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4152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4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566415219 ; 978-7-5664-1521-9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自主研发的“治疗性沟通系统”,可为临床医护人员运用多元思维和多元沟通技术,实施专业性有效医患文化沟通提供参考路径和方法。本书被列为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三五”省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在做“医疗生态系统”的相关课题研究时发现,要真正做到“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医护人员对患者要真正做到五知——“知人、知病、知因、知需求、知资源”,就不得不研究患者的文化符号系统。每个人的文化都可以是座冰山,表现出来的只是海平面以上的一小部分,海平面以下的部分,无论是结构还是性质的复杂程度,可能是超出想象的。在现实的医患文化沟通中,患者往往无意,只能靠医护人员有心去进行文化相融。既然有“闻香识女人”一说,为什么不能主动培养自己从患者相貌、话里话外中,读懂患者发出的文化特征相关信息的能力呢?

目录

上篇
**章 总论
**节 什么是沟通
一、沟通的定义
二、沟通的模式
三、沟通的基本模型
第二节 什么是医患文化沟通
一、医患文化沟通的概念
二、医患文化沟通理论——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理论
三、医患文化沟通的内容
第三节 为什么进行医患文化沟通
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缓解医患冲突
第四节 医患文化沟通的特征
一、个性化
二、专业化
三、系统化
四、动态化

第二章 治疗性沟通系统
**节 治疗性沟通系统产生的背景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心理社会肿瘤学研究的出现
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思想的渗透
第二节 治疗性沟通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治疗性沟通
二、什么是治疗性沟通系统
三、治疗性沟通系统的模型
第三节 治疗性沟通系统操作指南
一、重视双方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二、发挥治疗性沟通系统的*优效应
三、反复的临床实践
第四节 临床应用TCS的回顾

第三章 跨文化沟通
**节 文化概述
一、文化及相关概念
二、文化的特性
三、文化的功能
第二节 文化背景
一、文化背景的含义
二、文化背景对个人的影响
第三节 跨文化沟通
一、跨文化沟通的相关概念
二、跨文化沟通的特点
三、跨文化沟通的效果
四、医患文化沟通中跨文化沟通策略
第四节 文化休克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
二、引起住院患者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三、文化休克的分期
……

第四章 医患冲突管理
第五章 系统思维与逻辑思维
第六章 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第七章 批判性思维

下篇
第八章 共情
第九章 信任
第十章 倾听
第十一章 自我表露
第十二章 提问
第十三章 说服
第十四章 控制
第十五章 探究
展开全部

节选

  **节 医患冲突概述  医患冲突的发生与医患双方有关。医护人员是预防医患冲突的重要一方,更应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积极面对冲突的发生。冲突发生前要早期预防;冲突发生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冲突管理策略;冲突发生后要主动反思,总结经验,这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要求。  一、医患冲突的概念  目前,相关领域的学者对冲突的定义并不统一。科泽(Coser)对冲突的定义为:冲突是针对价值以及关于稀有地位、权力及资源的斗争,斗争双方的目的在于孤立、打击或清除对方。该定义产生于冷战时期,这里的冲突被视为“非赢即输”的情景。  德齐(Deutsch)指出,一旦行为不协调,冲突便产生了。冲突会干涉、阻碍、破坏人们解决问题,降低解决问题手段的效用。  麦克(Mack)和辛德(Snyder)指出,冲突双方面临“地位稀缺”或“资源稀缺”两大问题,同时双方的行为旨在“损害、削减、阻碍或控制对方,双方处于此消彼减的关系中,一方得利,另一方必然损失”。这些早期社会科学对冲突的定义有助于我们把“冲突”和“压力”“分歧”或“争端”区分开来。冲突形式多种多样,剧烈程度各不相同。冲突可被视为缓和的差别、分歧、争端、对立活动、诉争、战斗或战争。冲突轻则可以回避,重则可以发展为暴力。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冲突”有两层含义:**层即矛盾的表面化,发生激烈的争斗;第二层即互相矛盾、不协调。  在《哲学大辞典》中,“冲突”同样有两种解释:**是矛盾和矛盾斗争的表现形式之一;第二是对原本和谐状态的破坏与否定。  本书中的冲突主要指人际冲突,研究者把冲突(conflict)定义为:冲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由于在信仰、观念和目标上的不一致,或在控制地位和情感愿望上的差异而引起的斗争。冲突产生的根源即互不相容性。  医患冲突是冲突的一种具体类型。借助于冲突的概念,从文化视角,研究者认为,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价值观、语言、思维方式、知识、信仰、法律、风俗习惯、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等文化上的差异而使关系处于矛盾对立状况,使得医患双方感知到彼此的不相融合。  二、医患冲突的特点  医患冲突是冲突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体现,与其他领域的冲突相比,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医患冲突的特点如下。  (一)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医患冲突是发生在医疗过程中的冲突,医方和患方的矛盾开始可能处在对对方的潜在不满阶段。由于医院环境的复杂及医患关系的紧张,这种潜在不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可能会迅速转化为显性激烈的冲突,令医护人员难以预防,给医护人员及患者带来恐慌,影响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转。  医患冲突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冲突发生之前,由于医护人员更多地将精力集中在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上,对医患冲突的感知能力不足,敏感性降低,因而导致对冲突的发生难以预测,冲突在何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在冲突发生后,冲突是得到及时化解,还是向更深层次发展,*终转化为激烈的冲突;冲突发生后是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是产生消极的影响,消极影响的大小如何,等等,这些都难以确定。也就是说,冲突的转归及后果难以预测。(二)舆论关注性与倾向性冲突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医患冲突是冲突的一种特殊类型。每个人  的一生都免不了生病住院,与医院产生联系,就有可能与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发生冲突。因而人们对医患冲突往往给予更多的关注,个别媒体对医患冲突的夸大、非理性报道增加了舆论对于医患冲突的关注;患者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使得社会公众对患者一方充满了同情心及舆论的倾向性。公众在面对医患冲突时很难作出公正理性的判断,往往将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损害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信心。  ……

作者简介

王维利,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安徽省急诊急救、重症监护、NICU专科护士执业资格认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教授护理学专业“护理学导论”“思维与沟通”“临床营养学”和“多元思维与治疗性沟通”等课程。曾出版图书《治疗性沟通系统》《心理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心理学》等。 周利华,安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主要教授“思维与沟通”等课程,编写教材4部,发表论文1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