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 篆书小窗幽记 石鼓文 怪石长松篆书册-清代篆书名家经典-彩色高清.放大本-超清原帖
- ISBN:978751491936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开
- 页数:44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14919363 ; 978-7-5149-1936-3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学习书法务需深入理解汉字的源流演变。从汉字发展来看,篆书处于汉字发展的早期,若从盘庚迁殷算起至秦统一中国,约有一千一百年的时间完全是篆书史,占书法史三分之一的时间,遑论篆书发展一直贯穿整个书法发展的历史。篆书对后世其他字体如隶、楷乃至草书的演化还具有指导、约束乃至规范作用,若能深入学习,自然会对书法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篆书包括大篆、小篆,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后人将秦代的篆书称为小篆,而将秦以前所有的文字都笼统地归为大篆范畴。秦篆的典型如《峰山刻石》《泰山刻石》等,据说为秦相李斯所创,字形取纵势,笔画粗细一致,圆润遒劲,结体均衡对称。篆书在汉代很长一段时间仍被作为“正体”使用,后因隶书、楷书渐次兴起,篆书应用渐少,书写也渐式微。至唐,篆书颇有中兴之势,此时出现了一位篆书大家李阳冰,直接承续秦篆风格,向为后世视为篆法正宗。宋初对《说文解字》进行整校,金石、文字之学也得到发展,但宋元而下,篆书仍基本受“二李”影响,连书学巨纛趟孟頫也难逃藩篱。此种状况直至清中期才得以改观。 清代朴学发达,小学兴盛,篆书识写渐成一种修养,书者众多,名家辈出,清代成为超出唐代的篆书又一发展高峰。清代篆书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布衣书家”邓石如,其篆书“书宗二李”,再稍参隶书笔意,旁搜三代鼎彝,汲取秦汉六朝的营养,辅以长锋羊毫,所书篆书“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充分发挥虚实对比之妙,将世人认为婉转、阴柔甚至拘板的小篆,演为沉雄朴厚、富有阳刚之美的新篆体,为篆书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故康有为视之为清代篆书的“教化主”。继之而起的昊让之、徐三庚、昊育、胡澍、赵之谦、莫友芝、杨沂孙、昊大澂、昊昌硕、黄牧甫等,无不是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或从体势上加以夸张,或复吸收北碑的笔意,或熔铸殷周金文及石鼓于一炉,各有创新,使篆书在清代达到鼎盛的局面。 以上粗略勾勒出篆书的发展脉络,使我们知晓学习篆书有两类好的取法对象:一类是汉魏之前的古代篆书,包括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秦汉金石篆书等,多为金石拓片;另一类是清人篆书,因时代较近,绝大多数是墨迹。一般而言,金石拓片年岁久远,字迹多有模糊,但墨迹相对清晰,能看清运笔轨迹,较易人手。学习篆书取法古代金石书迹当然属“取法乎上”,但清人的篆书成就也绝不可忽视,因为清人也在学习古人,并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他们不仅神接上古,意泳三代,用柔软的毛笔子宣纸上书写出本是铸刻而成的文字,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笔法,也书写出异彩纷呈的篆书风貌,这是我们学习篆书必须借鉴的。
-
艺术教育
¥7.0¥26.0 -
奇普.基德的设计世界:关于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尼尔.盖曼.伍迪.艾伦等作家的书籍设计故事
¥45.6¥169.0 -
观众心理美学
¥8.0¥29.8 -
柳公权楷书.玄秘塔
¥3.0¥12.0 -
(精)莫奈手稿
¥45.3¥138.0 -
宋苏轼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5.4¥20.0 -
绯闻艺术史
¥23.1¥68.0 -
上下五千年(上中下)
¥44.1¥58.0 -
人物造型解剖(九品)
¥11.6¥45.0 -
(精)哗众取宠(八品)
¥18.9¥59.0 -
花与女组画
¥4.3¥4.8 -
王翚山水册页选2
¥2.4¥5.2 -
纸上交响(平装)
¥9.9¥23.0 -
宋黄庭坚徐纯中墓志铭
¥2.3¥7.8 -
管领风骚三百年 近三百年学人翰墨 叁集
¥16.5¥50.0 -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
¥22.0¥58.0 -
礼乐文化与中国审美形态
¥21.5¥58.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9.6¥30.0 -
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八品)
¥18.6¥58.0 -
名画中的狗(八品)
¥23.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