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海一粟:朱子彦著述 书评 访谈集

史海一粟:朱子彦著述 书评 访谈集

1星价 ¥32.4 (7.2折)
2星价¥32.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62695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1,425页
  • 出版时间:2018-08-01
  • 条形码:9787549626953 ; 978-7-5496-2695-3

内容简介

  作者朱子彦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史海一粟》为作者数十年历史学术生涯作阶段性小结文集,包含历年著述的学术成果目录索引,媒体对其的访谈、同行专家学者为其著作《中国朋党史》《中国皇帝制度》《后宫制度研究》《三国史新论》等书所撰之书评以及部分精选的作者关于历史的公开演讲,如《三国演义的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等,全书主要以汉魏三国史的评述为核心。

目录

除却治史难成癖(代序)
简历与学术成果
简历
学术专著
主编著作
撰写辞典
学术论文
刊发文章
演讲录
光盘
基金项目
所获奖项
开设课程
访谈与媒体报导
访谈朱子彦:为何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都要“禅代”?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研究报告:基于中文论文的研究(2017版)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历史学类)
——搜狐教育搜狐网
开拓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朱子彦教授访谈 朱子彦 谢宝耿
史家是这样炼成的 [施宣圆]
在史学领域里艰辛探索的勇者
——访著名多点视角历史学家朱子彦教授 胡根喜
揭密明朝宫廷的荒淫生活和陪葬制
——专家曝明后宫密闻:四岁选入宫,皇帝驾崩妃嫔
生殉 倪方六
历史学家眼中的真实“三国” 雷俊
孔明想当皇帝不是过 张林烽
用证据说话用“双腿”走路
——记历史系教授朱子彦 宋赢 李祯金
曹操形象的“三次贬值” 孙行之
靠族谱觅曹操后裔,不靠谱
——三国史专家朱子彦致电本报记者 陈熙涵
瑰伟动人的时代 王卓芬
史学家是资深“三国迷”,哲学家掌管清华国学院 方福明
汉朝四百年大树,曹操把它蛀空了
——上海大学教授朱子彦在杭谈三国与谋略 陈骥
朱子彦畅谈三国政治 [施宣圆]
上大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商榷“确定曹操家族DNA”
——仅凭曹鼎牙齿难揭曹操身世 王蔚
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凡才能的五个后妃 张茹 沈苗
李商隐: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朱子彦
年轻人读历史,心里要有一杆秤
——专访《中国朋党史》作者朱子彦 张丫 袁梦佳
古代中国的朋党现象为何屡禁不止? 罗昕
东华大学名师讲堂
——“朱元璋与明初政治”讲座通讯稿 周琪森
三国史研究有哪些不足和可开拓之处? 朱子彦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司马懿为何过去一直是
反面角色? 万建辉

书评
姜义华、卜宪群评《中国朋党史》
朋党之争 曹正文
一部探寻中国古典政治奥秘的力作
——评《朋党政治研究》 杨志刚
资料翔实脉络清晰
——读《中国皇帝制度》 薛明扬
皇帝制度与中国社会
——《中国皇帝制度》读后 杨志刚
一部研究我国古代制度史的力作
——《后宫制度研究》述评 孟祥才
宫花寂寞红
——评朱子彦著《后宫制度研究》 徐连达
后宫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
——评介《后宫制度研究》 杨志刚
填补皇帝制度研究空白的力作
——评朱子彦《皇权的异化——垂帘听政》 罗珍
三国历史的新诠释及其方法论上的启示
——读朱子彦教授《三国史新论》有感 张耕华
还历史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评朱子彦新著《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 李旭
皇权背后的女性
——评朱子彦《帝国九重天》 罗珍
读《走下圣坛的诸葛亮——三国史新论》 沈刚
“三国热”风云再起 王光乾
寓雅于俗翻旧拓新
——读《朱子彦论三国谋略》 黄亦君
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研究的新成果
——简评朱子彦《多维视角下的皇权政治》 晋文
未能走出中世纪的明王朝
——读《多维视野的大明帝国》 吴仁安
多维视角下的明史
——评朱子彦《多维视野的大明帝国》无斐
多种视角看明史
——《多维视野的大明帝国》评介 余同元
读朱子彦教授的《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 杨权
《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读后 王刚
朋党兴,人心国是如乱丝
——读《中国朋党史》 朱延嵩
朋党之争:中国古代体制之殇,政治之痛
——读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张海英
中国古代朋党研究的佳作
——读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晋文 胡振涛
“宁负朝廷,不负朋党”:中国历史上的朋党 程念祺

演讲精选
中国历史上的禅代与革命
——以汉魏禅代为中心
道教与中国民俗文化
《三国演义》的魅力与中国传统文化

附录家世
《浮生记》简介
曾祖莲茬公朱潼行状
伯祖小茬公朱士林行状
祖父幼茬公朱士元行状
六十忆先慈
展开全部

节选

  《史海一粟》:  澎湃新闻:您如何评价司马氏的禅代问题?这种较为和平的权力更迭方式是否有可取之处?  朱子彦:司马代魏实际上是司马家族的三代接力棒所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执政,其废曹芳、平定毋丘俭之乱,进一步巩固了权力。而司马昭则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虽然司马昭口碑不佳,以“司马昭之心”留下千古骂名。但此人实际上有大功于天下:他修订的《晋律》,比《汉律》的刑法更宽简;他还废民屯,释放国家佃农;平淮南之乱,不杀吴军俘虏,大兴仁政。从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司马昭灭蜀是继承了曹操的事业,他结束了三国鼎峙的局面,为统一事业奠定了基础。三国后期如果不出现司马昭这样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要迅速实现全国的统一,是不可能的。对司马氏统一全国的功绩,习凿齿做出了高度评价,他说:“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廓九域之蒙晦,定千载之盛功者,皆司马氏也。”综观三国历史,习氏的这一见解确是中的之论。虽然西晋后期出现了惠帝、贾后这样的昏君悍妇,导致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但这笔账不能算到司马懿头上。难道明末崇祯皇帝亡国之罪要开国之君朱元璋来承担吗?  讨论中国古代的“禅代”问题,需考虑阶段性划分。“曹魏代汉”虽是始作俑者,但真正将“禅代”作为王朝更迭的形式继承并固定下来的是“司马代魏”,之后中国进入了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都概莫能外地采用“禅代”,包括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再到隋唐,“甚至唐高祖本以征诛起,而亦假代王之禅,朱温更以盗贼起,而亦假哀帝之禅。”(赵翼语)世人完全接受了这种权力交接的范式,成为约定俗成的易代方式。宋元以降,即使是用武力建立的新朝,也尽量避免自己的征诛直接针对前朝。如朱元璋说:“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康熙帝声称:“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世祖驱除逆贼,定鼎燕都。”  从“曹魏代汉”到“司马代魏”,新朝天子对于前朝皇帝都以虞宾相待,按上古故事,禅让双方是尧、舜之君,所以新君对禅位者以国宾的礼遇来对待:禅君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备五时副车,郊天祀祖可行天子之礼,在封国里仍可使用自己的年号等。禅君虽有人监制,但*终都能寿终正寝。但到了刘宋代晋时,发生巨大变化,刘裕即位不久,就将禅位于他的晋恭帝司马德文杀死。刘裕之后,凡受禅者,必定将禅位者全族诛灭。  为何刘裕要开弑禅君之先河?并无史料可以佐证。我考虑是否能从时代背景及刘裕出身来剖析。东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垄断政权,寒门庶族即使凭借军功进入统治集团高层,甚至成为九五之尊,仍不得不与士族共天下。刘裕起于寒微,行伍出身,曾因为文化水平低下,遭到以王、谢为代表的士族们的蔑视。虽然他北伐立威,在民间的声望颇高,但是在士族眼里,他还没有建立足够的“德望”去获得禅让的资格。曹氏和司马氏都是经营两三代才有足够的政治底蕴,然而,自公元404年刘裕灭桓玄进入核心政治舞台,到420年称帝,中间只有短短的16年,远远谈不上“经营”二字,且刘裕的儿子们亦未必能做到如曹丕、司马师、司马昭那样掌控全局,所以迫使他不得不在有生之年禅代。刘裕称帝,亦是历史的机遇所致,由于他政治基础薄弱,得不到高门土族的有力支持,为防止晋帝复辟,故将其杀死,以绝众望。  刘裕弑禅君,虽然残暴血腥,但却局限于宫闱,对社会的影响不大。我觉得禅代里面*成功的就是赵匡胤建宋。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取代了后周政权。陈桥兵变,并无多大的动静,军队未杀一人,市肆照常营业,开封城一如往日。在社会安定,不扰民生的状态下周恭帝逊位,赵匡胤登极,完成了周宋禅代。  ……

作者简介

  朱子彦,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已出版相关著作《朋党政治研究》、《中国皇帝制度》、《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皇权的异化:垂帘听政制度》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