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
读者评分
5分

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

1星价 ¥33.8 (4.9折)
2星价¥33.8 定价¥6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hla***(三星用户)

在图书馆看到然后来买的,内容很棒

2023-10-25 10:02:05
0 0
tor***(三星用户)

专业性的研究著作。 郑重推荐!

2023-10-16 16:05:39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7682325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80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807682325 ; 978-7-80768-232-5

本书特色

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史中一系列既独立又相互依托的重要专题——“城市化水平”“货币与货币化”“市场治理”“土地市场”“工业化起源”等,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心所在。在二十世纪晚期以来蓬勃发展的西方经济社会史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详细探讨了自中世纪中期开始,西欧如何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是国内首部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史之专著,作者着力于中世纪西欧工商业问题研究十余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了与传统的宪政史尤其是经济史不同的解释和分析,体现了一种将中世纪早期后半段与中世纪中晚期、中世纪与早期现代贯通起来而非二元对立的新中世纪观。

内容简介

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史中一系列既独立又相互依托的重要专题——“城市化水平”“货币与货币化”“市场治理”“土地市场”“工业化起源”等,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心所在。在二十世纪晚期以来蓬勃发展的西方经济社会史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详细探讨了自中世纪中期开始,西欧如何逐步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中世纪西欧工商业研究》是靠前首部中世纪西欧工商业史之专著,作者着力于中世纪西欧工商业问题研究十余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做出了与传统的宪政史尤其是经济史不同的解释和分析,体现了一种将中世纪早期后半段与中世纪中晚期、中世纪与早期现代贯通起来而非二元对立的新中世纪观。

目录

目录
前 言 001
**章 城市化水平 012
一、工商业城市的起源 012
二、城市化的传统观点 020
三、城市化水平研究的新思路 025
四、城市化水平的新估计 030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化 039
一、中世纪货币的产生 039
二、货币政策 048
三、地租和工资的货币化 058
第三章 行商与商人法及商事法庭 067
一、9—11 世纪行商消失了吗? 068
二、商人法及商事法庭的普及 075
三、泥足法庭的主要特色 081
第四章 市场和市集制度 092
一、市场和市集的起源 093
二、市场和市集的快速增长 101
三、市场和市集的转型 110
第五章 市场治理 120
一、市场特许权 121
二、市场税收权 128
三、市场司法权 137
第六章 工资劳动市场 147
一、工资劳动市场的起源 148
二、工资劳动市场扩张原因 154
三、工资劳动市场的稳定 160
第七章 土地市场 167
一、自主地的买卖 168
二、自由保有地的买卖 176
三、维兰土地市场 184
第八章 借贷市场 196
一、高利贷禁令 197
二、例外原则 203
三、债务立法与司法救助 212
第九章 小持有者与农村的雇工和工匠 221
一、小持有者的构成及特征 221
二、小持有者与农业雇工 231
三、小持有者与工匠 239
第十章 工匠 248
一、法律身份 249
二、人口比例 257
三、收入水平 265
第十一章 工业组织 276
一、庄园工场 277
二、工匠作坊 286
三、家内制工场 297
第十二章 工业生产 308
一、技术普及与创新 309
二、资本投资 316
三、利润扩大 322
第十三章 工业管理 333
一、保护消费者 333
二、雇主的权益 341
三、雇工的权益 348
第十四章 妇女与工业生产 360
一、纺纱女 360
二、酿酒女 368
三、妇女与其他工业劳动 376
第十五章 工业机械化 386
一、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的推广 387
二、工业磨坊的应用范围和普及程度 392
三、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的经营方式 399
第十六章 西欧工业化的中世纪起源 408
一、为什么要研究西欧工业化起源? 409
二、城乡个体工匠生产的普遍化 418
三、机械化与“中世纪工业革命” 425
四、家内制农村毛纺织业异军突起 430
参考文献 443
展开全部

节选

机械化与“中世纪工业革命”
美国著名技术史学家林恩?怀特的研究表明,中世纪经历过一场动力革命,如他所言,从12世纪甚至11世纪起,在需要大量动力以及人的劳动可以被替代的地方,畜力、水力和风力等非人类动力迅速取代了人力。[1] 法国历史学家让?金佩尔在《中世纪的机器:中世纪工业革命》一书中也开门见山地指出:“中世纪以任何文明前所未有的规模将机器引进欧洲,这是导致西方统治世界其余地区的主要因素之一。古典世界对机器已经耳熟能详,但他们使用机器却十分有限……然而,在中世纪社会,机器被制造出来,以代替以前被人力承担的劳动,且经常是艰苦的劳动。”[2]由于中世纪存在机器生产,并不全部是手工劳动,因而国外学者经常使用“中世纪工业”(medieval industry)的概念,避免因笼统使用手工业(crafts)而导致以偏概全。
机器对中世纪人而言并不陌生和遥远,*普通的机器就是磨坊,它们将水力或风力转化为动力,用来碾磨谷物、压榨橄榄、漂洗呢布、鞣制皮革和造纸等。它们就是中世纪的工厂。[3]从现有研究来看,与国计民生关系*为密切的磨面、呢布漂洗和冶铁等在中世纪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磨面的机械化始于中世纪早期,“尽管古代已发明水力磨坊,但它的真正推广使用直到中世纪才开始”[1]。研究表明,罗马帝国后期已经家喻户晓的水力碾磨技术在中世纪早期得到传播。墨洛温王朝时期存在修道院和富商建造水力磨坊的记载。[2]加洛林王朝时期修道院是磨坊建设的主要发起者和建设者,8—9世纪不少修道院拥有十几座甚至几十座水力磨坊。[3]不过,加洛林王朝时期水力磨坊为数尚少,杜哈德反对过高估计当时水力磨坊的传播情况,因为直到10 世纪初圣伯林修道院所属的圣奥默地产的修道士看见水力磨坊时仍感到惊奇,10 世纪时德意志的谷物尚由手工碾磨。[4]此外,圣西奎耶(St. Riquier)修道院获赠的30余个村庄中,只有12个拥有水力磨坊。[5]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导致水力磨坊在不列颠一度消失,直到8世纪中叶史料中才开始出现水力磨坊的记载。[6]盎格鲁-撒克逊后期,水力磨坊的发展突飞猛进。克拉潘认为,水力磨坊的推广可以说是1086年以前四个世纪英格兰“*辉煌的经济成就之一”,“但是它完全没有被记载下来”。[7]
经过中世纪早期*后几个世纪的努力,至少到11世纪后期,西欧已经拥有更多的水力磨坊。《末日审判书》中估计当时存在6000 余座磨坊,因而到1086年,英格兰平均每46户农民家庭使用一座水力磨坊。9世纪中期到1080年,法国北部的皮卡第建造了40座新磨坊,1080—1125年又兴建了40座新磨坊。此后,该地区的新磨坊数量增长更快,50年内达到245 座。[1] 中世纪中期以来磨坊建设仍然方兴未艾。让?金佩尔认为,11—14世纪初水力磨坊出现惊人增长,令古代社会望尘莫及。例如在罗贝克河两岸,10世纪只有2座磨坊,11世纪有4 座,13世纪有10 座,14世纪初达到12座。法国的奥布省在11 世纪时有14 座水力磨坊,12 世纪有60 座,13 世纪达到200 余座。[2]
而在那些自然条件不适宜建造水力磨坊的地方,12世纪时又发明了风力磨坊。与水力磨坊不同,风力磨坊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照常工作,因而在北欧平原建造极广。13世纪佛兰德尔西部城市伊普尔有120 座风力磨坊。[3]南欧的河流夏季水量较小,风力磨坊也较为流行。[4]1300 年,英格兰已建成4000 座风力磨坊。风力磨坊在英格兰东部十分流行,当地适宜为水力磨坊提供动力的河流较为匮乏。相反,在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北部和西部则较少建设风力磨坊。[5]风力磨坊的发明推动了新一轮的磨坊建设热潮。1300年,英格兰的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总数大概超过10000座,增加的部分中既有水力磨坊,也有12世纪后期引进的风力磨坊和漂洗机。[6] 由此,12世纪末到13 世纪,磨坊基本得到普及,诚如贝内特所说:“我们有把握认为,当时每个村庄(以及几乎每个庄园)都有一个或多个碾磨各种谷物的磨坊,除非是领主为了私利,否则都要求将谷物集中在一个磨坊里碾磨,以此来减少成本。”[1]怀特也证实:“在整个中世纪里水车比教堂更加普遍。”[2]1300年,英格兰仅有20%的谷物继续依赖手推磨和马拉磨碾磨,而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则完成80%的碾磨任务。[3]换言之,13 世纪时机器磨面已经取得压倒性优势,4/5 的谷物由机器碾磨。
水力、风力磨坊在磨面的效率上相比手推磨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极大地节省劳动力。水力磨坊一天(按24小时计算)碾磨量的记录存在较大差异。1342—1343年德文郡卢芬科特(Luffincott)庄园法庭审理了一件破坏水力磨坊的诉讼,原告声称该磨坊“经常一昼夜碾磨各类谷物8夸脱(以每夸脱8蒲式耳计算为64蒲式耳)”。1449年该郡泰维斯托克(Tavistock)的水力磨坊据说也可以在24小时内碾磨8夸脱谷物。另据军队伙食账簿记载,1296—1346 年11 处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一天的碾磨量从1.33 夸脱到13 夸脱不等,平均而论,4—6 夸脱可能是一个磨坊一天的合理碾磨量。[4]如果按5夸脱计算,一个磨坊每天大致可以碾磨谷物40蒲式耳,大约为小麦1088.64千克(按每蒲式耳等于27.216千克小麦计算),大麦907.2千克(按每蒲式耳等于22.68千克大麦计算)。中世纪没有手推磨一天碾磨量的记录,如果以古罗马2个奴隶1小时碾磨7千克谷物计算,那么每人1小时碾磨3.5 千克,24 小时大约为84 千克,不足磨坊碾磨量的1/10。[5]
除此之外,水力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业生产,漂洗无疑是应用水力*广的工业之一。990 —1040年,在法国东南部城市格勒诺布尔(Grenoble)和勒兰(Lérin)*早出现了漂洗机。11纪这项新技术传播到诺曼底,不久后又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1161 年瑞典的斯科纳,1223 年、1246年德意志的斯比尔(Spier)和特里尔(Trier),都使用了漂洗机。[1] 漂洗是呢布生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当离开织布机后,呢布需要在水中捶打,达到冲洗、清洁和缩紧的目的。[2]起初这项工作由在水槽中踩布的男子进行,漂洗机的作用在于“人的双脚由两个锤子代替。在倾斜的落锤系统中,通过转动连接水轮的纺锤盘,锤子交替地上升与下降,击打在布上。因此,通过简单的设计,水力代替了人力,并且运转一系列的锤子,只需要一个人站在上面照看布,并保证它在槽中正确地运动就可以了”[3]。英格兰至少在1185 年也开始使用漂洗机。13 世纪前后,漂洗机在英格兰农村*为普遍,引起那里的纺织业爆发了一场“工业革命”,正如卡勒斯- 威尔逊所言:“显然,12 世纪末至14 世纪初,漂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边界地区。漂洗机注定要几乎全部取代原始的脚踏漂洗,尽管它的*后胜利还无法确定,然而在纺织业的主要生产工序中一场名副其实的革命正在进行。”[4]
另一个比较广泛使用水车的行业是冶铁。冶铁需要捣碎矿石和高温,水车不仅可以代替矿工抡锤碎石,还可以拉动风箱提高炉温。“1028年在德意志南部一个名叫施米德米伦的地方出现的情况表明,那里的铁匠已用水轮来带动熔铁炉的铁锤和风箱。”[5]1135年奥地利南部的施第里尔(Styria)、1204年的诺曼底、1224年的瑞典南部等地,也记载了用于冶铁水车。[1]这种改进增加了熔铁炉的产量和矿石的出铁量,导致约克郡某些熔铁炉租金上涨。13世纪布鲁伯豪斯(Blubberhouses)的一个熔铁炉一年的租金为25 英镑,亨克斯坦克(Henkstank)的熔铁炉一年中部分时间的租金为10 英镑和17 英镑18先令。14世纪,在韦克菲尔德(Wakefield)地区,鼓风风箱肯定已经使用,熔铁炉每周租金为14先令和15先令,索沃比森林(SowerbyForest)的一个熔铁炉一年租金为9 英镑12 先令。[2]15世纪中期法国东部或德国西部的莱茵兰地区还出现了鼓风炉(blast-furnace),增大了传统熔铁炉的尺寸,通过使用更强大的水力气流提高温度,让金属熔化得更加彻底。鼓风炉可以生产生铁,用模具铸造大炮。1500年该项技术传播到英国及德意志的其他地区。16世纪初西阿尔卑斯山地区开始使用鼓风炉,后来又传播到东阿尔卑斯山和东欧。鼓风炉的产量比熔铁炉提高许多倍。14世纪英国一个熔铁炉每年产量不足3 吨,15世纪也增加不多,而*早的鼓风炉每天产量就达1 吨以上。[3]
……

作者简介

徐浩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欧中世纪史、工业革命前中西历史比较、西方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著有《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1999 年)、《农民经济的历史变迁——中英乡村社会区域发展比较》(2002 年)、《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与侯建新合著,1996 年**版,2009 年第二版),《西方史学史》(与于沛、郭小凌合著,2011 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