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

一饭一世界(修订版)

1星价 ¥30.7 (6.4折)
2星价¥30.7 定价¥48.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810243
  • 装帧:55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28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559810243 ; 978-7-5598-1024-3

本书特色

吃货的菜谱,游子的情书,生活家的美文。 文章看似在描写饮食,其实是谈饮食背后的人、文化与趣事,描写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男女,窥人生百态,可谓见微知著。且多从常见的食物着手,容易引起普通大众的共鸣。 作者文笔优美,清新自然有趣,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情味。 4味蕾上的故乡,舌尖上的乡愁,稻田里的作家,人间草木的滋味,氤氲在时空深处的清新诗情,中国乡间山野版的《小森林》,领你回归久别的故园。 《一饭一世界》全新修订版,延续以往清新风格,书写味蕾上的故乡,呈现别样的江南饮食文化。作者用清新的文笔书写故乡的食物,人间的美食,从中趣谈饮食背后的人以及文化趣事,从饮食文化中折射地方文化、风土人情,颇有情味,有明清小品文之特质。 每种食物里都有人情味,每种食物都是一种回忆。这是一本关乎情感和记忆的书——不论是舌尖上的乡愁,还是远行人生路上的取食,一餐一饭,内里都藏着一个世界。作者娓娓道来的文风,熟悉普通的食物很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一饭一世界》的全新修订版,主要从食物入手,谈饮食趣事与饮食文化,从中看人生百态。书中的内容在原书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动,删去了原版中近五十篇文章,新增篇目二十七篇,共分为五辑。靠前辑故乡志主要描写故乡的一草一木、瓜果蔬菜滋味;第二辑光阴录则记载自己从所品尝到的美食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以及在食物身上所体现的光阴变化;第三辑稻饭书着重写稻的一生,从稻秧到稻花到稻谷再到米饭;第四辑旅食记主要写自己游历祖国河山的时遇见的美食;第五辑食古谭则将笔墨放在对古人饮食的趣谈上。作者从小食物上窥见人生百态,满怀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爱。文字延续《一饭一世界》中的风格,于清新中见温暖,充满人情味,趣谈饮食风俗,幽默好玩。

目录

**辑 故乡志

“对故土的思念浓到化不开时,便由舌尖上集中爆发。”

003白菜

007老南瓜与南瓜花

011煎红椒

015乡村酒席上的肉

019谁人舂出香甜长

023南瓜叶

027马齿苋

030黄秋芊

033番薯叶

037杨梅

039荞麦

043栀子花

045山上的豆腐

049土豆

054青蛳

057田螺

060汪刺

063鲶鱼

第二辑 光阴录

“在这样的春天,我想,坐在梨花树下喝一杯茶,总是相宜的。”

069春山慢

079笋书

094乡下的茶

099诗意的春韭

103譬如青团的青

105焐酒记

107浅渍

111莲子的光阴

116秋天,一窝番薯活蹦乱跳

119板栗从秋天跌落

第三辑 稻饭书

“稻花是悄悄开的,除了风,它谁也没告诉。”

125把秧安放进大地

133稻花是悄悄开的,除了风,它谁也没告诉

136黄昏,昆虫的吟唱

141会低头的稻子才有收成

147吃饭饭,睡觉觉

158动什么别动碗底

162正味

第四辑 旅食记

“煮起一锅羊肉,然后等雪来。”

169蝤蛑记(乐清湾上之一)

175滩涂记(乐清湾上之二)

181拉网记(乐清湾上之三)

187煮起一锅羊肉,然后等雪来

193凉州三套车

197沙盖菜

201吃苦

204啥汤

210独自消夜

215鱼的村庄

219粉干老太

223薄荷

227银鱼薄命

231出网银刀乱

235草木成灰

244酒魂

249我们的生活像面条

253原汁原味

256秧草

261弥渡静默如谜

第五辑 食古谭

“中国快递史上*著名的一单业务,是从岭南给长安的杨贵妃发荔枝。”

269吃蟹培训班

274惊艳的酒姿

278宋朝的博客

282皇上也不吃夜宵

286蔡府的包子有多香

290干了这杯洗手水

294生鲜速递

附录

301南瓜、豆腐、番茄

305人间烟火里吃出清雅与洒脱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板栗从秋天跌落 九月十月,是好看且有得吃的时光。天蓝蓝,云白白,风清清,月光光,让人快活。金黄的橘子,火红的杮子高高摇曳在枝端。*让人惦记的,是板栗的滋味。 板栗生吃,甘甜。尤其在初秋时节,栗苞还是绿色,栗刺还没有硬如钢针,从枝头用竹竿去敲落,石头破开后,见羊脂玉一样的栗子,三两粒并排躺在里面。取出,剥开外光内毛的华衣,里边是一件薄薄的衣衫,贴着肉。小心褪去,那洁白略黄的果实便在手心里,咬上去,是青葱的嫩甜。 错过嫩得正好的这一时节,便索性要吃老的板栗了。栗苞熟成老黄,在枝头上颤颤巍巍,有的苞顶裂成“十”字形,风一吹便会啪啪地落下来。这时的栗果,红褐得高贵,油光发亮。这时的栗子已然显得内敛,内衣干薄,不易除去;果肉水分化去,甜味要在咀嚼中绵绵地散出。有经验的吃法,要牙好,从油亮的硬壳上纵向咬成前后两片,分别从壳中啃出肉来,如松鼠一般。这法子,免去剥两层衣之苦,是小时为尝到果肉的猴急做法,然谁能说历经一番风雨之人,一点一点除去栗肉层衣,此中过程不是一种淡然的惬意呢? 把老栗子洗了,在背上砍出一道口子,放到铁锅里焖,只放少许的水。两三根枯枝在灶里噼啪燃烧,细细火苗焖一个时辰,栗子香就从锅盖的板隙里袅袅而出了,直钻人的鼻孔。再耐心候至锅内蒸汽尽逸时开锅取食,喷香粉甜,食之不厌。不开口子焖出的,其实更香,剥食却更繁琐,焖的时间也需长些。小时,我们还尝试用铁铲置炭火上煨,香气犹甚,然而一群小孩子坐着蛤蟆凳围着炭火,眼巴巴地张望,闻着一缕又一缕香,实在太考验耐性了,*后往往栗子还未熟透,已是全然落入胃中了。 板栗烧菜吃,在小孩子心目中,简直有些暴殄天物的意味。大人却喜欢。板栗炒肉、板栗烧鸡,确皆是美味。 用竹筛将栗子铺盛,放阴凉处风去水分,果实会更为甘甜。定要风干,不宜日晒。过一二月,天凉了,抓一把在手上,真是十分好吃。主妇悄悄收起一些,藏于阁楼之上,等到冬至拿出来裹粽子吃。那是十二分的好吃。然而有必要经常变换藏匿地点,防止家里的“小老鼠”偷吃。 想着板栗的美味,我站在城市六楼的露台上,发觉风起了。这时候,我仿佛听到头顶,栗苞炸裂,风吹枝摇,栗子便扑扑地跌落,打到叶上,打到枝丫,落在泥间。那声音真是天籁一样。接着远处又有牧童的笛声被风捎来了,接着又有老牛一两声长哞。我便要在这城里,醉在记忆中的南方秋天了。 2004年9月11日 弥渡静默如谜 弥渡是一匹行走的马。也有人说那不是马,而是骡子。我分不清,但是没关系,马和骡子的脚印还留在那个叫密祉的地方。 此时夜幕四起。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街道上有风呼呼地刮过。店铺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骡马脖子上响了一路的铃声,这会儿终于沉寂下来。马帮的男人们开始在酒酿的微醺里想象远方。或者思念家乡。然后,夜就越来越浓,越来越浓了。 那个夜晚我在弥渡。弥渡是一个县,密祉是一个乡。在茶马古道这个叫密祉的地方,在云南大理这条叫文盛的老街,在蜿蜒逶迤的古道一块块光滑如水的石板上,我试图寻觅唐时的明月,翻找明朝的马蹄。唐时的明月和明朝的马蹄,层层叠叠结伴而来,它们在清冷的响声里复活。远去的人们在漫长的道路上,重新披上月光行走。 月光里,有人轻轻地哼起一首歌。 那是一首情歌。 亚溪河边,有个避雨亭,歌声就是从那儿传出来的。避雨亭外有一棵老态龙钟的槐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它一定见过那唱歌的人。赶马的人要在这里分手,妹子送到河边,隔着一条亚溪河,要把自己唱给你。 我在河边遇到唱歌的妹子时,是在九月的黄昏。唱歌的妹子已然苍老,而我只是一个路人。妹子倚在桥头的石栏杆上,她穿着华丽的民族服饰,围观的人很多,但妹子完全无视。妹子站在天地之间开口便唱。她唱的是方言。她唱了几分钟之后我的眼前就模糊了。 边上有人问我,听懂她唱什么了么? 我摇头,没听懂。但是只要认真听,在这样的歌声里你一定会想起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事,一些遇见又分别了的人;一定会想起张枣的一句诗,“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一定会想起那些如亚溪河水一样匆匆逝去的时光。 这样的时候,我也很想开口唱。我试着张了张嘴,喉咙里却喑哑无声。 有人站在河边的柳树下唱,有人坐在吃草的羊群边唱。他们都是一些正在老去的人,唱着自己生命里的歌。当地的小伙子和小姑娘穿着牛仔裤,一边用手机上网,一边勾肩搭背地围观。我问他们是不是也会唱这样的歌,他们对着我羞涩地笑,说不会唱,年轻人都不会唱了,只有老人会唱。 我知道了,这得怪手机。他们想对一个人说喜欢,用手机发一条短信去就好,也可以用微信发,还能省下一毛钱。而在没有手机的年代要对一个人说喜欢,必须在黎明时分追出五里地去,在目光还能望见背影的时候亮起嗓子。唱也好,喊也好,都可以——安红,我想你,我想你想得困不着觉。 一种坦荡的爱正在变得私密,一种大声的喜欢正在变得无声,一种费劲费时的爱恋正在变得迅捷而廉价。 所以弥渡是一首远去的歌。到了弥渡,它就会提醒你已经忘记了如何歌唱。就像你沿着茶马古道的路线进入弥渡,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回溯。从城市回溯到村庄。从飞机高铁回溯到骡马与徒步。从方便面回溯到稻谷小麦。从迷失的高楼森林回溯到阡陌清朗、炊烟四起的地方。这一刻,我们的胸腔被乡愁重新填满,我们的内心重新变得湿润而丰盈。 然后我们在一座地上长满青草的大院子里坐下来,一百多人的桌椅围成一圈,就像合围而坐的一家人。菜上来了:一碗豆浆、一碗豆花、一碗油炸豆腐、一碗豆腐肉圆子、一碗麻婆豆腐、一碗荷花豆腐、一碗毛豆腐,还有什么,忘了。酒也在碗里满上了:是粮食酿的白酒,浓烈而醇香。密祉的暮色好像就在这一刻浓重了起来,天边黛青色的云层低下来,低下来,一直低到盖住了整个大院的天井。这个时候,一百多个过客都成了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我们卸下一天的风尘与疲累,就在密祉这里打尖歇脚,开怀畅饮。 但是把我们醉倒的除了酒,还有人。三个汉子,一个是乡长,一个是文化局长,还有一个是花灯戏的剧团团长。他们唱歌。他们唱了一首又一首,那么动人,居然比酒还要浓酽,比酒还要醉人。在醉倒弥渡之前,我想弥渡真是一个谜,一个在时光深处故乡一样静默的谜。 后来有人告诉我,醉倒在弥渡的那个夜晚,我在口中还念念有词:大理,剑川,丽江,锛子栏,聿赉城,盐井,马儿敢,左贡,察雅,昌都,林芝,拉萨…… 我知道,那是一个一个的地名。那一个一个地名在风打雪袭中奔来,那遥远的行程是我们一生将要行走的地方。如此遥远,如此艰难,却不容回避。此刻,就让我们在这弥渡醉去,在别离与想念里醉去,在异乡与故乡里醉去。且醉去无妨,明天清晨,我们将会有力量重新启程。 2014年11月5日

作者简介

周华诚,稻田工作者,作家,独立出版人。“父亲的水稻田”创始人。出版作品有《草木滋味》《向美而生》《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造物之美》《我有一座城》《西湖时光:遇见二十四节气》等十余种,有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英文、阿拉伯文。策划出版“雅活书系”“我们的日常之美书系”等。作品《父亲的水稻田》入选黄山国际乡村摄影节。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