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交换原理(第5版)/崔鸿雁

现代交换原理(第5版)/崔鸿雁

1星价 ¥26.1 (5.8折)
2星价¥26.1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2134399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121343995 ; 978-7-121-34399-5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全书共14章,介绍了各类交换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交换的定义,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交换网络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现方法;电路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口电路的作用;交换系统的存储程序控制,包括呼叫处理过程、交换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等内容;信令的基础知识和No.7信令系统;帧中继交换、ATM交换和软交换的工作原理;路由器和IP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技术;光交换元件,光交换技术及发展前景;IP多媒体子系统的原理结构及相关技术机制;SIP产生、通信机制;VoLTE技术的基本背景和技术,包括其基本架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等;软件定义网络的整体架构和关键技术,以及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概况;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框架和主要技术。?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高年级学生网络交换类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通信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交换与通信网 (1)

1.2 电话交换 (2)

1.3 数据交换 (3)

1.3.1 数据通信和话音通信的区别 (3)

1.3.2 利用电话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4)

1.3.3 电路交换 (4)

1.3.4 报文交换 (5)

1.3.5 分组交换 (6)

1.4 宽带交换技术 (7)

1.4.1 电信业务和媒体传输特性 (7)

1.4.2 快速电路交换 (8)

1.4.3 快速分组交换——帧中继 (8)

1.4.4 异步转移模式(ATM) (9)

1.4.5 IP交换和标记交换 (11)

1.5 光交换技术 (12)

1.6 VoLTE技术 (13)

1.7 软件定义网络 (14)

1.8 网络功能虚拟化 (14)

小结 (15)

习题 (15)

第2章 数字交换网络 (17)

2.1 基本交换单元 (17)

2.2 CLOS交换网络模型 (23)

2.3 TST交换网络 (26)

2.4 DSN网络 (28)

小结 (31)

习题 (31)

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及接口电路 (32)

3. 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分类 (32)

3. 1. 1 电路交换技术的发展 (32)

3. 1. 2 电路交换技术的分类 (33)

3. 2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33)

3. 2. 1 电路交换呼叫接续过程 (33)

3. 2. 2 电路交换的基本功能 (34)

3.2.3 控制系统的结构 (36)

3. 3 电路交换系统的接口电路 (38)

3. 3. 1 模拟用户接口电路 (38)

3.3.2 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 (41)

3. 3. 3 模拟中继接口电路 (41)

3. 3.4 数字中继接口电路 (42)

3. 3. 5 数字多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44)

小结 (45)

习题 (45)

第4章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47)

4. 1 呼叫处理过程 (47)

4. 1. 1 一个呼叫的处理过程 (47)

4. 1. 2 用SDL图来描述呼叫处理过程 (48)

4. 2 呼叫处理软件 (51)

4. 2. 1 扫描与输入 (52)

4. 2. 2 扫描周期的确定 (53)

4. 2. 3 数字分析 (55)

4. 2. 4 路由选择 (57)

4. 2. 5 通路选择 (58)

4. 2. 6 输出驱动 (59)

4. 3 程控交换控制系统的电路结构 (60)

小结 (62)

习题 (62)

第5章 信令系统 (63)

5.1 概述 (63)

5.1.1 信令的概念 (63)

5.1.2 信令的分类 (64)

5.1.3 信令方式 (65)

5.2 模拟用户线信令 (66)

5.3 中国No1信令 (67)

5.3.1 线路信令 (67)

5.3.2 记发器信令 (68)

5.4 No7信令系统 (68)

5.4.1 No7信令系统的特点 (69)

5.4.2 我国No7信令网的组织结构 (69)

5.4.3 No7信令的功能结构 (71)

5.4.4 No7信令的消息传递部分 (75)

5.4.5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78)

5.4.6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 (80)

5.4.7 电话用户部分 (84)

小结 (87)

习题 (87)

第6章 分组交换与软交换技术 (89)

6. 1 分组交换技术 (89)

6. 1. 1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89)

6. 1. 2 分组的形成 (91)

6. 1. 3 交换虚电路的建立和释放 (94)

6.2 ATM交换技术 (95)

6.2.1 ATM技术的产生 (96)

6.2.2 ATM的传送模式和信元结构 (97)

6.2.3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101)

6.3 软交换技术 (102)

6.3.1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背景 (102)

6.3.2 软交换基本概念 (110)

6.3.3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结构 (112)

小结 (116)

习题 (116)

第7章 路由器及IP交换技术 (117)

7.1 计算机通信的演进和发展 (117)

7.2 TCP/IP基本原理 (119)

7.2.1 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 (119)

7.2.2 网络互连协议(IP) (120)

7.2.3 地址解析协议(ARP) (122)

7.2.4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123)

7.2.5 传输控制协议(TCP) (124)

7.2.6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25)

7.2.7 IP的未来(IPv6) (125)

7.3 路由器工作原理 (126)

7.3.1 路由器的报文转发原理 (126)

7.3.2 路由选择表的生成和维护 (128)

7.4 IP交换技术 (129)

7.4.1 IP交换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29)

7.4.2 IP交换中所使用的协议 (131)

7.5 标记交换技术 (134)

7.5.1 标记交换的工作原理 (134)

7.5.2 标记交换的性能 (138)

7.6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 (139)

7.6.1 MPLS网络模型 (139)

7.6.2 MPLS协议 (141)

7.6.3 标签分发协议 (144)

7.6.4 标签分发与管理 (145)

7.6.5 标签交换路径 (147)

7.6.6 循环路径控制 (148)

小结 (149)

习题 (149)

第8章 光交换技术 (151)

8.1 概述 (151)

8.2 光交换元件 (152)

8.2.1 半导体光开关 (152)

8.2.2 耦合波导开关 (152)

8.2.3 硅衬底平面光波导开关 (152)

8.2.4 波长转换器 (153)

8.2.5 光存储器 (153)

8.2.6 空间光调制器 (154)

8.3 光交换网络结构 (154)

8.3.1 空分光交换网络 (155)

8.3.2 波分光交换网络 (156)

8.3.3 时分光交换网络 (157)

8.3.4 自由空间光交换网络 (158)

8.3.5 混合型光交换网络 (159)

8.4 多维交换系统 (160)

8.4.1 多维光网络结构 (160)

8.4.2 多维光交换网络应用 (161)

8.5 光交换的应用 (162)

8.5.1 光分插复用 (162)

8.5.2 光互连 (163)

小结 (164)

习题 (164)

第9章 IP多媒体子系统 (165)

9.1 IMS的由来 (165)

9.2 IMS的特点 (165)

9.3 IMS的体系结构 (167)

9.3.1 IMS中的功能实体 (167)

9.3.2 IMS中的接口和协议 (171)

9.4 IMS的通信流程 (173)

9.4.1 IMS入口点的发现 (173)

9.4.2 注册过程 (174)

9.4.3 会话的建立过程 (175)

9.4.4 会话的释放过程 (176)

9.4.5 IMS通信实例 (176)

9.5 IMS的安全机制 (180)

9.5.1 IMS的安全体系 (180)

9.5.2 IMS安全基础 (181)

9.5.3 IMS安全的关键技术 (181)

9.6 IMS的QoS机制 (182)

9.6.1 SBLP的结构 (182)

9.6.2 SBLP的执行过程 (183)

9.7 IMS的计费 (184)

9.7.1 计费体系 (184)

9.7.2 基于流的计费 (184)

9.8 IMS提供的典型业务 (184)

9.8.1 Presence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崔鸿雁,女,200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今。博士生导师, IEEE Senior Member,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智慧医疗委员会副主任。MIT访问学者,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973、863、工信部重大专项、自然基金委、教育部及企业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