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9101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1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09910115 ; 978-7-5099-1011-5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持的内刊《资政报告》2016、2017年汇编,收入24篇文章,主要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过程中成功实践的总结,涵盖经济治理、群众工作、社会治理、意识形态、决策智慧、对外斗争等,阐释其对于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持的内刊《资政报告》2016、2017年汇编,收入24篇文章,主要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过程中成功实践的总结,涵盖经济治理、群众工作、社会治理、意识形态、决策智慧、对外斗争等,阐释其对于当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目录

1.人民军队为何能以弱胜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呵护党的生命 ——以遵义会议实现历史转折为例 3.如何提高宣传话语的感召力 ——以苏区时期的标语口号为例 4.讲好“延安故事”对讲好“中国故事”的启示 ——以斯诺和《西行漫记》为例 5.坚守党报原则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以《新华日报》为例 6.“党一定要有领导核心” ——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7.约谈协商:政党协商的一种有效方式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与民主党派负责人的约谈协商为例 8.适时制定国家发展计划是政党治国理政能力的展现 ——以**个五年计划为例 9.应对外部风险要学会利用矛盾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反对西方封锁禁运为例 10.反腐成败检验政党的先进性和治党治国能力 ——以1948年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为例 11.集训是党获取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丹阳集训为例 12.经济治理需具备整体性思维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贯彻“四面八方”经济政策为例 13.抵御自然灾害风险检验政党执政能力 ——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防台抗汛为例 14.基层党建铸就党组织大厦的根基 ——以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上海电话公司支部为例 15.基层社会治理何以聚沙成塔 ——上海解放初期居民委员会的创建及作用 16.群众“不支持”怎么办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市“回乡生产运动”的历史启示 17.党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以60年代公共食堂的解散为例 18.改革开放的**道阻力是如何突破的 ——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成立及历史作用 19.学会“搭便车”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智慧的选择 ——深圳蛇口工业区建设中学习利用外国先进经验的启示 20.统一全党思想的伟大创举 ——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例 21.抓住机遇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以邓小平南方之行为例 22.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注重表里如一 ——苏联意识形态失败及其体制效应 23.大国战略和大国担当的生动演绎 ——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例 24.如何让人既见繁花又感春意 ——上海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对策与启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杜艳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建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复旦大学中国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联合设立的八所“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之一,以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成员为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