是坏,则需诗人自行选择。 人们是否真的了解葡萄酒在《创世记》中那种形而上的历史优越性呢?经历了残酷的洪灾考验,诺亚一家被困于方舟长达一年一个月零十七天之久,受够了等待、徘徊、互相责怪,还要忍受着马厩、牛棚、猪圈和动物园的味道。他们太需要鼓舞了,同时也需要些刺激,更需要奖励。上帝赐予他们一道彩虹,那道彩虹柔美漂亮,充满了诗意。感谢上苍。然而上苍应该能够给一些更好的奖励吧!于是,尽管大地依旧龟裂,上帝还是把葡萄树给了诺亚。他没有给诺亚啤酒花、大麦、黑麦、水稻、龙舌兰,或是任何一种能让这位600岁老人酿出酒的作物。造物主就这样向世人展现葡萄酒的优越性:它比未来出现的任何一种酒都重要。如此,葡萄和葡萄酒被载入了《圣经》中(一共出现了441次之多!),也在人类关于神性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综上所述,当医药保健业人员把葡萄酒视为其他酒的同类、不加区别对待时会让人无法忍受,是有原因的。 打开一瓶葡萄酒就会明白,诺亚会成为**个葡萄酒的受害者非常正常。还有其他人紧随其后。酒醉让人羞耻,而适度、自然的爱酒则会让人变得坚强且愉悦。酗酒是被天主弃绝的,尤其是对于君王来说更是如此。《旧约?先知书》的“撰写者”们承认,葡萄酒可以为“痛心之人”解其心忧。《旧约》是**部关于葡萄酒的精神著作。 其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关于葡萄酒的描写大概就是这一段了:把“应许之地”比作一株葡萄,某一天,这株葡萄树将其果实和酒水给了上帝的子民。西伯来人一直冀望能够把埃及的葡萄移植到以色列的土地上来。尼古拉?普桑的那幅《秋》(又名《应许之地的葡萄》,卢浮宫馆藏)正是此番情景的呈现。两个男人穿行山谷之中,一前一后,木杆的两端分别搭在二人肩膀上,木杆中间所负的正是一串巨大的红葡萄。这串葡萄是自由、繁荣与和平的象征。 “因为这是我的血”。在福音书中,葡萄酒成为了一款独一无二的神秘饮品。把血液和葡萄汁做类比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可比性是显而易见的。连奥西里斯都知道,这种方式可以让追随者们感到更加震撼。 但耶稣是直接把自己和葡萄树同化了。“我就是真葡萄树,我父是园丁(……)我就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一个人如果不住在我里面,就像枝条被丢在外面枯干了,然后被收集扔进火里焚烧。”(《约翰福音》15)。在福音书的24个寓言中,有4个是关于葡萄树和葡萄酒的,这还不算那个家喻户晓的神迹:迦拿的婚礼。耶稣一生都与葡萄酒相关,自己也喝葡萄酒。因此,有波尔多酒庄取名为“福音”(Évangile,常译为乐王吉酒庄)、“三钟经”(angélus,常译为金钟酒庄)或是有的葡萄酒取名为“耶稣之泪”,就不能被算作是渎圣之举了。 彼时的巴勒斯坦已有人开始种植葡萄,但不算是主要农作物,这种情况下耶稣还能不断提到葡萄,着实引人深思。我们知道葡萄为基督教的象征系统带来了什么,也很清楚福音书的阐释派是如何进行释义的:每个人都是一株葡萄,不论土壤是否多石、贫瘠,都应深深地扎根其中,并鼓起勇气不畏艰险地寻找水分养料来哺育自己的身体。若不拼尽全力找寻、尝试,就不会结出葡萄,即便长出果实,也是稀少、羸弱的,用这样的果实酿出的葡萄酒,必然不会讨人欢心。瘠薄的土地享有真福:是它们为我们带来了伟大的葡萄酒! 耶稣赴死前与门徒们共进了*后的晚餐,并让面包和葡萄酒成为了西方世界*为重要,也是*流行的餐食饮品。2000年后,它们的地位依旧。当然,水也很重要,可以用于施洗、洁身、净化,还可以解渴。但它并非卓尔不凡,所以既不能成为基督的体魄,也不是秘密祭礼或宗教圣事的座上客,只能偶尔会被当做附属品,滴几滴到圣餐杯中。在*后的晚餐里,面包和葡萄酒是除了耶稣以外*重要的来宾。很快,这三者也就融为一体了。 门徒马太和马可认为,应该先吃面包,再喝葡萄酒,而路加则认为喝葡萄酒应先于吃面包。(门徒约翰未对此发表意见。)路加用餐前是不是有先喝酒的习惯呢?还是马太说的好:“在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了,就掰开,递给门徒们,说:‘你们领受吃吧,这是我的身体。’接着,他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来喝,因为这是我的血,是为立约的,为许多人所流的,使罪得赦免。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绝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与你们一起喝新的那一天’”(中文标准译本 [CSB Simplified])。 *后一句话值得让福音书的阐释专家或是梵蒂冈的酒窖管理师们好好解释说明一番。耶稣宣布,他在与众门徒团聚于天父的王国前,不会再喝葡萄酒。如今,距他们团聚已经有近2000年之久了。但人们还是很难想象他们相聚时会像中学老友重聚一样,大快朵颐。举杯痛饮。这不是一回事。还是应该这样想:*后的审判过后,上帝会给耶稣和追随者们买上一轮酒呢? 咕噜咕噜 冥界有葡萄园吗?伊斯兰教现世禁酒,因此向教众们许诺来世有酒可喝。 那么基督教的天堂又如何呢?来自弗泽莱小镇的一个酒农为此困扰很久——只要不是在布尔格伊圣尼古拉产区(SaintNicolasdeBourgueil)工作的酒农,一定都会有类似的疑问——于是决定找神甫倾诉。“这我也不知道,”神甫说,“我得去了解一下。” 过了几天,神甫回到教区的酒窖,让酒农给自己到了杯酒,说他有答案了。这个答案里有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就是,神甫说,天堂遍布优质葡萄。有一望无际的梅多克、10个德国那么大的阿尔萨斯、无限宽广的勃艮第、还有5000公里长卢瓦尔河畔的都兰……没有霜冻,没有冰雹。那里只出产*佳年份的葡萄酒。嗬,那可是真是天堂啊! ——坏消息呢?酒农担忧地问到。 ——您明天一早就要去修剪那些葡萄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贝尔纳·皮沃(Bernard Pivot), 法国资深媒体人、作家、文化评论家、龚古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曾成功主持《文化高汤》《双重的我》等颇受欢迎的文化栏目,是法国当代有文化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者简介: 李竞言,巴黎索邦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在读,虾米音乐人“李白”,视音乐为无上真理,佐以美酒方为永恒。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