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里病人:听不见的声音

木里病人:听不见的声音

1星价 ¥22.1 (4.9折)
2星价¥22.1 定价¥4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41866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7,271页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59418661 ; 978-7-5594-1866-1

本书特色

《木里病人(听不见的声音)》是一部陈庆港先生撰写的纪实作品,作品图文并茂,文字朴实,然而却极富洞见。本书标题中的木里位于四川省境内,“木里病人”不仅指木里地区患有肉体病痛的真切病人,也指因木里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而对此心生眷恋的正常人。本书可读性和思想性均很强。

内容简介

时间如水,一马平川飞驰如箭,山重水复迂回缠绵,而当它流入了凹地,则会停住脚步,止息不前。 木里即是一个时间的凹地。 木里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病人生病后往往只能得到*简单的治疗,煎熬中有人寄托于古老的巫术,更多人只能继续默默忍受伤病带来的痛苦。但本书要告诉人们的并不仅是病人的故事,它要讲述的其实是一段曾经充满传奇而又即将消逝的历史。 2014年3月28日,马格南基金会宣布了2014应急基金(Emergency Fund Grants)的获得者,中国摄影师陈庆港获此殊荣。该基金旨在帮助独立摄影记者调查完成未被报道但应被揭示的故事,使它们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录

一:路上

拉姆的讲述

第三条线路

阿黑阿瓦

同行者

被活埋的麻风病人

丹珍的小店

树坝

打翻的茶碗

  

二:俄亚

瓦克戈启传说

大村客栈

加阿的讲述

瓦才

朗布若的讲述

松点阿学的葬礼

  

三:彭氏兄弟

故乡及神秘仪式

灰色院子

彭孝刚的讲述

玛若

死在前往香格里拉路上

春秀

四:阿甲家

腊八哈掠

咪咪

卡瓦村的女孩

咪咪,阿甲,降初

克若里的悬崖

阿甲的经书

五:俄碧村

哈美的讲述

捕熊人

新娘央宗卓玛

臭石

央扎之死

央诗布迟的讲述

兰卡的痛苦

六:姜医生

江边的小屋

拉鼻沟女病人

故事

米研初

七:共妻和换亲

一女多夫

夏拉

神秘的安达

  

八:利家嘴

央金玛

树泉和嘎姆的蘑菇

达巴和草

卓玛雍宗的茶

皮匠和路绒的歌

后记

时间的凹地


展开全部

节选

拉姆的讲述      木官家的碉楼有三层,碉楼里的木头上全都雕满了花。碉楼筑在一块山一样大的石头顶上,四边是陡峭悬崖,崖壁上长满茂密的仙人掌。开花季节,碉楼四周满眼都是黄色的仙人掌花,六七月开,也开红色、白色的花。   碉楼的顶上是平台,沿平台边走一圈,能看见四面八方几公里内所有情况。有事,站平台上一吹海螺号,整个大村就都知道了。过去土匪特别多。   村前的龙达河上还有一座伸臂桥,桥是用树干一根一根叠摞成的,从河两岸分别叠摞,一层一层叠摞,越往上树干越往河心伸展,就像两条手臂不停往前伸,*后在河中间搭到了一起。伸臂桥上有士兵日夜把守。站在木官家的碉楼顶,可以看清从桥上经过的每一个人、每一只牲口,河的上游、下游也都看得一清二楚。一有情况,螺号一响,全村人很快就集合起来了。   木官家的碉楼*上面一层是经堂,经堂里有佛像,佛像有泥塑的,也有瓷的。墙上也挂着佛像,那都是请画工一笔一笔描出来的。*大的佛像前摆放着几十盏油灯,每天会有专门的人给油灯添油。碉楼的中间一层住人,下面一层是牲口房。   碉楼的三个方位上磊着玛尼堆。三座玛尼堆里分别藏着金,银,还有刀。   木官家有30个家奴。      那时,木里境内还没有完全解放,有一部分彝人和藏人不想和平谈判,这部分人都在争取木官达江到他们那边去。木官达江是俄亚的土司,是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没有到这部分人那边去。   和平解放后,我的父亲将木官家的所有房产、土地、牲口,还有家奴,统统上交给了政府。木官家也离开了俄亚,被带往木里县政府。   木官家的碉楼先是被改做公社(乡政府),公社搬迁后又被改成了粮站(后来粮站撤销,碉楼被拆重建)。   父亲木官达江开始被任命为木里一区(区政府所在地即今瓦厂,在木里大寺附近)区长。那时父亲木官达江和母亲木官旺布二十来岁,他们的第四、第五个孩子就出生在一区。后来父亲又被调到了县政协。我是他的第六给孩子,出生在县城。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一家被赶出县城。回俄亚。   当时,母亲一个人带着六个孩子,跟着一支马帮走。从宁朗(木里县的一个乡)这边,往依吉(乡)方向。天上下着大雪。两个大的(孩子)自己走,小的放在马背上的笆篓里,一边一个。当时我只有几个月。我的大姐姐比我大15岁。   雪很深,在雪地里走嘴里呵出的热气会在眉毛上头发上结成冰凌,头上还会形成一个大大的冰盔。那时的冬天要比现在冷。晚上妈妈不敢睡,烧火,用火烤孩子,她怕我们冻死。   连马脚子(赶马帮的人)都怕这条路。马脚子的马也会累垮。马倒在雪地里了,马脚子不会离开,只要他一离开,马会很快就死。马的心里也害怕,所以就会很快死。马在雪地里倒了,马脚子会守在它身边,据说有时要一两天(马才会死掉)。   高山走了三天,矮山走了三天。妈妈带着我们六个孩子,路上走了11天,终于回到俄亚。      拉姆一边翻着影集,一边讲。阳光透过木里县城里的这幢灰色四层楼房的木格子窗,投照在影集里的一张张照片上,让这些已经发黄的老照片又多了一层时间的印迹。拉姆看上去要比她的实际年龄小。她不爱说话,爱笑,她甚至打了几个电话试图请人来帮忙(讲述)。   裁着花边的两寸大小的黑白照片上,20多岁的木官达江和木官旺布,俊朗,雍容,气质高贵,他们身后层层叠叠的石碉,像一座藏满谜题的城堡,在这个静谧的午后,它让拉姆平缓的讲述,充满深意。   木官拉姆说,在大儿子三岁时,她和丈夫又走过一次当年妈妈带她们回俄亚的这条路,走了五天,是去探望重病的母亲。木官拉姆的丈夫叫阿之夏拉,阿之夏拉的父亲原是木官土司家的随从。        回到俄亚,我们已经不能再住木官家的碉楼,我们要在村里重新建房。我们家后来建房的这块地方,当时村里没人要,不顺,谁家住这谁家败。干部说,就让土司家来住这里。又分了8亩地给我们,木官家原来的好地一分也没分给我们,合作社分给我们家的全是沟边沟底的地。   母亲木官旺布在村里被斗争,每次都是一个人出去,到很晚才回来,打着火把。   孩子在家,等她。她不回来我们不敢睡。   母亲木官旺布有个儿子9个月死了,还有一个儿子生下11天死了。在被赶回俄亚之前,母亲木官旺布在县食品加工厂工作。   就这样,母亲木官旺布带着我们六个孩子在村里种地,生活。   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父亲木官达江又当了县里的政协委员。那年我14岁。我跟着父亲回了木里县城。   母亲木官旺布不回县城,她到死都在俄亚。   父亲木官达江1984年病逝,53岁。死在俄亚。他是那块土地上的*后的土司。   母亲木官旺布1998年去世,60岁。死在俄亚。病死。      我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大哥木官达珍,现在就住在俄亚大村,他在县城上过三年学,但文化大革命一来就斗争他,不让他读书了。后来又把他赶回了大村。他在大村娶了妻子,他的妻子叫夏拉,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叫克米,克米没上过学,大儿子叫欧若,欧若上过一年学,小儿子叫森根杜基,上过二年学。大哥木官达珍家现在有六亩地,六头牛,四匹骡马,二十多只羊,十几头猪。木官达珍是木官家的第27代孙,是长子,按照木官家的传统,他本该是俄亚土司的继位人。

作者简介

陈庆港,摄影师,作家、著名记者。现居杭州。著有长篇小说《冈底斯遗书》及《十四家》《真相:中国慰安妇调查》等多部引发强烈反响的非虚构作品。摄影作品曾获得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一等奖。本书中的图片曾获玛格南(MAGNUM)2014EF基金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