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融:苏台交流合作三十周年

包邮交融:苏台交流合作三十周年

¥43.6 (4.4折) ?
1星价 ¥43.6
2星价¥43.6 定价¥9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2094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395页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59420947 ; 978-7-5594-2094-7

本书特色

江苏与台湾相距千里,但却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如今更有着密切的现实联系。六十年风云际会,三十年合作交流,苏台两地各领域交流合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人相近、情相亲、业相融的良好态势,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史潮流的积极参与者、有力贡献者和突出受益者,也充分展示了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编辑出版这部《交融:苏台交流合作三十周年》,初衷正是试图从不同层面记录苏台三十年交流合作历史变迁及现实状貌。 作为一部多文体聚合的文集,《交融》的阐释空间无疑是阔大的。它给予我们更为清晰、更为强烈的感受则是那份以苏台为言说对象,诠释海峡两岸中国人渴望和平发展的深厚情意。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苏台三十年交流合作历史变迁及现实状貌的生动写照。书中共收录长短文六十篇, 分为见证、寻根、诗情、执手和筑梦等五个部分。

目录

多维聚焦 情系苏台 印迹三十年 见证 破冰 以大智慧谱写两岸和平发展大历史 ——纪念苏台交流三十年 亲历十二年前两岸“破冰” 尘封三十年的往事 ——那些归巢的倦乌 1+1=4 ——台湾记者的石城之恋 于情深中更期盼 穿越海峡的声音 情缘相牵共觅血证 ——一把日军“百人斩”凶刀的追踪调查 还乡 阔别40年重返故土 台湾高僧了中梦圆 星云回家 ——一次载入史册的还乡 寻根 六越海峡探故里祭祖寻根拾乡愁 代母亲喝了碗鲫鱼汤 双合村的守望 一位百岁抗战老人的海峡情 **个回家的人 我与伯父有个约定 追忆我的伯父——徐岳光先生 一封无法寄出的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饱经忧患始归来 海州故园情 兄弟心连心,两岸一家亲 我为你而活着 ——母亲的三封家书 台湾二姐的一百封信 90岁,卖掉房子回家 100岁,家里如此温暖 亡故14年后,台湾老兵魂归故里 从志愿军到台湾兵,家才是*后的宿营地 七十年的找寻,梦里的海峡思恋 诗情 当我写下了《超炫·白蛇传》 锦凤歌 白发海峡(外二首) 泰州旅记组诗 一百岁,一起过七夕 抱一抱你,我的兄弟(外二首) 行走台湾(组诗) 昆山行 项里心运河情 望海潮·回家 执手 故人情谊 昔日对手 今日朋友 我与台湾亚平兄的二三事 一张师生照 跨越海峡六十年的思念 两岸相思地 海峡离恨天 交流使者 江苏率先成立 首家省级台属联谊会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合作之花展新颜 “台湾媳妇”邹韩燕,情系盐城三十载 台湾女婿南京过年 执着 人文作舟胼手胝足摆渡两岸 ——台湾媳妇赵丽娜专业从事两岸文化交流 筑梦 苏台交流合作 犹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江大海 行至*高处两岸正潮平 至乐为善清兴挥毫 ——林锡泉先生侧记 滕川:80后台湾男孩寻梦港城 怀着梦想做“傻”事 ——从台湾机械师到江宁“农民” 那一碗好茶叫红乌龙 马景鹏,月光爱恋着海洋 大禹山下创业的台湾人 百名台胞与宿迁一幢急诊大楼的情缘 一位台商和41个昆山孩子 一座城,一家人 ——台商谢学焕的淮安情 赤子心故乡情 宝岛归来话情谊 恋恋乡情 ——顾氏兄弟的故乡情怀 银杏之乡是我家
展开全部

节选

代母亲喝了碗鲫鱼汤 杨均承(台湾) 出租车司机从上海城隍庙载着我奔往虹口,到了一个小区门口,回身把地址还给我,以一口上海腔说道:“就是这里啦,侬就要见到亲人了。”下了车,看见大门口一位中年妇人焦急望着我下车的方向,犹豫地喊着:“是均承哥哥吗?”是了,这一定就是玉珍表妹,我招手向前笑道:“总算见面了。” 一封由香港转来的信 当年先父母随军撤退来台,本要带着舅舅同行,但是船期不定,待命期间舅舅放心不下镇江老家,坚持要在等船的空档回去交代一下,反正上海和镇江不远。母亲拗不过他,只好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快去快回……想不到,这一别就是永诀,也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痛。 小时候*常听母亲叨念的,就是她聪明懂事的弟弟,不仅书读得好,还打得一手好算盘,是家中柜上的好帮手。有时走在街上,她会突然伫足看着某个路人,告诉我:“这人长得像你舅舅,分开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他长得多高多大。” 而母亲回忆*多的,是舅舅知道她喜欢吃螃蟹和鲫鱼,常常跳到门口运河里去抓鲫鱼、摸螃蟹,一抓就是一盆子。这为了让姊姊开心而不顾自己危险的举动,不知道挨了外公多少顿打。 能够和舅舅联络上,简直是奇迹。1980年,新竹市南门派出所的一位警察来访,进门高喊:“报喜啦!老家来信了。”母亲纳闷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邮局接到一封由香港转来的信,信封上写着先父的名字,地址却只有“台湾新竹空军八大队”九个字。三十多年前的老番号,再加上人事全非,这几乎算是一封“死信”。但是邮差先生锲而不舍地找到了熟识的警员,看有没有办法将死信救活。 无巧不巧,警员同志们聊天的时候,有人眼尖看到了这封信,也知道我家住在东门的管区,这封信真的活了!母亲感激万分,不知该怎么表达谢意,那位警员说:“大姊别客气,快联络吧,我是想联络都没有路子呢!” 以后的鱼雁往返,我就是当然的代笔人,一年总要透过香港通上四、五封信。每次写信都是大事,母亲会娓娓口述姊弟的儿时情景,以及现今彼此的家庭状况,然后每封信末都表达了没能带上弟弟同行的遗憾与歉意。舅舅回信总是一句老话:“焉知非福、焉知非福,今天也是家庭美满,除了想姊弟再见一面,余生别无所求。” 为您撒一抔故乡的土 开放探亲是天大的喜事,但当母亲兴致勃勃准备出发前往上海,却突然觉得身体不对劲──二期的肠癌阻断了回乡路。术后在腹部装了个人工肛门,每隔一日都要冲洗清理,当然不便远行了。 舅舅不死心,在上海打听到同样病况患者的生活状态,将自家洗手间改装了抽水马桶并加装扶手,且为了方便母亲起居,更重新装潢了一个单间,一切就等母亲身体状况允许时,先飞香港,舅舅到机场亲迎陪同转机。无奈的是,舅舅此时已经是肺癌三期,化疗以后没有多久就辞世了! 母亲得知噩耗,喃喃自语:“不甘心哪,舍不得哪!”从此日渐消瘦,待我警觉,她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在安宁病房我陪着母亲聊天,话题总会绕到舅舅身上。我向她保证,出院后一定陪她回上海看看舅舅给她准备的住所。明知她此生再无出院的可能,这些话也仅是安慰而已了! 办完母亲的丧事,我决心代母亲了这一桩遗愿。2001年的夏天,我终于到了上海,随着玉珍表妹回家,看见舅妈在门口迎我。我扶着老人坐下,伏身向她磕了三个头。舅妈忙不迭地拉我,我说:“见舅如见娘,舅舅虽然不在了,舅妈也就是我唯一的长辈了。”舅妈十分感慨,抹着眼泪絮絮叨叨诉说舅舅生前种种,我也忍不住陪着唏嘘。在舅舅牌位前行礼,我双手合十,心香一炷,默告舅舅我代母亲回来看他了。 此时表妹端出一碗鲫鱼汆萝卜汤放在我面前。舅妈告诉我:“你舅舅说你母亲从前*喜欢吃螃蟹和鲫鱼汆萝卜汤,‘姊姊回来的**顿一定是做这两样她*喜欢的河鲜。’现在螃蟹不是季节,鲫鱼倒不少,我做了这碗汤,你代你母亲喝了吧。” 这碗奶白色的汤做得很讲究,鱼卵取出以后掺和了绞肉再灌回鱼腹,但是我没吃出滋味来,因为鼻头总是酸的。 临走时我在小区旁的树边刨了一抔土,用信封装着,带回台湾。而后在母亲的坟前,把那包土撒在香座上,告诉母亲:“我看了舅妈,也在舅舅灵前行了礼。现在再为您撒下一抔故乡的土,您的心愿我都代行了,您也应该无憾了。”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